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

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

1星价 ¥42.3 (7.3折)
2星价¥42.3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476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10847653 ; 978-7-5108-4765-3

本书特色

在以往的研究中,“中国形象”往往是作为“他者”视野中所营构出的形象体系,其价值内核是指向阐释者的。然而,正是因为“自我”与“他者”天然的隔膜和距离,往往使得这种“他塑”带有误读和“被利用”的可能。从这种意义上说,鲁迅“自塑”中国形象的做法客观上将价值天平扭回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检视与思考上,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同时,鲁迅的“自塑”是站在与世界多国文化对话的平台上的本土运作,与外国人的“他塑”之间又有着相互借鉴的融通关系。应该说,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人”这一命题,将中国人的现状、命运和现代中国的艰难行进紧密结合,以此凝眸于未来。不管其“立人”与“立国”的设想是否真正凑效,但这种努力在现代中国主体性建构实践上是不容忽视的。这种以“个案研究”来反映“社会结构”的方法有效地将“社会生活史”和“民族心灵史”整合在一起,不但让我们透过历史反思历史,把握整个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态历程,而且让我们从作家创作的文本中体验到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社会文化生态,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及其现代进程拓开了新的认识之路。

内容简介

鲁迅无疑是20 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文学家,“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 体现了其观照中国、中国人的价值立场。鲁迅认为:“从小说来看民族性,也是一个好题目。” 他的小说植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乡土中国”及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展示中国形象的多元状貌,其折射和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全方位的,深刻呈示了现代中国转型的艰难过程。 鲁迅将其所见的“老中国”的社会及民众融入于一篇篇精巧的故事之中,为世人讲述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当我们注目于其文字符号所表征知识体系和想象世界时,不难体悟鲁迅以无厚入有间的智慧,将气象万千的社会人生置于心间思索的深沉与凝重。然而,当我试图去触摸文字背后所隐伏的社会人生“映像”时,文字的虚幻性和社会的真实性却彼此纠缠,怀疑和求证却反而滋生了我不断要去接近神圣智慧的信念。

目录

目录 绪 论 1 **章 想象中国:被召唤的主体形象建构传统 12 **节 认同危机与国家形象范式的找寻 12 一、“天下中心”向“万国之一”的视域切换 13 二、“民族寓言”与“中国向何处去”的整体构想 19 第二节 自塑形象与被动现代性的回应 27 一、“入如自识”与他者透视下的形象谱系 27 二、“人国”理想与“立人”理路的统合 39 第二章 “铁屋子”意象与“老中国”的心理机制 48 **节 文化共同体与“主奴”结构的运作肌理 49 一、“命名”:遮蔽吃人本质的工具 50 二、“驱巫”:吞噬异类的文化仪式 56 三、“私欲”:伦理与实利互为表里 63 第二节 “悟己为奴”的心灵印记与痛感的开掘 69 一、“言说”自我创伤与“沟通”他者之痛 70 二、“抗拒为奴”的追索与“创伤记忆”混杂 78 第三章 鲁迅小说呈示中国形象的精神表征87 **节 时间怪圈与“停滞中国”的反成长悖论87 一、宿命的“绕圈”:从“外突”到“归化” 88 二、异化的“迷失”:遁入“旧梦”与“幻梦” 94 第二节 空间隐喻与“锁闭中国”的文化显征 100 一、“封套”物理空间的氛围折射 101 二、“分层”文化空间的边界僭越 107 三、“复调”心理空间的错位延宕 113 第三节 身体铭刻与“疾病中国”的形象言说 122 一、“病态”与“失语”的身体形象塑造 122 二、“暗暗的死”与民魂缺席的“局外人” 133 第四章 “铁屋子”破毁与诊治中国的困境 143 **节 “他者启蒙”与“自我启蒙”失序:启蒙机制的两歧143 一、启蒙的逻辑死结与“中间物”的双重批判 144 二、“诊”“治”颠倒与“看”“演”反转 149 三、“审己”“审他”的剥离与“进化”“进步”的僭用 155 第二节 “思想启蒙”还是“社会革命”:两种现代性的迷途168 一、“不满于现状”的驱动与“捣毁厨房”的隐忧169 二、“化大众”与“大众化”互为条件的悖论 176 第五章 民族新生与“未来中国”的构想 182 **节 弱者镜像与想象新人的话语形构 182 一、现代国家认知“装置”下的想象策略 183 二、善意的“动机”获致恶性的“效果”189 第二节 “道德中国”与以幼为本的双向考量195 一、“家”的形象原型与代际伦理的困结 196 二、“自然表征”与“社会隐喻”的话语裂隙 206 第六章 “文明中国”的祛魅与创造性重述 216 **节 “改看历史”与“文明末日”的审判 216 一、“亦新亦旧”的思想与“不新不旧”的中国 218 二、“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文化传统”的赓续 226 第二节 “文明中国”的思想体系与文化反思 236 一、“遗传定理”与融通古今的历史话语体系 237 二、“中国脊梁”与弃名崇实的国民信仰体系 46 第三节 “刨祖坟”与文明起源神话的消解 256 一、“起源”与“末日”并置:从“讲述话语”到“话语讲述” 257 二、“人吃”替换“吃人”:从“生存”进入“存在” 266 结 语 275 参考文献 28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翔宇(1980-),湖南平江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鲁迅研究工作。在《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五四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研究》等2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2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各一项、金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