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1星价 ¥23.4 (5.2折)
2星价¥23.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31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010163147 ; 978-7-01-016314-7

本书特色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含两大转化过程,即“从理论到头脑”的内化过程与“从头脑到实践”的外化过程。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因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各异。虽然各国对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提法存在差异(如其他国家称之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品格教育以及共同价值观教育等),但其所承载的内涵与实现的终*目标却是一致的。段妍所*的《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按照“典型国家、典型经验、典型问题”的原则,选取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四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外化机制出发,深入分析四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路径、载体与方式方法等,在综合比较中,思考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性与个性,提炼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基本特点,寻求达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共识,不断实现外国有效经验的本土转化,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相关启示与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主题,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培育路径为宏观背景,按照“典型国家、典型经验、典型问题”的原则,选取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4个研究对象国,锁定现状调查、经验归纳、机制把握、本土转化四个关键问题,遵循“理论分析——社会调查——国际比较——鉴别借鉴”的逻辑理路。首先在清晰界定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进行调研,其次从理性认知、价值认同、实践践行三个维度对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深入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提炼出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特点。*终通过比较,得出启示与借鉴,提出构建生活化、社会化和大众化的立体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章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念界定与基本方法 **节 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一、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第二节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与外化机制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 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立场与方法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立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方法论第二章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思想引领,促进理论认知 二、政府高度重视,法律实施保障 三、借助宗教地位,渗透价值体系 四、社会双向融合,强化环境育人 第二节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发挥榜样作用,构建价值示范机制 二、开展校园活动,丰富课余实践形式 三、鼓励社会服务,提升长效实践能力 四、强化家庭教育,拓宽生活实践外延第三章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政府先行 二、学校主线 三、家庭主导 四、社会补充 第二节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结构逐步健全 二、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 三、设置补充教育机构增加核心价值观践行载体第四章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作为主阵地,以显性的课程教育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社会教育的配合,优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家庭教育责任的回归,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延与厚度 第二节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发挥榜样作用,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示范机制 二、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式 三、鼓励社会服务,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力第五章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 二、社会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补充 三、家庭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 第二节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培育基础 二、丰富校园活动形式,构建实践平台 三、完善道德规范环境,营造培育氛围第六章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比较研究 **节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共性分析 一、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化机制的共性 二、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外化机制的共性 第二节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个性分析 一、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四、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结论:启示与借鉴——当代外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本土转化 **节 对美、俄、日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一、美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二、俄罗斯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三、日本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对美、俄、日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本土转化 一、走向世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 二、达成共识:推动社会、家庭承担对青年的价值观培育责任 三、以人为本:增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章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念界定与基本方法 **节 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一、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第二节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与外化机制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 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立场与方法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立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的方法论 第二章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思想引领,促进理论认知 二、政府高度重视,法律实施保障 三、借助宗教地位,渗透价值体系 四、社会双向融合,强化环境育人 第二节 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发挥榜样作用,构建价值示范机制 二、开展校园活动,丰富课余实践形式 三、鼓励社会服务,提升长效实践能力 四、强化家庭教育,拓宽生活实践外延 第三章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政府先行 二、学校主线 三、家庭主导 四、社会补充 第二节 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结构逐步健全 二、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 三、设置补充教育机构增加核心价值观践行载体 第四章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作为主阵地,以显性的课程教育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社会教育的配合,优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家庭教育责任的回归,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延与厚度 第二节 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发挥榜样作用,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示范机制 二、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式 三、鼓励社会服务,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力 第五章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节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化机制分析 一、学校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 二、社会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补充 三、家庭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 第二节 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分析 一、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培育基础 二、丰富校园活动形式,构建实践平台 三、完善道德规范环境,营造培育氛围 第六章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比较研究 **节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共性分析 一、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化机制的共性 二、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外化机制的共性 第二节 中美俄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个性分析 一、美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二、俄罗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日本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四、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结论:启示与借鉴——当代外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本土转化 **节 对美、俄、日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一、美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二、俄罗斯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三、日本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对美、俄、日核心价值观培育经验的本土转化 一、走向世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 二、达成共识:推动社会、家庭承担对青年的价值观培育责任 三、以人为本:增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段妍,女,1979年3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访问学者(2012.08-2013.08),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吉林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东北师范大学吉年团队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