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哲学名家冯友兰博士论文中文改写本,是其之后哲学思想的基础,对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意义,更是研究中西哲学及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不可或缺之作。

1星价 ¥20.6 (4.9折)
2星价¥20.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388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507838848 ; 978-7-5078-3884-8

本书特色

《人生哲学》是冯友兰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所作博士论文的中文改写本,旨在探寻一理想人生作为自己批评人生及行为的标准。人生下来就具有欲望,能满足欲望的东西,在人的眼中,都是好的,譬如母乳之于婴儿,金钱之于商贾,官位之于政客。世界万物,“彼之琼浆,我之砒霜”。譬如下雨,农人喜而渔人忧。在世间纷纷攘攘的“好”中,求“唯一的好”,在现实利益纠缠冲撞的人生外,求“理想人生”,作为我们批评人生和行为的标准,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这就是哲学。哲学,“求好之学也”。冯友兰先生在书中为读者展示了“十样理想人生”,即十种哲学系统,打破东西界限,通过对“损道”“益道”“中道”的平等分析,*终得出自己对“欲”“好”“天道”“人道”“宗教”“意志自由”等问题的人生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哲学名家冯友兰先生对于中西方哲学样态的思考和自己理想人生的确立,是其之后哲学思想的基础,对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意义。这是一本研究中西哲学不可或缺的著作,也是研究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不可跳过的著作。
本书语言较为浅显,包含中西哲学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是哲学初学者和哲学爱好者的入门宝典。

目录

**章 绪 论
**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第二节 何为幸福
第三节 人为之害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第七节 万物一体**章 绪 论
**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第二节 何为幸福
第三节 人为之害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第七节 万物一体
第八节 余论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图
**节 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第二节 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第三节 宿慧说与概念说
第四节 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爱与哲学
第七节 灵魂之转变
第八节 概念说之困难
第九节 余论

第四章 虚无派——叔本华
**节 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第二节 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第四节 超越的知识
第五节 爱之事业
第六节 永久的公道
第七节 “无”
第八节 余论

第五章 快乐派——杨朱
**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第二节 杨朱之人生观
第三节 杨朱之人生术
第四节 不顾社会制裁
第五节 不顾任何结果
第六节 救世之法
第七节 余论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节 普通原理
第二节 客观的标准
第三节 实用主义的方法
第四节 何为人民之大利
第五节 兼爱
第六节 宗教的制裁
第七节 政治的制裁
第八节 余论

第七章 进步派——笛卡儿、培根、费希特
**节 进步主义之要素
第二节 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第三节 笛卡儿注重知识之动机
第四节 笛卡儿求知识之方法
第五节 笛卡儿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六节 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第七节 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第八节 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九节 费希特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第十节 费希特对于自我之肯定
第十一节 费希特之求助于信仰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八章 儒 家
**节 道之观念
第二节 实用艺术之起源
第三节 礼乐
第四节 国家之起源
第五节 宇宙之演化
第六节 活动之好
第七节 忠恕与正名
第八节 合理的幸福
第九节 合外内之道
第十节 余论

第九章 亚力士多德
**节 亚力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
第二节 概念在亚力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
第三节 爱与终因
第四节 所谓上帝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不好之起源
第七节 艺术之目的
第八节 国家之起源
第九节 道德与中
第十节 快乐与活动
第十一节 思考的生活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十章 新儒家
**节 万物一体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对于“二氏”之批评
第四节 爱之中道
第五节 恶之起源
第六节 动静合一
第七节 余论

第十一章 黑格尔
**节 黑格尔对于康德及费希特之批评
第二节 “在自”、“为自”与“为他”
第三节 对于“创世”之解释
第四节 对于“堕落”之解释
第五节 伪与恶
第六节 文化之目的
第七节 绝对的知识
第八节 余论

第十二章 一个新人生论(上)
**节 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
第二节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第三节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第四节 欲与好
第五节 天道与人道
第六节 中和及通
第七节 人性与道德制度及风俗习惯

第十三章 一个新人生论(下)
**节 文学美术
第二节 宗教及宗教经验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
第四节 幸偶
第五节 人生术
第六节 死及不死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指导意义。他的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