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4577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2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3045773 ; 978-7-5130-4577-3
本书特色
本书对商标显著性问题进行多维度研究,从法学理论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目标、发展形态以及终极意义,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商标法中的具体制度,包括商标确权制度与商标侵权制度,进而结合我国第三次商标法的修改提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对商标显著性问题进行多维度研究,从法学理论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目标、发展形态以及终极意义,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商标法中的具体制度,包括商标确权制度与商标侵权制度,进而结合我国第三次商标法的修改提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目录
导论
**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学术创新之处
**章商标显著性的法理探究
**节商标显著性的本质:商标作为来源识别符号
一、商标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标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三、商标显著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吸引力:商标影响消费者选择导论 **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学术创新之处 **章商标显著性的法理探究 **节商标显著性的本质:商标作为来源识别符号 一、商标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标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三、商标显著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吸引力:商标影响消费者选择 一、商标功能的发展 二、商标与品牌 三、品牌与品牌理论 四、品牌理论在商标法中的体现 五、商标法保护规则的品牌化趋势 六、品牌理论与商标的显著性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影响力:商标成为文化符号 一、商标文化含义的生成 二、商标的文化价值批判 三、商标文化理论对商标法的影响 四、商标文化与商标显著性 第四节商标显著性的强度: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目录 一、来源显著性与区分显著性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本章小结 第二章商标显著性的分类与判定 **节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一、商标显著性的四分法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不足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一、商标显著性分类的局限性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三、商标显著性的分类规则再认识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标显著性第二含义的证明 二、商标显著性证明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三、商标显著性与品牌意识调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确权制度 **节商标权取得的方式 一、商标注册取得与商标使用取得 二、商标注册的要求 三、商标注册中的商标共有领域问题 第二节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颜色商标的显著性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三、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声音商标的显著性 二、声音商标的功能性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四、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四节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业外观的定义与分类 二、商业外观的功能性 三、商业外观的显著性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规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侵权制度 **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侵权 一、商标混淆可能侵权的原理与规则 二、商标混淆可能侵权判定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三、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缺陷 四、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淡化 一、商标淡化与商标侵权 二、驰名商标与商标淡化 三、驰名商标显著性的要求 四、商标淡化判定规则的适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节进一步完善商标使用条款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第二含义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商标侵权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我国商标法有关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发展趋势 三、商标淡化规则的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学术创新之处
**章商标显著性的法理探究
**节商标显著性的本质:商标作为来源识别符号
一、商标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标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三、商标显著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吸引力:商标影响消费者选择导论 **节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节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学术创新之处 **章商标显著性的法理探究 **节商标显著性的本质:商标作为来源识别符号 一、商标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标显著性的基本内涵 三、商标显著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的吸引力:商标影响消费者选择 一、商标功能的发展 二、商标与品牌 三、品牌与品牌理论 四、品牌理论在商标法中的体现 五、商标法保护规则的品牌化趋势 六、品牌理论与商标的显著性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影响力:商标成为文化符号 一、商标文化含义的生成 二、商标的文化价值批判 三、商标文化理论对商标法的影响 四、商标文化与商标显著性 第四节商标显著性的强度: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目录 一、来源显著性与区分显著性 二、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的保护范围 本章小结 第二章商标显著性的分类与判定 **节商标显著性的分类 一、商标显著性的四分法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不足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一、商标显著性分类的局限性 二、商标显著性分类的缺陷 三、商标显著性的分类规则再认识 第三节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标显著性第二含义的证明 二、商标显著性证明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三、商标显著性与品牌意识调查 本章小结 第三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确权制度 **节商标权取得的方式 一、商标注册取得与商标使用取得 二、商标注册的要求 三、商标注册中的商标共有领域问题 第二节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颜色商标的显著性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三、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一、声音商标的显著性 二、声音商标的功能性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四、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第四节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一、商业外观的定义与分类 二、商业外观的功能性 三、商业外观的显著性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规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侵权制度 **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侵权 一、商标混淆可能侵权的原理与规则 二、商标混淆可能侵权判定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三、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缺陷 四、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混淆可能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与商标淡化 一、商标淡化与商标侵权 二、驰名商标与商标淡化 三、驰名商标显著性的要求 四、商标淡化判定规则的适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商标显著性与我国商标法的完善 **节进一步完善商标使用条款 第二节商标显著性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第二含义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颜色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三、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判定 四、商业外观显著性的判定 第三节商标侵权判定规则的完善 一、我国商标法有关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完善 二、商标混淆可能判定规则的发展趋势 三、商标淡化规则的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慧春,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知识产权法博士学位。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2015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文曾获2013~2014年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8¥59.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圆圈正义
¥25.4¥46.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民法典
¥20.7¥42.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律学考--法学文库
¥13.9¥38.0 -
酷刑简史(图文版)
¥1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