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农场化-现代农业之路

包邮家族农场化-现代农业之路

1星价 ¥24.0 (7.5折)
2星价¥24.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1790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0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66817907 ; 978-7-5668-1790-7

本书特色

既无规模又无效率的小农经济体,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且实行家庭承包均田到户后,这一特征有日益强化的趋势。事实证明,改造传统农业不能再走苏联式的集体农庄共耕制老路,这种模式有规模没有效率。集体共耕制—均田制—集体共耕制的历史循环,不可能走出传统农业的困谷。走规模与效率兼容的家庭农场化路径,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农业不可回避的历史性选择。如何通过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和社会制度配套改革来推进家庭农场化,前进路上将遇到哪些问题与矛盾 ,如何化解矛盾和促进发展……本书对此作了深入探讨,对从事现代农业的实际工作者与关注中国农业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者,都有切实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家庭农场经济,旨在借鉴现代化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行之有效的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结合我国的实际推进家庭农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此,必须落实《物权法》还地权于民。实现民营、民享、民有。与此同时,推进户口制度改革和人口城镇化,实施社会保障和农业补贴。为发展家庭农场经济,实现现代农业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本书提出了第四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录

前言 1 现代农业之路——家庭农场化 2 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 3 传统农业的产权缺陷 4 传统农业超稳定的缘由 5 家庭农场与现代规模农业 6 走出共耕制与均田制循环的误区 7 改造传统农业,确立家庭农场主体 8 家庭农场制的全球意义 9 家庭农场化与人口城市化相向共赢 10 完善市场流转机制,解决人地矛盾 11 家庭农场与产权制度创新 12 家庭农场与政府政策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义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城市生态经济研究会会长,在《经济研究》 《光明日报》《学术研究》《新华文摘》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0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另与人合著或任副主编的著作有10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生态经济、现代农业、城市文化生态,1994年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另获全国及省级社科界、政府和学会等奖项12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