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同文书院研究

包邮东亚同文书院研究

1星价 ¥37.8 (8.2折)
2星价¥37.8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98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5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6189863 ; 978-7-5161-8986-3

本书特色

  郭晶著的《东亚同文书院研究》通过分析20世纪初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案例来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史。全书分为四章,**章介绍成立东亚同文书院的机构以及东亚同文书队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东亚同文会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是东亚同文书院的历史;第三章分专题谈东亚同文书院的特色,院长、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如何活跃在历史舞台,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第四章专论东亚同文书院与中国的关系。

内容简介

  1900年,由日本外务省资助,日本东亚同文会在中国南京创设东亚同文书院,旋即因为义和团运动迁往上海,后升格为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东亚同文书院作为两个间谍机构之一被勒令关闭,部分教师回到日本,在爱知县丰桥市创立爱知大学。  东亚同文书院从日本国内招收学员超过5000名,任中国学习三到五年。为了获得有关中国的情报,在郭晶著的《东亚同文书院研究》中,书院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大旅行调查。即:学校提供资助、安排路线、指导调查方法,学生自行组织,以旅行的方式,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进行系统的实地资料收集,报告采取《大旅行志》的方式提交,同时保存相关的日记、日志、原始资料、票据、图片和实物,囊括700多条线路,前后共计41年。

目录

**章 东亚同文书院的筹建准备
**节 东亚同文会及其时代
一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思想界
二 东亚同文会的成立
三 在东京的跨国教育试点——东京同文书院
第二节 东亚同文书院成立前日本人在华调查机构的创设
一 岸田吟香的“乐善堂”
二 荒尾精在汉口开设的“乐善堂分号”
三 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建立
四 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惨淡经营
五 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成绩和影响
第三节 东亚同文书院的建立
一 东亚(南京)同文书院创设的准备
二 南京同文书院成立
三 建立之初的三次动荡
第二章 东亚同文书院的兴衰
**节 成长时期(1900—1914)
一 新至上海
二 立校之初
三 丰厚的学生待遇
四 办学条件的提升
五 战火波及
第二节 全盛时期(1915—1932)
一 徐家汇校舍
二 农工科的兴废
三 黄金十年中的几次庆典
四 1930年大罢课事件
五 战火重燃
第三节 战争时期(1932—1945)
一 靖亚神社
二 1937年淞沪会战前后的书院
三 大学升格
四 战中办学
五 战败停学
尾声: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的继承(1945—2006)
第三章 东亚同文书院的众生相
**节 东亚同文书院的院长
一 根津一
二 杉浦重刚
三 大内畅三
四 本间喜一
第二节 东亚同文书院的教师群体
一 初期教师阵容
二 全盛期教师阵容
三 后期教师阵容
第三节 学生及其生活
一 学生来源
二 校园生活
三 左翼学生运动
第四节 毕业生
一 毕业生的总体情况
二 毕业生的众生相
第四章 东亚同文书院与中国
**节 中华学生部
一 顾虑重重的办学之路
二 风波迭起的20年代
三 濒临关闭的退学风潮
四 中华学生部的毕业生
第二节 支那研究部
一 创设要旨
二 支那研究部的职能
三 《支那研究》的发行
四 物产馆
第三节 东亚同文书院与中国20世纪初的教育业
一 东亚同文书院教师与中国教育
二 东亚同文书院毕业生与中国教育
余论 东亚同文书院及日本与近代中国
附录
附录一 东亚同文会会长、副会长和干事长一览表
附录二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历任校长和校舍变迁
附录三 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每年通行惯例
附录四 大旅行调查编年纪事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土、历史学博士(清代历史研究所)、日本爱知大学国际政治博士(中国研究科),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曾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温故》、《历史学家茶座》、《当代电影》发表学术、科普文章。其他出版作品有《鄞州马氏家族研究》、《紫禁城的学堂》、《中国历史速读》、《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张之洞》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