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缅甸华侨华人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3575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5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11357533 ; 978-7-5113-5753-3
本书特色
无论是在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与缅甸关系史上,总体来说, 缅甸华侨华人一直是一个不太为学术界、媒体和观察家们所充分关注的群体。缅华 遭遇“冷落”与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缅甸华侨的体量较小,同化程度较高,大 部分历史时期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从整个东南亚范围来看,半岛国家的 华侨人数、华社规模、经济实力总体上都要逊色于海岛国家。同东南亚海岛国家的 华侨相比,缅甸华侨华人人数相对较少,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其所受的关注度因而 自然相对会低一些。
内容简介
《缅甸华侨华人史/侨史工程系列丛书》主要关注的是20世纪以来的缅甸华侨华人的历史和发展状况。除了从纵向的维度对缅甸华侨华人社会进行深入地探讨之外,《缅甸华侨华人史/侨史工程系列丛书》还从纵向的角度对缅甸华印两个族群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缅甸印侨经济政治地位和社会变化的历史演进方向,同缅华社会大体相同,揭示出两个族群作为移民社会的规律性特征:缅甸政府的有关政策是导致移民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外因;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和祖籍国的关系,是两个移民社会的共同愿望和努力所在;华印移民对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考虑是其归化当地的首要动力,因此二者同化当地是一个缓慢和不平衡的过程,即二者都首先在经济上、政治上融入当地,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相对滞后。
目录
**章 独立队前的缅华社会
**节 古代缅甸华侨
一、陆路华侨
二、海路华侨
三、缅甸华侨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殖民时期的缅华社会(1824-1942)
一、殖民时期的缅华人口
二、缅甸华侨的籍贯与分布
三、缅华的经济实力
四、缅华的政治活动
五、缅华教育情况
六、缅华的社团发展
第三节 缅甸华侨与日本侵华、侵缅(1931-1945)
一、缅甸华侨与日本侵华
二、日本占领时期缅华的处境(1942-1945)
第四节 英国重新占领缅甸时期的缅华社会(1945-1947)
一、缅甸华侨复员问题
二、缅华各项事业的恢复
三、华侨与缅甸独立建国运动
四、缅甸华侨和中国政局的变化
小结
第二章 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时期的缅甸华侨华人(1948-1962)
**节 缅华的人口和国籍问题
一、缅甸的入籍政策和缅华社会成员构成
二、缅甸华侨入籍问题
三、缅甸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第二节 缅甸华侨与中国的政治关系
一、中国对缅甸华侨的影响和争取
二、缅华社会对中国政治的取向
三、华侨在缅甸的侨民待遇
第三节 缅甸华人的政治地位
一、缅甸华人的政治地位
二、缅甸华人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 缅华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一、缅华经济的变化
二、缅华经济变化的原因
三、华侨华人与缅甸工业化
四、华商在缅甸工业化中有所作为的原因
小结
第三章 奈温军政府初期的华侨华人(1962-1966)
**节 缅甸排外主义的兴起与缅华境遇
一、奈温军政府初期对华侨的入籍政策
二、缅甸排外主义与缅华生存空间
第二节 “缅甸式社会主义”与缅华社会的全面萎缩
一、全面缅化的开始
二、奈温军政府初期缅华的经济地位
三、缅华对“缅甸式社会主义”影响的反应
小结
第四章 1967年“6·26”仰光排华事件
**节 仰光排华与中缅关系的分裂
一、“6·26”事件经过
二、中国的反应
三、缅方的态度
第二节 “6·26”事件的原因和对缅华的影响
一、“6·26”事件原因分析
二、“6·26”事件对缅华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奈温时代中后期的缅甸华侨华人(1970-1988)
**节 中缅关系与缅甸华侨
一、中缅关系正常化与1967年仰光排华事件
二、中国对缅甸华侨的政策
三、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
第二节 缅甸华人的经济、政治状况
一、缅华的经济生活
二、缅甸华人的政治地位
三、华人政治地位下降的原因
小结
第六章 新军政府时期的缅甸华侨华人(1988-2011)
**节 缅甸华人的数量和类型
一、缅甸华人的数量
二、缅甸华人的类型
第二节 缅甸华人经济
一、缅华经济的发展
二、缅甸华人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缅甸华人的公民资格与政治权益
一、移民与公民资格
二、缅甸华人的法律身份地位
三、缅甸华人的公民资格与政治地位
第四节 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
一、缅甸华文教育的复兴
二、缅甸华文教育发展的原因
三、缅甸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
第五节 缅甸华人社团与缅华社会的变化
一、缅华社团的数量与功能变化
二、缅华的新社团
三、缅甸华人社团的跨国网络
小结
第七章 华印社会比较
**节 缅甸印度移民概况及其与缅华的比较
一、“二战”前缅甸印侨的人口与分布
二、缅甸印度移民的构成
三、印侨移民缅甸的原因
四、缅甸印度移民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二战”后缅甸印侨社会变化及其与缅华的比较
一、印侨人口的变化
二、印侨的国籍问题
三、缅甸印度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变化
四、印侨社会的变化与同化趋势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共中央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
附录二 周恩来总理在缅甸仰光华侨欢迎大会的讲话
附录三 廖承志同志在中侨委一九五九年党内侨务工作会议的讲话(节 录)
附录四 关于中缅“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附录五 福建省侨委会、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外事组关于侨眷去缅问题的联台报告
附录六 毛主席、周总理对国内侨务工作的指示及中央.人大、国务院颁布、批转的政策文件摘录
附录七 领事司·睛况反映:奈温实行“国有化”中的华侨处境(节 录)
附录八 关于缅停止使用大额纸币后华侨现钞处理问题的请示
节选
《缅甸华侨华人史/侨史工程系列丛书》: 居住在下缅甸三角洲和沿海地区的华侨还有41875人籍贯不清,布赛尔认为这些人大多数可能也是广东、福建人。如果是这样,全缅华侨193594人中,还有67781人居住在下缅甸以外的地区,而云南人当时已达40688人,由此可以推知云南人绝大部分居住在上缅甸地区。此外,有研究认为,缅甸的滇侨“尤以缅甸北部的城市和农村为*多,几乎大小乡镇都有滇侨。在缅甸的滇侨由于居住时间长短不同,约可分为三种情况。(1)长期定居在缅甸,在这里安家立业,主要是经营商业和工业的滇侨,他们只偶尔回到家乡看看。这类型是滇侨中的一部分。(2)在缅甸居住较长时间,如八九年或十来年又回到家乡住一段时间后又返回缅甸者。主要是小商小贩和各种工人与苦力。这一类型是滇侨中较大的一部分。(3)每年9月以后到来年2、3月这段时期内往来缅甸者。主要是各种季节工人和苦力,小商小贩,赶马帮的等。这一类只是滇侨中的一部分”。到近代时,滇侨人缅基本上通过三条路线:**条是从保山经腾冲出境,到达缅甸八奠之后,分散到缅北各地;第二条是以腾冲为起点,到达缅甸的密支那后,分散各城乡地区,或继续南下到曼德勒。 ……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8.1¥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3.5¥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3.3¥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4.4¥36.0 -
安史之乱
¥24.1¥68.0 -
资治通鉴
¥14.0¥35.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3.4¥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2.2¥32.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0.5¥76.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9.0¥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精装插图版)
¥39.2¥78.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
¥25.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