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557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67555730 ; 978-7-5675-5573-0

本书特色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由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和外国教育名家思想上下两卷构成,选取了孔子、朱熹、陶行知、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20位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理论的创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名家,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作出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全面的阐释。在对教育名家思想的深入论述,对理论特色进行的概括总结以及对教育名家思想的评析方面,有创新突破,特色明显。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基础性课程的教材,本书在教育名家选取及教育名家思想编写内容的取舍上反映了培养未来教师的要求。本书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等特点,是“中外教育名家教育思想”课程的代表性教材。

内容简介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从培养“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本需要的教育观点、方法等知识及对教育事业的情感角度,选取20位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教育名家。“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是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教师不可或缺的内容;本书助于拓展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培养未来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能促进“未来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开展教育反思,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本书的叙述风格与传记内容可帮助学生感受中外教育名家人格风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献身教育的精神。

目录

前言

**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
四、论教育内容
五、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六、论道德教育
七、论教师
八、孔子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前言 **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 四、 论教育内容 五、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六、 论道德教育 七、 论教师 八、 孔子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政治观及哲学思想 三、 论教育目的 四、 论教育内容 五、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六、 论教师 七、 老子教育思想评析 第三章 由学“事”到明“理”: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四、 教育阶段论 五、 道德教育论 六、 教学论 七、 论读书法 八、 朱熹教育思想评析 第四章 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的理论基础: “心即理”说 三、 论教育目的与内容 四、 论教学原则 五、 论学习方法 六、 论儿童教育 七、 论社师 八、 王守仁教育思想评析 第五章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三、 “教育独立”的思想 四、 高等教育思想 五、 研究性教学思想 六、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析 第六章 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论职业教育地位 四、 论职业教育的目的 五、 论职业教育的办理 六、 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原则 七、 黄炎培教育思想评析 第七章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生活教育理论 三、 普及教育理论 四、 师范教育理论 五、 创造教育理论 六、 学前教育理论 七、 陶行知教育思想评析 第八章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儿童教育心理思想 三、 家庭教育思想 四、 论幼稚园教育 五、 “活教育”理论 六、 陈鹤琴教育理论评析 第九章 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定县实验 三、 教育内容论 四、 教育方式论 五、 教育路径: 知识分子农民化 六、 晏阳初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章 以群众为本位: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基础教育思想 四、 师范教育思想 五、 论教材 六、 论教与学 七、 论教师 八、 徐特立教育思想评析 下卷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第十一章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伦理学基础 三、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四、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二章 “秩序”与“自然”: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 论普及教育 四、 论教育教学原则 五、 学前教育思想 六、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三章 守望儿童的自然本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活动及著作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儿童观: 把儿童看作儿童四、 自然教育的内涵 五、 教育目的: 培养自然人 六、 自然教育的路径 七、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四章 教育要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四、 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体系 五、 和谐教育论 六、 教育要心理学化思想 七、 论爱的教育 八、 要素教育论 九、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五章 彰显教育学的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的目的与起点 四、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五、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的创始人: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双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四、 论教育本质 五、 论教育目的 六、 教学理论 七、 杜威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七章 儿童世界的揭秘者: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三、 儿童及其发展观 四、 论幼儿教育内容 五、 论自由、纪律与工作 六、 论教师 七、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八章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探索者: 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著作 二、 “教学与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三、 “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 四、 “发展性”教学的目标 五、 “发展性”教学的模式 六、 “发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七、 赞科夫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九章 和谐发展教育的坚定维护者: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三、 论学校管理 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十章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大师: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四、 教学过程观 五、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六、 有意义学习与自由学习 七、 师生观 八、 罗杰斯教育思想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景正,男,湖南泸溪县人,1966年10月出生,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国学前教育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主编教材《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中外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教育思想史》主要编写人员(20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湖南省哲社基金一般项目等。教学科研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厅级奖多项。田景正,男,湖南泸溪县人,1966年10月出生,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国学前教育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主编教材《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中外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教育思想史》主要编写人员(20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湖南省哲社基金一般项目等。教学科研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厅级奖多项。 刘黎明,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南茶陵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史学、外国高等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优秀学位论文与抽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现代化》《高教学刊》杂志编委。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意义追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主编教材《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信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