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小说修辞诗学论稿

中国古代小说修辞诗学论稿

1星价 ¥29.4 (4.9折)
2星价¥29.4 定价¥6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573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010157399 ; 978-7-01-015739-9

本书特色

朱玲*的《中国古代小说修辞诗学论稿/六庵文库》在对广义修辞学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从修辞诗学层面展开对古代小说的研究。全书分为三部分:总论主要讨论广义修辞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修辞思维溯源,论证修辞诗学层面研究的合理性;上篇和下篇分别为古代话本小说和《红楼梦》文本修辞批评实践。和传统单纯重视修辞技巧的文本修辞研究不同,本书重在研究文本整体修辞设置:描述这些修辞设置,解释其文本功能、社会功能及文化动因,考察这些修辞设置如何表现和参与修辞表达者和接受者的精神建构。也和注重探讨形象、主题的文学批评有别,本书重在探讨“如何写”,并由此审视“为什么这样写”、“在什么语境中这样写”。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总论和上下篇。总论进行广义修辞学的理论阐发,涉及广义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性质、研究的话语单位、方法和理论等问题;在阐释巴赫金“超语言学”的修辞观基础上审视广义修辞观;阐释古代修辞学理论以说明修辞理论源头的“广义性”,为后文的古代小说修辞诗学研究实践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依据。上篇专论话本小说的修辞诗学问题,兼涉志人、志怪、传奇,挖掘并解释小说文体历时流变过程中修辞策略和话语方式如何成为推动文本叙述的能量。下篇分析《红楼梦》的一组对立修辞设计及其文化成因,也论及该书不同于其他小说的人物出场方式及其文本功能。本书附录可与正文进行互文性阅读。书中的分析,既有对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宏观把握,也有对修辞细节的独到观察,学术面貌均与巴赫金批评的囿于“书房技巧”的研究拉开了距离,可为修辞学研究介入原创性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目录

本书导读总论 广义修辞学:理论与方法 **章 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方法和领域 一、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 二、广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三、广义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 巴赫金的修辞观与广义修辞学 一、巴赫金批评“纯语言学”,倡导“超语言学”的修辞研究 二、巴赫金批评“书房技巧”,倡导诗学层面的修辞研究 三、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修辞哲学思想 四、从巴赫金的修辞观审视广义修辞学 第三章 《周易》修辞理论和修辞方法的发生学意义 一、修身和修言:修辞准则和人格建构 二、和谐与争端:修辞行为与社会协调 三、阳刚阴柔与诗性言说:传统修辞风格之源上篇 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 第四章 从“小说”到话本: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小说”的语义和话本小说的文体建构 二、“小说”到话本的俗民性修辞特征 三、“小说”到话本的愉悦性修辞特征 四、“小说”到话本的口头性修辞特征 第五章 叙述长度和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叙述长度的增加 二、时空语境:从缺失含混到清晰多元 三、人物情节:从简单设置到人物群及分事件组合出现 四、古代短篇小说的长度:独特的认知视角 第六章 作为一种话语秩序的叙述节奏: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话语模块组构:结构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二、句式文体变换:语流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三、叙述节奏:市民社会的一种话语秩序 第七章 话本道德话语的类型及其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话本小说传播:民众道德教育*佳方式 二、市民道德修辞的三种话语模式 三、陈述句与议论句、祈使句:语义的一致与冲突 第八章 作为空间修辞幻象的城市和山水: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五 一、城市:话本小说叙事空间的重心 二、山水:与城市相对立的修辞幻象 三、城市叙事取代山水抒情:田园诗意的失落 第九章 情爱叙事修辞设计的异质性: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六 一、人物修辞设置:年轻女性从边缘到中心地位的转换 二、空间修辞设置:闺房对外的秘密通道 三、时间修辞设置:偶然巧遇中的特殊机缘 第十章 喜剧性修辞设置: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七 一、修辞设置:非喜剧性文本中的喜剧性修辞元素 二、喜剧性文本:各类喜剧性修辞设置的合成 三、话本小说喜剧性修辞的特点及其成因下篇 《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 第十一章 真与幻:《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红楼梦》整体构架:真与幻互相映照 二、大观园和太虚幻境:真实世界与幻象世界的隐喻 三、“梦幻”修辞的文化分析 第十二章 爱与怨:《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还泪”:“爱”向“怨”转化的悲剧预设 二、“爱”转向“怨”:交流阻隔与信息不足 三、以“怨”写“爱”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狂与醒:《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狂”与“醒”:《红楼梦》的重要主题 二、借“狂”写“醒”:文学的传统修辞设计 三、借“狂”写“醒”的文化分析 第十四章 人物出场:《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红楼梦》人物的叙述地位 二、《红楼梦》“人物”“出”之方式 三、《红楼梦》出场人物的“场”描述 四、人物出场与主导性视角的确立 附录一 语句体式和叙述模式:《山海经》修辞诗学研究 附录二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话语分析 附录三 讽谏:中国古代修辞策略和认知调整 附录四 创生与毁灭:《俄狄浦斯王》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附录五 求索与回归:《离骚》和《神曲》修辞诗学对读 后记本书导读 总论 广义修辞学:理论与方法 **章 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方法和领域 一、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 二、广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三、广义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 巴赫金的修辞观与广义修辞学 一、巴赫金批评“纯语言学”,倡导“超语言学”的修辞研究 二、巴赫金批评“书房技巧”,倡导诗学层面的修辞研究 三、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修辞哲学思想 四、从巴赫金的修辞观审视广义修辞学 第三章 《周易》修辞理论和修辞方法的发生学意义 一、修身和修言:修辞准则和人格建构 二、和谐与争端:修辞行为与社会协调 三、阳刚阴柔与诗性言说:传统修辞风格之源 上篇 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 第四章 从“小说”到话本: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小说”的语义和话本小说的文体建构 二、“小说”到话本的俗民性修辞特征 三、“小说”到话本的愉悦性修辞特征 四、“小说”到话本的口头性修辞特征 第五章 叙述长度和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叙述长度的增加 二、时空语境:从缺失含混到清晰多元 三、人物情节:从简单设置到人物群及分事件组合出现 四、古代短篇小说的长度:独特的认知视角 第六章 作为一种话语秩序的叙述节奏: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话语模块组构:结构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二、句式文体变换:语流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三、叙述节奏:市民社会的一种话语秩序 第七章 话本道德话语的类型及其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话本小说传播:民众道德教育*佳方式 二、市民道德修辞的三种话语模式 三、陈述句与议论句、祈使句:语义的一致与冲突 第八章 作为空间修辞幻象的城市和山水: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五 一、城市:话本小说叙事空间的重心 二、山水:与城市相对立的修辞幻象 三、城市叙事取代山水抒情:田园诗意的失落 第九章 情爱叙事修辞设计的异质性: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六 一、人物修辞设置:年轻女性从边缘到中心地位的转换 二、空间修辞设置:闺房对外的秘密通道 三、时间修辞设置:偶然巧遇中的特殊机缘 第十章 喜剧性修辞设置: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七 一、修辞设置:非喜剧性文本中的喜剧性修辞元素 二、喜剧性文本:各类喜剧性修辞设置的合成 三、话本小说喜剧性修辞的特点及其成因 下篇 《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 第十一章 真与幻:《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红楼梦》整体构架:真与幻互相映照 二、大观园和太虚幻境:真实世界与幻象世界的隐喻 三、“梦幻”修辞的文化分析 第十二章 爱与怨:《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还泪”:“爱”向“怨”转化的悲剧预设 二、“爱”转向“怨”:交流阻隔与信息不足 三、以“怨”写“爱”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狂与醒:《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狂”与“醒”:《红楼梦》的重要主题 二、借“狂”写“醒”:文学的传统修辞设计 三、借“狂”写“醒”的文化分析 第十四章 人物出场:《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红楼梦》人物的叙述地位 二、《红楼梦》“人物”“出”之方式 三、《红楼梦》出场人物的“场”描述 四、人物出场与主导性视角的确立 附录一 语句体式和叙述模式:《山海经》修辞诗学研究 附录二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话语分析 附录三 讽谏:中国古代修辞策略和认知调整 附录四 创生与毁灭:《俄狄浦斯王》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附录五 求索与回归:《离骚》和《神曲》修辞诗学对读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玲,1951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语言学博士点(自主设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文学语言学、修辞学等。独著、合著8种,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首届“安徽文学奖”理论奖、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