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1星价 ¥12.3 (4.9折)
2星价¥12.3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djg***(三星用户)

第一次买脂评本

应该会好看

2011-08-10 15:44:28
0 0
fen***(三星用户)

期待阅读

买了还没有看呢!是看了刘心武的推荐买的此书。等闲下来仔细阅读吧

2010-06-30 09:49:12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063202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00-12-01
  • 条形码:9787506320207 ; 978-7-5063-2020-7

本书特色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红楼梦》的校订本,是产生年代*早、保存原书面 貌*真切的一本,特别是曹氏的\"红颜知己\"脂砚斋的1600余条批语,可以说是窥视曹雪芹 ,批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钥匙。本书据胡适1927年收藏本排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红楼梦》的校订本。
  本书与通行印本*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从中窥见曹雪芹生前创作这部小说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已”脂砚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余条珍贵批语。这是打开《红楼梦》迷宫的一把钥匙!
  本书所据底本,是目前发现的11种《红楼梦》脂评本中产生年代*早、保存原貌*真切、残缺也较多,但却是*珍贵的一种,由胡适先生1927年发现收藏、现藏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今据1961年台湾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点排印,并悉数收录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关此本的各种资料。

前言

  

                         周汝晶

             (一)

   与遂夫因红学而相识,转眼二十年矣。犹记贵阳一会,他的《曹雪芹》歌剧演出,颇极一时之盛。雪芹之影,见于舞台之上,此为创举,史家应记一笔。他也有专著问世,曾为制序。如今他又出示新书稿,为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出一个校勘整理的印本,嘱我略书所见,仍为之序。此事辞而不获,复又命笔--执笔在手,所感百端,有理解既繁,思绪加紊。故尔未必足当序引之品格。先请著者读者鉴谅。
  辞而不获者,是实情而非套语。所以辞者,目坏已至不能见字,书稿且不能阅,何以成序?此必辞之由也。其不获者,遂夫坚请,上门入座,言论滔滔,情词奋涌,使我不忍负其所望,加之一闻甲戌本之名,即生感情,倘若“峻拒”,则非拒遂夫也,是拒甲戌本也---亦即拒雪芹脂砚之书也,是乌乎可?有此一念,乃不揣孤陋,聊复贡愚。言念及此,亦惭亦幸,载勉载兴。
  甲戌本《石头记》是国宝。但自胡适先生觅获入藏并撰文考论之后,八十年来竟无一人为之下切实功夫作出专题研究勒为一书,向文化学术界以及普天下读者介绍推荐(所谓“普及”)。它虽有了影印本,流传亦限于专家学者而已。今遂夫出此校本,以填补八十年间之巨大空白,其功如何,无待烦词矣。
  甲戌本是红学的源头,正如《四松堂集》与《懋斋诗抄东皋集》是曹学的源头一样--我自己久想汇集二集的不同抄、印本(四松有三本,懋斋有二本),加以校整笺释,命之为《寿芹编》,然至今未能动手。举此,以为可供对比,遂夫有功,我则无成也。
  甲戌本,有原本与“过录”之争,有甲戌与“甲午”之争,有十六回与不止十六回之争,复有真本与“仿造”之争。也许不久还会有“新争更新争”出来,亦未可知。遂夫似乎不曾因此而有所“动摇”保持了自己的见解,并为之下真功夫,使成“实体”而非空言。
  有人便说甲戌本之称是错误的,是因上面有了甲午的朱批而大放厥词,他竟不晓,某年“定型”之本,可以在此年之后不断添加复阅重审的痕迹。说“甲戌”是指它足能代表甲戌年“抄阅再评”的定本原形原貌。这有什么“错误”可言?至于也有一种主张,说此本定型时只写出了十六回,甚至认为中间所缺的回数,也非残失--雪芹当时即“跳过四回”而续写的......
  我觉得这类看法很难提供合乎情理的论证。
  “真伪”之争的先声是大喊大叫:《凡例》不见于其他抄本,乃是“书贾(gÛ)仿造”云云。后来发展,就出现了认为甲戌本正文、批语、题跋......一切都是彻底的假古董,本“无”此物,而且脂本诸抄,皆出程高活字摆印本之后,程本方是“真文”。
  对于这些“仁智”之见,遂夫在本书中自有他自己的评议。
  甲戌本是红学原源头,自它出现,方将芹书二百年间所蒙受垢辱一洗而空,恢复了著作权和名誉权。
  于此,已可见红学研究是如何的重要与必要。
  于此,也可见红学研究是一件多么复杂,曲折、艰苦、孤立“危险”的工作。
  甲戌本之得以保存无恙,也有很大的传奇性与幸运性。我是局“内”人,亲历者,知之较详,它处略有所记,兹不重述。
  1948年之夏,我从胡适先生处借得甲戌本后,亡兄祜昌一手经营了一部甲戌录副本。以供不断翻阅研读---为了珍保原书的黄脆了的纸页。不旮经验一无所有,等于盲目寻途,抄毕只能用“一读一听”的办法核对了一下,对许多的异体书写法,不能尽量忠诚照写,此为疏失,因此乃原本一大特色,十分重要,甚至可以透露若干雪芹原稿书法的痕迹(请参看拙著《石头记鉴真》)华艺出版社再版时改为《红楼梦真貌》。
  甲戌本当然也是“脂学”的源头,因为有正书局石印戚序本虽然早已出版,却不为人识,尤其戚序本已将“脂砚斋”名字的一切痕迹删净,“脂学”的建立只能等到甲戌,庚辰二本并出之时了。但我还是要着重表明:甲戌本的重要价值,远胜于庚辰、已卯之本。
  我写了这些的用意,归结到一点:遂夫首先选定甲戌本而决意为之工作,为之推广普及,是一件有识有功的好事,必能嘉惠于学林,有利于红学,无识、则不会看中“甲戌”无志,也不会将此工作列为平生治“红”的一项重要课程。
  二百多年了,曹雪芹的真文采手笔一直为妄人胡涂乱抹,其事*为可悲。程、高之伪篡偷改偷删,不必再说了,只看这甲戌本上另一个妄人的浓墨改字的劣迹,就足令人恶心了,他自作聪明,不懂雪芹原笔之妙义,奋笔大抹,然而也有人见赏,以为改笔是“真”是“好。”
  说世上万事万态,只是个现象而已,根本问题,乃是中华文化的大问题---教养、修养、素养、功夫、水平、涵咏之功,积学之富,灵性之通,性分之契......许多因素,是研而绝非什么“仁智”之见一类俗义可为之强解诡辩的了。
  我有一个不一定对的想法久存心理,胡适先生收得宝物甲戌本,虽多次题记,却未作出正式的集中的深入研究成果,故搁置而难兼顾,那么他可以指导友辈门人等协助为之,但也未见他如此安排,反而晚年还是津津乐道他的程乙本,这确实让我疑心他是否真的识透了甲戌本的价值?
  甲戌与程乙,文字有霄壤之别,他却似乎并不敏感,反以程乙为佳---我不愿对前贤多作苛论,惟独这一点我真觉太不可解,甲戌本之未得早日出现整校本,或许与此不无关系。
  现在这个校本的问世,也可以表明:红学的出路虽然也需要“革新”与“突破”而没有基本功的“新”与“破”则是假新假破,不务实学,醉心高调空词,以为已的红学研究之路都是陈旧可弃和多余可厌的“歧途”和“误区”此种浅见颇盛于年轻一代学人的论说中。
  遂夫并不“老大”但他却历过了一二十年的深研拿出了这部书,这个现象不应视为偶然,该是耐人寻味的吧。
  红学红学,往何处去?思之思之再思之。
  一些杂感,举以代序,善不足称,空劳嘱托,尚望宽谅,进而教之。
  仍系以诗曰:
  曾汉时乖玉不光,十年辛苦事非常。
  脂红粉淡啼痕在,相映情痴字字香。  

                  庚辰清和之月 记于红稗轩

........

目录

  序

  走出象牙之塔--《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导论
  《红楼梦》脂评本源流示意图
  校勘说明

  脂砚斋重评古头记 凡例
  **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先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云轩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附录一:影印甲戌本上可以见到的跋文
    刘铨福跋 
    濮文暹、濮文昶跋
  附录二:影印甲戌本上被胡适删去的跋文
    胡适跋一
    胡适跋二
    胡适跋三
    俞平泊跋
    周汝昌跋
  附录三:
    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古头记》的缘起
  附录四:
    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古头记》影印本
  附录五:
    访周汝昌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走出象牙之塔 ——《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导论邓遂夫一、脂评本的发现及其价值 回眸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有三项古代文献的重大发现,闪耀着举世瞩目的光芒——敦煌文献、甲骨文、《红楼梦》脂评本。前两项,直接导致了两门世界性显学的诞生;后一项,则促使旧有的红学转变成世界性显学。 脂评本的初露头角,本来应该是上海有正书局1911年石印出版的所谓《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即后来所称之戚序本),但由于它的石印底本已屡经嬗变,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目,故未引起学术界普遍注意。真正堪称发现脂评本的里程碑,还是1927年,“新红学派”创始人胡适先生偶然购得的一部残缺不全——仅存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红楼梦》早期稿本的过录本。因其**回楔子中有一句在通行印本上不曾见过的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遂被称为甲戌本。 时隔五年之后的1932年春天,与胡适同属“新红学派”代表人物的俞平伯先生有一个亲戚叫徐星曙,他在北京隆福寺小摊上花了八元钱,又奇迹般地购得一部据说出自城北某旗人之家的传抄本。书名也叫《脂现斋重评石头记》,却有八大册共七十八回——在一至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当时徐先生购得此本并不在意,连自己的亲戚俞平伯也没告诉。仍是在胡适闻讯阅过之后加以评介,才引起世人注意。因其回目页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及“庚辰秋月定本”字样,亦被援例称为庚辰本。以其珍贵程度观之,庚辰本和甲戌本堪称一对双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