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2013-离境与跨界-在台马华文学研究

1963-2013-离境与跨界-在台马华文学研究

1星价 ¥30.4 (4.9折)
2星价¥30.4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276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6182765 ; 978-7-5161-8276-5

本书特色

在台马华文学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台湾的侨生教育,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本书抓住离境与跨界两大特征,深入在台马华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语境,通过对其文学创作及论述的分析,厘清了在台马华文学传统及其谱系生成演变的历史轨迹,阐述了台湾作为在台马华文学依附的场域及中介对(在台)马华文学的影响,探讨了在台马华文学南洋情境与台湾色彩相结合的另类美学风格,以及台湾场域内的马华文学论述对当代马华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在台马华文学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台湾的侨生教育,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本书抓住离境与跨界两大特征,深入在台马华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语境,通过对其文学创作及论述的分析,厘清了在台马华文学传统及其谱系生成演变的历史轨迹,阐述了台湾作为在台马华文学依附的场域及中介对(在台)马华文学的影响,探讨了在台马华文学南洋情境与台湾色彩相结合的另类美学风格,以及台湾场域内的马华文学论述对当代马华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

目录

绪论 走进在台的马华文学世界 **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界定 一 离境的文学现象:在台马华文学 二 命名及阐释:留台、旅台与在台 第二节 研究现状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章节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章节架构**章 “再华化”的生命旅程:在台马华作家的认同意识 **节 “归国”留学:政治语境下的变奏 一 潜在的种族政治:马来西亚的华教政策 二 移植的意识形态:台湾当局的侨教政策 第二节 暧昧的“侨生”:在台马华作家的留学身份 一 话语的变迁:华侨、华人与华裔 二 多重的符号:吊诡的“侨生” 三 “三乡”纠葛:“台”、“马”、“华” 第三节 流动的认同:内在中国与乡土情怀 一 星座、神州、李永平与林幸谦:孺慕“中国” 二 80年代“回归的一代”:发现“大马” 三 新生代:混杂的认同第二章 离境的文学传统:代际谱系与台湾的意义 **节 “结社的一代”:**代在台马华作家 一 星座诗社: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二 神州诗社:幻灭的乌托邦 第二节 “文学奖的一代”:第二代在台马华作家 一 商晚筠论:乡土与女性 二 潘雨桐论:政治书写与自然写作 三 李永平论:台湾与婆罗洲 四 张贵兴论:雨林史诗与马共传奇 第三节 “学院化的一代”:第三代在台马华作家 一 赤道形声:学者型作家的崛起 二 赤道回声:“我们”的“共图” 三 幽暗角落:大众文学、在台得奖与出版 第四节 台湾的意义:场域、中介与经验 一 台湾作为场域 二 台湾作为中介 三 台湾作为经验第三章 跨界的文学书写:出走南洋与回望马华 **节 被误读的“另类美学”:马来商标与台湾条形码 第二节 “岛屿纪事”:台湾的一则寓言 一 骊歌满城:堕落的伊甸园 二 铅华尽洗:满眼台湾灯火 三 “神州”幻象:海外华人的永恒欲望 第三节 回到南方:不再陆沉的马来半岛 一 迟来的说书人:历史怎能消瘦 二 阿拉的旨意:族裔伤痛 三 旧家的火:“我的新神州”第四章 阐释的焦虑:与身世有关的命运 **节 本土以外:马华文学论述的台湾系谱 第二节 南方喧哗:“黄锦树现象” 第三节 “烧芭余话”:在地与在台的龃龉 第四节 重写文学史:一场延续十余年的文学思潮 一 文学史的焦虑:文学、政治与文化语境中的变奏 二 命名的限度:语种的?还是族裔的? 三 洞见与不见:人类学视域、复系统理论与台湾语境 第五节 艰难的实践:如何马华?怎样台湾? 一 文学属性的错位与移动 二 选集的意义:“回到马来(西)亚” 三 吊诡的书写结语 台湾作为问题与方法参考文献后记补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温明明,江西赣州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现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在《暨南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华夏文化论坛》、《中外论坛》(美国)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