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47620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504762085 ; 978-7-5047-6208-5
本书特色
在研读庄子的《齐物论》以前,开篇就引用了庄子的几段话,并不是想证明什么,只是想说解读古人的著作是无圭臬可寻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可能打开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可以浮想联翩地探索古人著作中的奥妙。但是,古人的智慧和学问是不能用今天我们的一般常识和思想去解读的。那么,在研究古人经典著作时,我建议尽量把精力放在原典中,按自己的修为能力反复阅读,反复推敲,对他人的释义论著只是略加参考,防其左右你的思路。释迦牟尼佛在入灭之前为他的弟子们做过这样的“四依法”开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可见佛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预知,在末法时代的人们对经典会做出这样和那样的不同解释。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历朝历代的学者们对古人经典的解释也正是这样,因其修为程度的不同而各有其解,所有学者都是带着各自的主观思想来释义著论的。我们也无法评判哪个对哪个错,因为每个人的修为不同。所以我感觉,要想真正做好学问,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原典入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内容简介
庄子所处的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等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佛、道之间有很多东西是那么相似,甚至一致。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两句话,道尽了禅机,可以说是禅的根本法则。“拣择”“憎爱”,不是挑选,也不是爱恨,是取舍分别之义。其实语言文字也是拣择,也是一种分别知识的过程,而后才有言语,便是拣择。只要我们张开嘴巴一讲话,就是分别拣择的开始。有人要说了,既然这样那还说什么?是的,问题来了,还说什么?用禅宗的话讲这也是个话头,我们可以好好地参一下。我曾经在我的画上题写过这样一首诗:“智人遥指天上月,是为迷人解心惑。莫把指头当月亮,明心见性是真诀。”这里我们不谈什么平仄关系、工整对仗和韵脚,因为言论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标准。所以庄子说:“天地四方之外,圣人怀有而不辩论;天地四方之内,圣人辩论而不决议。”
目录
作者简介
张洪源,1962年出生,山东省莱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
寻味中国
¥22.0¥3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7.0¥23.0 -
茶经(黑白版)
¥10.3¥48.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22.6¥39.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门外文谈
¥16.1¥3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6.5¥22.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18.7¥39.8 -
经典常谈
¥6.2¥14.8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7¥39.8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7.5¥18.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中国古代官制
¥11.3¥25.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东瀛印象记
¥20.1¥35.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3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