×
社会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社会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研究

1星价 ¥49.7 (7.2折)
2星价¥49.7 定价¥69.0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特别好的商品

很满意的一次购物,翻了翻字清晰,图鲜明,真心不错!妥妥好评,以后有需要还会在这家买

2022-11-11 11:36:5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52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7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16175293 ; 978-7-5161-7529-3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特点与作用出发,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思想,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终体现在是否有力地推动党完成历史任务、担当历史使命方面。同时明晰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从而论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和执政理念的创新,尤其是深入论述了我国社会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作用形成、作用分析、作用体现等方面充分论证了我国社会工作与我党执政能力的关系。另外,围绕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新农村建设、企业管理、困难群体服务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展开论述,表现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从而与我党的执政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特点与作用出发,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思想,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终体现在是否有力地推动党完成历史任务、担当历史使命方面。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背景和问题分析 一 问题背景 二 问题分析 第二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 一 党的执政能力 二 党的执政基础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 社会建设 五 社会工作 六 研究构思 七 研究方法 八 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第二章 党的执政能力思想及其发展 **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 毛泽东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 邓小平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四 江泽民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 胡锦涛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 习近平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 党的执政建设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中央执政地位的确立 二 确立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三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式 四 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与历史转折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六 跨世纪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 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考察 本章小结第三章 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及执政理念的创新 **节 执政规律的探索 一 何为执政规律 二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三 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执政理念的创新 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执政理念 二 依据执政实践不断创新执政理念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内涵 本章小结第四章 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节 执政本质 一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是以人为本,为民执政 二 人民观是党的执政思想的实质 第二节 执政基础 一 执政基础的概念 二 党的执政基础 三 政治合法性与党的执政基础 四 执政基础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五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方法 第三节 执政能力 一 执政能力概念的历史脉络 二 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三 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四 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的关系 五 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六 党的历史方位与党的建设 本章小结第五章 社会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作用形成 **节 社会工作的本质、历史和社会功能 一 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 社会工作的本质 三 社会工作的历史 四 社会工作的对象和领域 五 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六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合法性的转型 一 意识形态为主的合法性阶段(1949-1978) 二 经济绩效为主的合法性阶段(1978-1999) 三 法理型合法性阶段(2000年至今) 第三节 和谐社会和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的关系 一 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 二 构建和谐社会和党的执政基础之间的关系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要求 四 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优劣的重要判断标准 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 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和谐社会价值理念具有一致性 二 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三 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是社会工作的终极目标 四 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社会工作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 本章小结第六章 社会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节 党的执政本质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 党的执政本质与社会工作终极目标一致 二 党的执政本质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第二节 党的执政基础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 党的执政基础内涵规定了社会工作的方向 二 党的执政基础现状是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原因 三 执政基础和社会整合、利益整合 第三节 党的执政能力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 社会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二 社会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 社会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四 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和利益整合、利益协调功能 一 中国的利益矛盾、利益冲突 二 社会工作的功能主义分析视角 三 社会工作的利益协调功能 第五节 社会工作机构的党建工作 本章小结第七章 社会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作用体现 **节 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 一 社区发展的含义及现状分析 二 社会工作有助于社区发展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一 社会治理的含义 二 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体现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 一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二 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体现 三 社会工作介入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案例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弱势群体的保护 一 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现状 二 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保护中的作用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 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 二 S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与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案例分析 三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与福利治理 第六节 社会工作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现状 二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优势体现 三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的实务运作模式及案例 本章小结第八章 新形势下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 **节 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 社会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 二 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 第二节 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二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三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四 政府主导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五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章小结第九章 促进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与社会工作的协调发展 **节 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总结 第二节 进一步促进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 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 二 社会工作如何主动回应党的领导 三 立足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五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六 研究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一红,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教育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工作。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社会工作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的作用研究”、“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在民生与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老年社会工作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状况调查”等。出版专著有《东亚模式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分析》、《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中自制规章与国家法律关系研究》;主编《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社会工作教育——中美的研究与比较》;论文有《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路径选择》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