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409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9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6184097 ; 978-7-5161-8409-7
本书特色
文化情结具有深远的精神脉络,《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力图还原历史现场,彰显民国底色,从民国文人的文化立场、精神结构、人格追求、著书立说等维度来梳理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立足文化生态,透视民国文人的精神景观,意在揭示魏晋文化的隔代传响,有利于建构中国文学和学术古今演变的文化谱系。《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突破了以往民国文人研究中过重的政治视角,展现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开阔的研究理路,具有一定的范式重构和意义重释的色彩。
内容简介
文化情结具有深远的精神脉络,本书力图还原历史现场,彰显民国底色,从民国文人的文化立场、精神结构、人格追求、著书立说等维度来梳理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立足文化生态,透视民国文人的精神景观,意在揭示魏晋文化的隔代传响,有利于建构中国文学和学术古今演变的文化谱系。本书突破了以往民国文人研究中过重的政治视角,展现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开阔的研究理路,具有一定的范式重构和意义重释的色彩。
目录
绪论
**节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研究述评
第三节思想先导:章太炎揄扬魏晋六朝文
第四节观念重构:刘师培的魏晋文化发现
**章魏晋情结的文化立场展示
**节陈寅恪:固守传统文化本位
第二节钱穆:崇本开新、文化招魂
第三节汤用彤: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四节冯友兰:旧邦新命、中西兼通
第二章魏晋情结的精神结构凸显
**节鲁迅的魏晋感受
第二节郁达夫的名士风度
第三节朱光潜的“魏晋人”理想
第四节宗白华的“晋人之美”
第三章文化向标:民国文人的宗陶情结
**节躬耕自己园地的周作人
第二节生活艺术化的林语堂
第三节桃源幻梦中徘徊的废名
第四节超越隐逸情怀的朱自清
第四章著书立说:魏晋情结的动态呈现
**节刘大杰:体认魏晋文化的过渡地位
第二节郭绍虞:张扬六朝文论的存在价值
第三节《文心雕龙》:体系建构的本土资源
第四节《文选》:传统学术变迁的民国底色
第五节《诗品》:文论专门化的现代侧影
文化生态:透视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的一个重要维度(代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研究述评
第三节思想先导:章太炎揄扬魏晋六朝文
第四节观念重构:刘师培的魏晋文化发现
**章魏晋情结的文化立场展示
**节陈寅恪:固守传统文化本位
第二节钱穆:崇本开新、文化招魂
第三节汤用彤: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四节冯友兰:旧邦新命、中西兼通
第二章魏晋情结的精神结构凸显
**节鲁迅的魏晋感受
第二节郁达夫的名士风度
第三节朱光潜的“魏晋人”理想
第四节宗白华的“晋人之美”
第三章文化向标:民国文人的宗陶情结
**节躬耕自己园地的周作人
第二节生活艺术化的林语堂
第三节桃源幻梦中徘徊的废名
第四节超越隐逸情怀的朱自清
第四章著书立说:魏晋情结的动态呈现
**节刘大杰:体认魏晋文化的过渡地位
第二节郭绍虞:张扬六朝文论的存在价值
第三节《文心雕龙》:体系建构的本土资源
第四节《文选》:传统学术变迁的民国底色
第五节《诗品》:文论专门化的现代侧影
文化生态:透视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的一个重要维度(代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贺根民,1971年生,湖南邵东人,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有专著《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评点美学》《中国诗学的道德批评维度》《文学教育识小录》,编著《读懂王国维》,参与《明清散曲鉴赏辞典》的编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各一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到山中去
¥10.5¥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