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

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41345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114134562 ; 978-7-114-13456-2

本书特色

王云鹏、陈鹏、鲁光泉、于滨、李大庆*的《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智能交通领域前沿研究论*)》为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与应急策略》(2012CB725404) 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总结。
本书主要基于北京市六里桥区域浮动车的交通数据,依据复杂网络基础理论以及交通流理论,建立适用于评价路网状态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路网结构特征及复杂性、城市路网运行*性、常态下的城市路网可靠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可靠性、城市路网拥堵传播与消散机理、基于路网可靠性的交通瓶颈识别、基于渗流理论的交通瓶颈识别、考虑路段重要性的城市道路网络修复策略、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仿真平台。本书可为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大数据化、高效运行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监测与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书适用于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教师与高年级本科生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基于北京六里桥浮动车数据,根据复杂网络基础理论以及交通流理论,建立适用于评价路网状态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模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研究;研究了交通路网中的时空关联特征,提出改进的K近邻回归模型、分时段的K近邻回归模型和路网出行时间分布预测模型;城市路网拥堵传播与消散问题研究;城市路网可靠性的交通瓶颈识别研究;考虑路段重要性的城市道路网络修复策略研究;大城市综合交通可靠性仿真平台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本书主要内容1.5章 节结构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路网结构特征及复杂性2.1 城市交通网络的统计特征2.2 复杂网络可靠性下的瓶颈识别特征参量2.3 典型网络拓扑特性及演化模型2.4 城市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现状2.5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城市路网运行随机性3.1 城市路网运行随机性分布分析3.2 城市路网供需侧失衡分析 第4章 常态下的城市路网可靠性4.1 路网可靠性定义4.2 常态下路网可靠性测算4.3 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4.4 出行时间分布检验数据基础4.5 城市快速路出行时间可靠性分析4.6 基于短时交通预测的路网出行时间分布研究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可靠性5.1 公交运营可靠性评价指标分析5.2 公交服务静态可靠性评价方法5.3 公交服务实时可靠性评价方法.5.4 公交服务预测可靠性评价方法5.5 公交服务可靠性评价案例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城市路网拥堵传播与消散机理6.1 路网拥堵的定义6.2 路网拥堵传播与消散模型6.3 基于路网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单网络案例6.4 大型路网可靠性复合网络耦合案例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路网可靠性的交通瓶颈识别7.1 城市路网动态交通瓶颈7.2 基于路网可靠性的交通瓶颈识别方法7.3 交通瓶颈分析与实证数据基础7.4 基于路网可靠性的交通瓶颈识别7.5 路网交通瓶颈识别案例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渗流理论的交通瓶颈识别8.1 城市交通的渗流组织概述8.2 基于渗流方法的交通瓶颈识别指标8.3 基于渗流方法的交通瓶颈识别8.4 交通渗流的仿真分析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考虑路段重要性的城市道路网络修复策略9.1 道路网络修复策略概述9.2 交通拥堵评价指标9.3 路段重要性评价算法分析9.4 考虑路段重要性的修复策略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仿真平台10.1 城市综合交通运行仿真平台10.2 用户交互与仿真管理模块10.3 交通网络可靠性与脆弱性的可视化平台10.4 出行时间可靠性的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云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首层次人选和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在我国开辟了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研究方向,创立了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团队”。担任“十三五”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专家和“智能交通”领域召集人,中国智能交通{办会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技术委员会主席等多项学术团体兼职。近些年,围绕从空、地、信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在综合交通网络运行可靠性、智能车路协同与控制、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服务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出版中文专著4部,发表SCI/EI论文10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 陈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辨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围绕城市路网运行可靠性建模与评价、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开展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提出考虑多路段关联的城市主干道行程时间分布模型,实现干道行程时间实时估计与可靠性评价,拓展了路网可靠性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开发了能够再现不同交叉口几何构造、信号控制条件下交通流时空冲突特性的微观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应用于交叉口安全性评价,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课题2项。 鲁光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近年来围绕驾驶行为、车车协同、交通系统可靠性开展研究。主要的学术成果包括:把风险动态平衡理论引入微观驾驶行为建模,提出了跟驰主观危险感的量化方法;提出基于主观危险感的跟驰模型和基于规则的交叉口冲突消解模型,并用于车车协同安全控制,实现了实车测试;提出考虑时空关联性特征的交通状态多步预测方法,以及考虑多级服务水平影响的主干道出行时间可靠性分析模型,提高了出行时间可靠度计算精度。 于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汁划及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际SCI期刊《PROMET-Traffic&Transportation》的卓越贡献奖。曾主持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9项。发表SCI检索论文45篇,其中一篇论文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百篇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主要学术专长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算法、交通大数据挖掘。 李大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卓越百人”、北航“青年拔尖人才”。主要嗣绕复杂网络的可靠性与脆弱性,基于相变理论和渗流理论,结合网络的结构和故障等实证数据挖掘,建立了复杂空间网络的维度度量,发现了复杂空问网络的故障传播规律,提出了对网络故障传播的缓解方法。参与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hys.Rev.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理解复杂系统的故障过程、建立复杂系统的故障预测和缓解方法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