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486447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34864476 ; 978-7-5348-6447-6
本书特色
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内容简介
柳宗元诗歌传世约一百六十余首,本书选注其中一百四十七首,从十八岁时的应试诗,到四十七岁亡于柳州任上的绝笔之作,篇篇都可观想其人精神风貌。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云:“柳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柳宗元因为贬谪永州、柳州而有抑郁孤愤的心情,诗风近于屈原《离骚》,但经过自我调适,逐渐转为雍和坦荡、安于山水的豁达隽爽,可与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诗、山水诗比美,也和他的山水游记互相辉映。整体而言,柳宗元诗歌清丽醇正,真实呈现因痛苦而伟大的心灵,耐人寻味。
前言
一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柳氏始祖可上溯至春秋时期鲁国的展禽(柳下惠),禽食采柳下,遂姓柳氏。秦并天下,柳氏迁河东,始居解县。
柳氏先祖多任朝官。入唐以来,宗元堂高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于高宗朝。高祖子夏,任徐州长史。曾祖从裕,任沧州清池令。祖察躬,任湖州德清令。父镇,以文章垂名当世,天宝末,高第明经科。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后徙于吴。乱平,上书言事,擢右卫率府曹参军。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出为夔州刺史。参败,还,复侍御史,卒官。为人刚直,所交皆当世名人。
代宗大历八年(773),宗元生于长安。由于先人多在外任官,柳氏早已迁离祖籍,在长安购置田产庄园,而且自宗元五世祖楷以下,坟墓均在京兆万年县,长安可说是宗元真正的故乡。
宗元四岁居长安西田庐中,父镇奔丧赴吴,由母亲卢氏教古赋十四首,皆能讽诵。嗜好音乐,尝自学十年。十一岁起,随父之官职而游历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增长见闻,开拓眼界。十二岁居夏口时,与杨凭女定婚。
德宗贞元五年(789),宗元十七岁,至京师求进士,未成。次年,举进士,未第。至贞元九年(793)二月,二十一岁,登进士第,同榜有刘禹锡等人。同年五月,父镇卒于长安亲仁里第,宗元居家守丧。
贞元十四年(798),宗元二十六岁。是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正式步入仕途。“正字”系为朝廷校勘整理图书的官职,有机会饱览群书,却不能真正施展政治抱负。三年后,宗元调任京兆蓝田(在今陕西)县尉,由近京畿的地方官做起,这算是一种磨炼。贞元十九年(803)因御史中丞李汶之荐,宗元自蓝田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同时有韩愈、刘禹锡、韩泰等,也因李汶引荐而拜为监察御史。从此,宗元进入政治圈的核心,也和当时的名人俊彦建立深厚的情谊。*关键的是他得到王叔文、韦执谊的赏识,成为其政治集团的骨干,同时也种下日后连遭贬谪的苦因。
贞元二十一年(805),宗元三十三岁。这一年正月,德宗皇帝崩殂,顺宗即位,八月改元永贞。深得顺宗信任的王叔文被任命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掌有大权。同时擢升韦执谊为宰相,王伾为左散骑常侍,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吕温、韩泰、凌准、韩晔等人,都获得重要职位。
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不能说没有政治理想与治绩。在接掌大权之后,他们迅速推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除弊兴利,期望做到利国利民。例如贞元末,宦官权势高涨,欺压百姓,创“宫市”,以贱价强买百姓之物,巧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王叔文集团大力废止其,使百姓大悦。其他如免租税、罢进献、废五坊小儿、出教坊女妓、降低专卖盐价,乃至于收回宦官把持的兵权、藩镇把持的财赋大权等,都是果敢明快之举,史称“永贞革新”。
但这场雷厉风行的政治革新,实际上只维持了一百多天。王叔文得志自矜,亢傲以待异己,是其失败的主因。在王叔文计划夺取宦官兵权时,宦官俱文珍等也已结集同党与保守派者,拥立皇太子监国。是年八月四日,保守派迫使病势沉重的顺宗退位,拥立太子李纯继位,即宪宗。宪宗继位后,立即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王伾为开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等同被贬为各州司马。这十位罪臣,史称之为“二王八司马”。
正值壮年的柳宗元遭此打击,可说有志难伸,郁郁寡欢,也从此远离政治核心,成为政治的边缘人。当时的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仍属南方荒凉偏僻之地。司马一职,是个虚衔,既无职责也无官舍可住。朝廷论处其罪,还特别强调“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可见其处境的凄凉孤绝,令人同情。
柳宗元被贬永州一共十年(宪宗元和元年至十年,806~815)。这期间,宗元母亲卢氏卒于永州,女儿和娘夭亡,挚友凌准、吕温先后亡故。宗元与韩愈多次书信往来,谈诗论文;又与巽上人等僧徒交游,开始钻研佛理。而广读史书典籍、泛览永州山水,更是宗元排遣愁闷的方式。但他内心*期望的,仍是得到朝廷的赦免,并早日调回京城,重新开始仕宦生涯。他曾经写信给翰林学士萧俛、李建,京兆许孟容等,向他们陈情,请求除罪移官。然而宪宗甚恶王叔文党,保守派势力强大,萧、许等也不敢冒险进言,因此宗元的希望一再落空。沉痛的心情,加上南方瘴疠为虐,宗元的身体也日益孱弱。他曾说:“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余甘,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痺。”(《与李翰林建书》),真可谓“残骸余魂,百病所集”(《寄许京兆孟容书》),境况惨然。
宗元在永州的日子,身心俱疲,苦不堪言。那渴望赦免还京的心声,语调极其卑微可怜,使人可以想见古代社会知识分子在仕宦之途上的限制与苦痛。所幸,除了以屈原自比,仿《离骚》赋诗明志之外,“永州八记”更记载了宗元心境上的转变,使人们得以深刻认识这位文学家因痛苦而伟大的心灵。
元和十年(815),宗元四十三岁。前一年十二月,宪宗终于下诏追王叔文党赴都。于是宗元在次年正月登程赴长安,沿途皆有诗,充满喜悦兴奋之情。尤其是挚友刘禹锡亦奉诏北归,二人至襄州会合同行,仿佛将获得政治新生命。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朝中虽有宰相武元衡极力支持宗元等人,但宪宗及保守派仍不肯松手,三月,宗元等人不但没有除官复职,反而再被贬为远州刺史。刺史官阶在司马之上,但所授辖地,却更加偏远,根本就是明升暗贬,雪上加霜。这次,宗元被调迁柳州刺史,辖区在今广西柳州,比永州更为偏僻,乃真正的蛮荒之地。
当时刘禹锡被授为播州刺史,宗元以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地远,禹锡母老不能远行,自请以柳易播。此事经中丞裴度力谏,宪宗终于首肯,改授禹锡连州(在今广东省)。宗元这番诚恳的友情,相当令人感动,由此也可知宗元实乃性情中人。随后宗元启程赴柳州,禹锡一路偕行,到湘水边两人才赋诗分别,诗云:“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词情剀切,隐含无奈与辛酸。
元和十年六月,宗元到任柳州刺史。刺史比司马较有权责,在惨淡的心情下,宗元仍善尽地方父母官之职,整治柳州,因俗施教,政绩卓著。譬如改革当地的奴婢制度,改以佣工抵偿,使百姓儿女得以赎身,即其一大德政。衡湘以南的进士,都以宗元为楷模。柳州居民也相当敬重他,在他死后,还建祠祭祀。
宗元在柳州前后五年,*后死于任上,得年四十七,时元和十四年(819)十月(或说十一月)。在这五年中,宗元的健康耗损更大,甚至一度感染霍乱。亲友方面,随宗元来此地读书的堂弟宗直病逝,宗一也离别而去;宗元所抚养的甥女崔瑷病卒,次姊婿裴墐、岳父杨凭也先后亡故。这些都使得宗元十分伤感。所幸与贾鹏山人、浩初上人等高僧的交往,使其于佛理更为通透了悟,而遨游山水、莳花植木,也稍稍慰解其困顿的心灵。因此,其柳州时期的诗文在情调意境上,就比永州时期较为疏朗平淡,显示了宗元自我调适的心理过程。
宗元病重时,尝留书给好友刘禹锡、韩愈,安排自己去世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及编纂文集诸事。宗元有子、女各二人,长子周六,当时只有四岁,次子周七为遗腹子,宗元卒后所生。宗元被贬永、柳州时,颇挂念柳氏家族的香火后嗣。因为原配杨氏早亡(亡于婚后四年,时年二十三岁),所以宗元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屡屡以“茕茕孤立,未有子息”为念,希望能够北迁,以便“就婚娶,求胤嗣”。但宗元似乎未正式续弦。周六、周七可能是侧室所生,周七据说由韩愈抚养。柳氏一支至此,可说家道衰落,令人不胜唏嘘。宗元卒后,到了第二年的七月,始归葬于京兆万年县祖坟。系由舅弟卢遵治其丧事,桂管观察使裴立行资助归葬,韩愈为其作墓志铭。文集则由刘禹锡编纂而成,题为《河东先生集》。
二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作品类型繁多,包括诗歌、辞赋、寓言、论、说、传、山水记等各种体裁。而历代学者*看重的是宗元在议论方面的长才,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就说宗元“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此等精神形诸辞章,便构成其“雄深雅健”的文笔风格,其作品在思想层面、篇章结构、字句锻炼等方面,都有大家风范。综合学者所论,宗元文学作品的优越成就有下列几点:
(一)思想深广,统合儒佛。宗元熟读经史诸子,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又兼学佛理,这和韩愈的排佛极为不同,但也更显现出宗元思想的活泼自由。宗元尊崇儒家学说,而他的《天说》《天爵论》《封建论》等文章,却重新厘清了历来儒家的“天人合一”“圣人之道”的观念,主张“以人为本”“顺人之意”。这和传统以及当时儒者的看法颇有出入,然以今观之,却相当具有自然哲学的概念,同时也较符合民主、民权的政治思想,和儒家的“仁政爱民”并不违背。宗元强调仁政爱民,还可以从《捕蛇者说》等杂文看出,在这类作品中,宗元每每借着庶民百姓指陈苛政,揭露社会的弊端,充分显露出其仁民爱物的胸怀。
在佛教思想方面,唐代文人与僧徒多有往来,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学佛修禅,蔚为风尚。为了佛教,宗元还曾经与韩愈辩论一番。宗元接触佛教,殆有家庭背景渊源,但他流放永州、柳州,则是促使他更深入浸淫其中的主要因素。习佛不仅使他调整了心态,从自怨自艾转为“乐住山林”,体会到山水自然予人的启示与舒适,同时对他的创作也多有助益。他的诗歌,含有佛理禅机,寓言作品则无疑受到了佛经譬喻故事的启迪,类此,都使其文学思想更加深刻,也显示了文学和佛学结合的效益。
(二)文章结构谨严,讲究修辞。宗元思虑缜密,故为文极重篇章结构,用字遣词皆能与文章主旨相应。譬如其短篇议论,习用三段论的结构形式,即由立案、驳辩而至断案,论之凿凿,铿锵有力。又如《封建论》以“势”字贯穿呼应,《捕蛇者说》以“毒”字连贯全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前后呼应,可见其锻炼的功夫,也能够运用变化,形成独特风格。自韩愈称赞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以来,历代古文家也多赞美有加,例如: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首:“季朴有言,柳醇正不如韩,而气格雄绝,亦韩所不及。吾尝论韩文如大将指挥,堂堂正正,而分合变化,不可端倪;柳则偏裨锐师,骁勇突击,囊沙背水,出奇制胜,而刁斗仍自森严。韩如五岳四渎,奠乾坤而涵万类;柳则峨眉天姥,孤峰矗云,飞流喷雪,虽无生物之功,自是宇宙洞天福地。其并称千古,岂虚也哉!”其《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巉岩崱屴,若游峻壑削壁,而谷风凄雨四至者,柳宗元之文也。”刘熙载《艺概》:“柳文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所以致之者,有四种笔法:突起、纡行、峭收、缦回也。”陈衍《石遗室论文》:“桐城人号称能文者,皆扬韩抑柳。望溪訾之*甚,惜抱则微词,不知柳之不易及者有数端:出笔遣辞,无丝毫俗气,一也;结构成自己面目,二也;天资高,识见颇不由人,三也;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四也;记诵优,用字不从抄撮涂抹来,五也。此五者,颇为昌黎所短。”
由上引可知,一般都以韩柳并称,但桐城派古文家则较欣赏韩愈,不过茅坤仍然肯定宗元的特点,以为各有所长。而陈衍则偏向宗元,并举出五点胜过韩愈之处。由第二、三则资料,更可了解宗元古文笔法的奇峻,确有过人之处。
(三)寓言深刻,传记生动。宗元的寓言作品,由于主题深刻,比喻生动,十分脍炙人口。此类作品,古代《庄子》《孟子》早已有之,宗元秉此精神,再加上佛经譬喻故事的启发,更将寓言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名篇如《黔之驴》,借“黔驴技穷”以讽刺虚张声势的人,篇中描摹老虎与驴的神情心态,更是细腻传神。这些寓言作品,不仅在写作技巧上较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更成熟进步,在主题思想上,更能够发挥讽喻现实、提示人生哲理的作用。宗元的寓言作品,当是中国寓言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广义的传记可包括:墓志、行状、碑传等。宗元的文集中,约有七十多篇此类作品。但此类作品大多系应酬人情之作,为达官贵人作传,少见精彩的描述。倒是像《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这类颇似传奇小说的作品,更引人入胜。这些作品的主角,皆是平民百姓,名不见经传,但宗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这些独特的人物形象。传记以记叙为主,但宗元或议论或抒情,甚至借题寓意,诸多技巧合用,反而创造出传记的变体,使传记更平易近人,也更能凸显作传者自己的心声。这一点也是宗元不可忽视的文学成就。
(四)山水游记,照耀古今。山水游记是宗元作品中尤为突出的一类,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这类作品大多作于贬官之后的永州、柳州时期,“永州八记”尤可称为个中极品。“永州八记”诸篇的写作特点是:精心描绘各地优美景色,且能凸显各处特有的风貌;而在客观的描述山水之中,寄寓个人主观情感,更是前人少有的作法,宗元运用得相当圆熟自如。篇幅短小,文笔简洁,也是一大特色。这显示出宗元对语言的锤炼之功,以及布局谋篇的独运匠心。在永州,宗元借游览山水以抒发郁闷,而荒僻的永州山水亦因之而扬名后世,可谓相得益彰。试引述古文家对其山水游记的评赏,以明其成就:
茅坤《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五《复王旸谷乞文书》:“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子厚材固隽,然亦以朝夕钴、愚溪间,故得以恣其盘溪邃谷飞泉峭壁之好,而肆焉以为文。”《茅鹿门先生文集》卷八《复陈五岳方伯书》:“仆平生览古之善记佳山水,惟柳子厚为*。虽奇崛如韩昌黎,当让一步。《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二十三:“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魏禧《魏叔子文集》卷八《孔正叔楷园文集叙》:“五经之文,五岳也。屈原、庄周、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五丘也。天下之山必五岳五丘,非是不足名山。及读柳子厚黄溪、钴潭西小丘、袁家渴诸记,则又爽然自失。其幽峭奇隽之气,未尝不与五岳、五丘并名天壤,然则先生之文之传无疑矣。”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卷十四《游雁荡记》:“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林纾《柳文研究法》:“山水诸记,穷桂海之殊相,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昌黎偶记山水,亦不能与之追逐。古人避短推长,昌黎于此,固让柳州出一头地矣。……凡记亭台山水,有经巨人长德,营构题咏游涉之处,则后来为之记者,殊易为力。若公在永州,一荒昧不辟之区,必待粪除,其胜始出。是永州诸胜,均系诸公之一言,则非极力描摹,山容水态,亦不易流传于艺苑。集中诸文皆佳,而山水之记尤为精绝。虽大同小异,然各有经营。韩公犹望而却步,何论其它。”
三柳宗元的诗歌艺术
柳宗元传世的诗歌作品约一百六十余首,多作于永州、柳州时期。
宗元的诗歌,虽不若古文受重视,但其五言古诗,前人称之有古朴苍茫之气,诗中所表现的幽静隐逸,可与陶渊明、韦应物等田园诗人并称。可见宗元的诗歌作品有优越处,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撮举几点说明:
(一)众体兼备,五古尤为突出。宗元诗歌数量不算多,但于诗歌体裁上,却相当齐备,举凡五七言古体诗、五七言绝句、律诗以及模仿《诗经》、郊庙歌辞的雅诗歌乐,都迭有佳作名篇。其古体诗,长篇者劲健悲壮、慷慨激昂,短篇者清逸疏淡、素朴简洁,*为诗家所赞赏。例如杨万里《诚斋诗话》云:“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刘克庄《后村诗话》云:“陶、柳诗率含蓄不尽。……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俱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之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由此可知宗元五言古体的成就极高,直堪与陶渊明并称。
(二)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就题材而言,宗元诗歌固然以遣怀抒愤的作品居多,但仍有不少题材类型,显示了他广泛观察人情物理的心得。宗元嗜读经史,因此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如《咏史》《咏三良》《咏荆轲》等;他非常关怀民生,敢仗义执言,因此有反映时事的作品,如《田家三首》反映农民身受暴吏重税之苦、《古东门行》记盗杀宰相武元衡之事;又尝以寓言笔法寄托孤愤之情,因此有寓言诗,如《笼鹰词》《跂乌词》等;也有咏物抒怀的咏物诗,如《早梅》《南中荣橘柚》等;更有清幽淡远的山水诗,如千古名作《江雪》《渔翁》,其境界高邈,素为诗家所推崇;几首咏永州、柳州山水的诗,更写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与其山水游记互相映衬。宗元重视友谊亲情,因此颇多交游唱和之作,例如与刘禹锡酬唱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送别从弟的《别舍弟宗一》等,均真情流露,毫不造作。宗元也创作了若干首雅诗歌曲,如《贞符并序》《平淮夷雅二篇》等,显现了其崇尚古代圣王,关切国运民生的胸襟识见。简言之,宗元的诗歌约可分为咏怀、咏史、时事、寓言、咏物、山水、唱和及雅诗歌曲等数类,这足以说明其创作题材的广阔,而且各类作品各有风格。
目录
龟背戏
韦道安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行路难(三首之一)
行路难(三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三)
跂乌词
笼鹰词
放鹧鸪词
感遇(二首之一)
感遇(二首之二)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巽上挖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巽公院五咏
净土堂
曲讲堂
禅堂
芙蓉亭
苦竹桥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构法华寺西亭
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茅檐下始栽竹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游南亭夜还敘志七十韵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法华寺西亭夜饮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并序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回敘对香零山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觉衰
读书
咏史
咏三良
咏荆轲
杨白花
种仙灵毗
…………
节选
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①,嘉木开芙蓉②。清香晨风远,溽彩③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④。尝闻色空喻⑤,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锺⑥。
题 旨
本诗描写芙蓉亭边芙蓉花之美,又借以思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
注 解
① 槛:朱红色的栏杆。
②芙蓉:落叶灌木,干高四五尺,叶掌状浅裂,花有红白黄各色,大而美艳;又称木芙蓉。
③溽彩:色彩浓艳。指芙蓉花。
④此二句谓芙蓉木姿态俊逸,花开时更增添艳丽。异容,指其花朵美艳。
⑤色空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⑥此二句谓留连芙蓉亭下,欣赏芙蓉之美,不觉秋月已上升多时,远处传来阵阵钟声。晏,或作“夜”。锺,同“钟”。
赏析
芙蓉清香艳丽,令人流连忘返。但以修道者而言,若耽溺于此色香,岂不是执着于世间的名相?但佛家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以美色为美色,便能超越名相。否则,这美丽的芙蓉,又是为谁而盛开呢?从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柳宗元在芙蓉木踽踽独行,若有所思。结句以景宕开,摆脱说理的色彩,更有“禅”味。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①,缭绕穿疏林。进箨分苦节②,轻筠抱虚心③。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④。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⑤。谅无要津用⑥,棲息有余阴。
题 旨
描写苦竹桥及其周围景致,有清新之意境。
注 解
①本句谓苦竹桥连接了两端的小路。危桥,形容其细窄难行。属,相连属。
②此句谓新生之竹由根节处迸出。箨,竹皮、筍壳。
③此句谓竹节中空。筠,竹外青皮。抱虚心,竹体直中空,故云。
④此二句形容站在苦竹桥上所闻见的情景。
⑤此二句形容山鸟于林中参差飞翔,发出啁啾鸣声。差池,不齐貌。嘲哲,状声词,形容箫管乐器声,此处状鸟鸣声。
⑥此句谓想必苦竹不能做筏,所以利用为桥。要津,重要渡口;要津用,谓为筏也。
赏析
汪森《韩柳诗选》云:“五诗极能因名立意,洗剔见工。”合前四首以观,此五咏确实能就题发挥,情、景、理融和为一。这首《苦竹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致,也点出苦竹“不材之材”、“无用之用”的妙处。虽然不能当大渡口的筏渡,但棲息山林,享受大自然,也是一大幸运。
……
相关资料
五言古诗,句淡雅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杨万里《诚斋诗话》
陶、柳诗含蓄不尽。……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俱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之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
——刘克庄《后村诗话》
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苏轼《东坡题跋》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传世。洪淑苓,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台大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合聘教授,《国语日报:古今文选》特约主编、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访问教授。研究专长为古典文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台湾文学、现代诗。著作有《柳宗元诗选》《民间文学的女性研究》《思想的裙角——台湾现代女诗人的自我铭刻与时空书写》《20世纪《现代诗新版图》;并有诗集《合婚》《预约的幸福》《洪淑苓短诗选》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21.3¥52.0 -
她们
¥19.2¥46.8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5.5¥5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1.4¥26.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0.3¥4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0.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3.7¥29.8 -
山月记
¥19.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31.9¥5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0.9¥49.8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5.1¥4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2.2¥28.0 -
茶,汤和好天气
¥12.3¥2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8.3¥58.0 -
夏日走过山间
¥12.6¥30.0 -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16.0¥38.0 -
通往天竺之路
¥23.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