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050191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2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805019109 ; 978-7-80501-910-9
本书特色
年度巨献,非遗力作!积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本地的乡贤文化,助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让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在现代人心中深深扎根! 传说与北京地名的趣味结合,非遗专家倾力撰写、重磅推荐,极具文化传承和收藏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当前国际社会和理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态变得非常急迫。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捍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权,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容简介
乡贤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忘却的乡贤》选取了北京各个朝代具代表性的乡贤人物加以介绍,以详实具体的历史梳理考证了北京乡贤的构成、类型与特点,以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北京文化教育、治安建设、慈善公益等各个领域的积作用。书中阐发的先贤之光对于当下的文化建设将有着深刻的启示。
目录
前言
**章 北京乡贤概述
第二章 北京乡贤的历史变迁与来源
第三章 乡贤文化的价值、局限性与当代意义
第四章 造福地方的建设者与管理者
**节 北京城的规划者刘秉忠
第二节 开通通惠河的郭守敬
第三节 治理永定河的徐果
第四节 修运河、修长城的刘应节
第五节 禁盗安民的朱骥
第六节 审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桑春荣
第五章 公益事业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节 辞官赈民的高荫爵
第二节 赈灾良吏昊士达
第三节 修长城、赈灾民的吴一贯
第四节 慈善家王芝祥
第六章 德化乡里的实践者
**节 以孝睇治乡的马经纶
第二节 身先垂范的王源
第三节 宅心仁厚的史全义
第七章 北京文化的创造者与记录者
**节 北京文史大家孙承泽
第二节 以小说记录北京的营雪芹
第三节 “北京通”金受申
第四节 一生爱戏的翁偶虹
第八章 唤醒大众的启蒙者与先行者
**节 戏剧改良先驱汪笑侬
第二节 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
第三节 出版家、教育家英敛之
第四节 满族改革家寿富
第九章 北京乡贤故居
**节 北京乡贤故居的类别
第二节 乡贤故居的价值
第三节 乡贤故居的保护现状
第四节 乡贤故居保护与开发建议
后记
节选
《不能忘却的乡贤》: “乡贤”一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我国历史上,人们习惯把为地方社会建设、风习教化、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贤达之士称为“乡贤”,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一、“乡贤”概念辨析 “北京乡贤”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由“北京!和“乡贤”两个名词构成。要分析这个人群,就要说清楚这两个词汇的含义。先来谈一谈“乡贤”。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乡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乡绅。现在谈及乡贤文化的时候,一些学者习惯于把“乡贤”等同于“乡绅”。“乡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以及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构成。他们介于官僚和平民之间,近似于官而又没有官方的权力,近似于民而身份又在民之上。这些人在维系乡土社会秩序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比如赫赫有名的陕西乡绅李鼎铭,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在当地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并兴办学校。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还积极参与根据地建设。文学作品中也有,比如《白鹿原》里的朱先生,他精研儒学,在维系地方秩序、记录地方文化上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也有不少土豪劣绅,他们为富不仁,做了很多坏事,比如清代晚期的湖南乡绅叶德辉,他学fq~A,著作等身,但人品极为不堪,一生沉溺声色,还趁着长沙水灾、米价飞涨之际囤谷万石,不肯削价出售,引发了长沙的抢米风潮。四川的大地主刘文彩横征暴敛,制造了不少命案。而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周扒皮、黄世仁、胡汉三等反面形象。辛亥革命以后,乡贤文化一度被先进的知识分子视为农业文明的糟粕,受到了批评,此后便逐渐衰落了。 随着时目的变迁,人们对20世纪反传统的激进思潮展开了必要的反思,开始重新肯定传统的价值,但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毫无保留地肯定传统的现象。在怀旧的人们看来,传统乡村似乎成了充满温情和诗意的“桃花源”;乡绅则成了倡导“耕读传家”的卫道者、“乐施好善”的活菩萨。出于乡土重建的愿望,出于对乡村凋败现状的忧虑,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强调乡贤的重要性,甚至有人发出了要恢复乡绅制度的呼吁,就像某位名人说的:“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 ” 这些人的愿望是美好的,他们希望发动基层的力量来重建乡村社会,但多少又显得过于天真与狭隘。 很多人提倡恢复乡贤文化,其实说的是乡绅文化。平心而论,乡绅式的治理方式是老一辈人的选择,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有历史的合理性。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乡绅生存的社会土壤早已消解,中国社会逐渐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目前也仍处于这条道路上,实在没有必要抱残守缺、盲目复古,也没必要开法治的倒车。人治因人而异,或许遇上开明的人治,可能造福一时一地,但它终究无法形成一种稳定的制度,造福任何时代的每一个人。如果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建立必须依靠某个阶层的良知与好品德,那绝对是靠不住的。难道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中国,我们还需要乡绅吗?难道现代中国的种种问题,是可以绕开法治,仅仅由开明乡绅的人治就能够解决的吗?历史在滚滚向前,逆历史而动是不可取的。 所以,本书所指的“乡贤”相对宽泛,包含了“乡绅”,但不仅仅等于“乡绅”。从字面上看,“乡绅”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历史上的乡绅既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开明地主,也有无恶不作、欺男霸女的土豪劣绅;而“乡贤”则基本上是一个正面的评价,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美名、传播正能量、产生积极影响的好人,肯定不包括历史上的负面人物。此外,“北京乡绅”是一个阶层性的定义,只是指北京乡土社会中的绅士,显然不能全面包含曾经活跃在北京地区的不同阶层的历史名人。“乡贤”无疑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曾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其次,我们要强调的是,乡贤并不等同于居住在乡村的贤人。这个论断不是随便下的,这里牵涉到要如何理解“乡土”的概念的问题。众所周知,传统中国以农业立国,先民们以农耕生存,在此基础上组建家庭,形成互帮互助的村落,再演化出错落有致的城镇,进而构成井然有序的国家。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文化基础是农业文明,与西方的城市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干百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小农经营的劳作模式,乡村是中国社会*基础、*广泛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社会形态和文化的缩影,即便是城市,也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深刻地带有乡村的文化基因。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人们的思维、行为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乡土”由此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很多人即便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很多代,仍然会使用“乡”这个字来指代城市当中的事物。人们把出生之地称为“家乡”,离开了以后又称其为“故乡”,并产生出浓浓的“乡愁”,见到来自家乡的人,人们会倍感亲切,将其称为“同乡”“老乡”,自然也会把“老乡”中的杰出代表称为“乡贤”。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说“乡”的时候,不是在说“乡村”,而是在说“我们那儿”。 ……
作者简介
祝鹏程,男,民俗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出版著作有《中国声音》,译作《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9.2¥28.8 -
金花的秘密
¥10.0¥25.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49.6¥68.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23.6¥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9.3¥45.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19.7¥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8.0¥25.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3.8¥29.8 -
茶经(黑白版)
¥15.1¥48.0 -
文史足徵录
¥14.7¥49.0 -
东瀛印象记
¥16.9¥3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2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3.0¥3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24.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