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8482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61384824 ; 978-7-5613-8482-4

本书特色

《陕南传统民居考察》是**本以文化考察的方式解读陕南传统民居的著作,作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聚落、民居建筑和居住民俗。跟随作者的考察足迹,在图与文的完美呈现中发现陕南传统民居之美,窥见陕南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内涵。 《陕南传统民居考察》的作者陈琰君先生怀着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感,历时多年,深入秦巴山水深处,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聚落、民居建筑和居住民俗。并从建筑学、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跨学科视角,解读了陕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成因及现状。书中既有对陕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专业解读,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考察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包括对民俗的观察,对生活的思考,对历史的挖掘。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窥见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技术、材料之美,更能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理解陕南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书采用四色印刷,通过大量精美、珍贵的照片以及作者的手绘线图,展示了陕南传统民居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不仅为专业学者研究陕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提供了样本和参考,还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陕南民俗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本以文化考察的方式解读陕南传统民居的书。跟随作者的考察足迹,在图与文的完美呈现中发现陕南传统民居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陕南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概览 ; 汉水谷地中的汉中传统民居 ; 秦巴腹地的安康传统民居 ; 商山丹水间的商洛传统民居 ; 陕南三地传统民居印象与传承价值。

目录

壹/陕南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概览
1.自然环境
2.历史与人文环境
3.经济、文化现状与发展目标
4.移民现象与五方杂处的地域民俗风情

贰/汉水谷地中的汉中传统民居
1.行走“鸡鸣三省”的青木川
(1)风雨桥逸事
(2)老街与新街的对话
(3)古镇老商号建筑印象
2.找寻嘉陵江上游的吊脚楼
(1)燕子砭的由来与特征
(2)商住一体的院落空间
(3)吊脚楼里的生活对话
3.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交相呼应的魏氏宅院
(1)田字形建筑形制的由来
(2)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相融合的痕迹
(3)因势利导,借自然之力营造宅院水景
4.蜀韵秦风并存的城固王家大院
(1)蜀韵与秦风一体化的民居典范
(2)少见的四杜式拐角大门
(3)特色鲜明的院落结构
5.下店上宅式民居——荣盛昌
(1)院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2)张杨地域性结构与工艺
(3)民居院落的价值体现
6.再读三国建筑文化遗存
(1)武候墓的建筑风格
(2)武候祠的建筑特征
(3)马公祠和马公墓的建筑特色

叁/秦巴腹地的安康传统民居
1.形态各异的花屋子逸事
(1)大气温馨的詹家花房子
(2)宽松平和的吴家花屋子
(3)气势宏伟的汪家花屋子
(4)印迹尚存的曾家花房子
(5)正在修缮中的张家大院子
2.形制复杂的黄家八天井上院
(1)传奇的黄氏家族
(2)迷宫式的建筑院落形态
(3)建造文化与施工技艺
3.多灾多难的时家大院子
(1)时家大院考察趣事
(2)院落中的逸事
(3)遭遇三次洪灾仍安然无恙
4.风格迥异的清真寺
(1)本土化了的建筑风格与装饰纹样
(2)清真寺与穆斯林文化
(3)见识短浅的尴尬
5.别有洞天的黄州会馆
(1)商会馆的概念与功能
(2)黄州会馆建筑特色与文化体现
(3)修缮前后的自我感受
6.漩涡镇的冯家堡子
(1)冯家堡子的初始
(2)堡子的世脉和趣事
(3)堡子式聚落与建筑形态
1.云雾之中探访林家堡子
(1)扑朔迷离的林氏源流
(2)用石头围成的堡子
(3)容家文化的彰显
8.涧池古街景象及文家院子
(1)月河边上的古街风貌
(2)老街道中的人和事
(3)文家院子的空间布局

肆/商山丹水间的商洛传统民居
1.山顶上的石板房聚落
(1)石板房聚落的由来
(2)即将逝去的聚落残景
(3)原生态的场景,朴素的建造工艺
2.陈家村进士院的今与昔
(J)今日破败的进士院
(2)建筑艺术语言与传统文化体现
(3)老院子中的昔日回忆
3.寻访漫川关古镇
(1)古镇印象
(2)观赏鸳鸯戏楼
(3)走访黄家药铺子
(4)吴家大院的纠结事
4.落得虚名的历史名关——武关
(1)让人向往却又让人失望的武关
(2)从雄伟辉煌到千疮百孔的田家大院
5.云盖寺古镇与徐家大院
(1)特色鲜明的街巷与建筑形态
(2)院落平面布局的普遍性特征
(3)泰楚文化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4)徐家大院的形制特点
6.实力不凡的倪家庄园
(1)让人揪心的现状
(2)蜀的形态,泰的语言
(3)画龙点晴的装饰手法
1.贡道端头上的会馆
(1)宏伟而隽秀的船帮会馆
(2)正在恢复中的马帮会馆
(3)历史古迹修复和重建之我见

伍/陕南三地传统民居印象与传承价值
1.陕南传统民居形态的多样化成因
(1)多山多水的地质地貌
(2)移民大迁徙与多元文化融入
(3)本土文化的生存观
2.区域性特征与建筑技艺
(1)区域性特征体现
(2)建造技艺与生态性解析
(3)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升华
3.陕南三地民居的共性与差异性
(1)传统民居建筑的共性特征
(2)传统民居建筑的区域性差异
(3)传统民居速写
4.陕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的价值、意义
(1)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2)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3)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措施
参考文献
民居图览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琰君,男,汉族,1962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1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现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陕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担任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陕南传统民居考察》《中国户县农民画史略》《中国户县农民画大观》《李琰君色彩写生画集》等7部专著,其中部分书籍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陕西省图书馆等收藏。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3篇,专业学术论文集收录5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