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活法的优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81074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58107412 ; 978-7-5581-0741-2
内容简介
《人生大学讲堂书系》是一套青少年励志类图书,旨在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人生大学,创造生命的辉煌。 《活法的优化/人生大学讲堂书系》为该书系之一,和青少年朋友探讨了一个人究竟怎样活才有意义和价值,才能活得精彩。一个人仅仅拥有财富和一个好的职业并不是活得好的证明,只有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人才能铸就生命欢快的乐章。
目录
**节 父母成了自己生活的导演
为父母放弃的“冠军”
母亲的期望
“就是我不喜欢”
父亲的理解
第二节 不清楚流向的河流,融不进奔腾的大海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教他该往哪走
爱丽丝和猫的对话
只要方向没错
第三节 站在迷惘的彼岸
帕霍姆情节
自我和社会的较量
失去才知珍惜
第四节 活得太累,只因心累
捡石子的商人
魔鬼的诱惑
第五节 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节日
幸运的人
为谁而活?
第2章 欲壑难填,你活得有安全感吗?
**节 买了房子你就安全了吗
小特和小苏的故事
买房的决定
第二节 理想pk安全感,谁主沉浮
没有安全感的小马
高薪不等于职业理想
手里的水杯
第三节 究竟是谁窃取了我们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
用帮助传递安全感
第四节 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免费的
美好时刻
人生*美好的东西
海边的美景
第五节 怎样提高我们的安全感
轻易获得的安全感
用成功日志来提高安全感
分析恐惧层次,找到自己的恐惧底线
面对内心*深的恐惧
第3章 烦恼,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节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渴望影响一个人前进的步伐
多发出积极的信号
第二节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要得
打翻的牛奶
麦当劳的由来
甘地的皮鞋
甑已破矣,顾之何益
第三节 拥有痛苦和烦恼的人,灵魂深邃而透彻,
坦然面对痛苦
怒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第四节 接纳痛苦,只为了迎接幸福
克林顿千锤百炼终成金
苦难中成长的音乐巨匠
第4章 优雅淡定,只为活得从容
**节 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心平气和
靠药治不好的病
静下心来等一下
恬淡虚无的心境
避免乐极生悲
第二节 烦躁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急性子王兰田
没有耐性将一事无成
第三节 如何坦然接受不公平
公平靠自己来争取
获得公平的“资本”
第四节 随遇而安不是随波逐流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
身处陋室,随遇而安
米勒的选择
人云亦云的八哥
第5章 找到自己热衷的职业,活得精彩
**节 工作就像谈恋爱,真爱总要多转几圈才来
絮儿的原则
中一张彩票
不尝试是*大的冒险
第二节 这世上不存在是完美的职业规划
规划的真实意义
怎样进行合理的规划
第三节 高职高薪的背后也有苦楚
啊……那是广告
职业的艺术照
第四节 不投简历也能顺利入职的方法
职业访谈
给名人写信
参加培训班学习
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第五节 怎样选择职业才不会后悔
柏拉图的问题
100位公主的彩礼
第6章 活着,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成功
**节 如果13亿人都在追求成功
炼金术士的梦想
坚持不等于成功
第二节 “成功故事”被注了多少水分
史泰龙的“成功故事”
肯德基的“成功传奇”
第三节 模仿之前,先认清你的参照物
我有翅膀,你有吗?
难以模仿的李嘉诚
第四节 成长要比成功重要得多
享受过程,收获比成功更珍贵
渴望“成功”的青蛙
第五节 活在当下,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改正错误从当下开始
很多事无法提前
把重点放在眼前
第7章 优化活法,让生命充满乐趣
**节 改变活法就改变了命运
改变活法,扭转命运
消极生活只会让情况更糟
苏东坡的积极生活
第二节 没有胆量的人,才真正“无趣”
三兄弟的命运
勇敢扼住命运的喉咙
投入的胆量
第三节 兴趣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用兴趣改写人生
兴趣是*好的老师
第四节 生命只对“有趣”的人感兴趣
你会怎么走?
兴趣让生命多一个快乐的方式
兴趣来源于全情投入
第五节 兴趣铸就欢快篇章
从夜店王子到服装设计师
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节选
《活法的优化/人生大学讲堂书系》: 母亲的期望由于外公出身问题,“文革”中,年轻人的母亲从一个师大附中的优等生变成了没有户口的知青,被大学拒之门外。听他爸爸说,“文革”后他的父母结婚,他的妈妈只有一个条件:让她读书!一年后她以顽强的毅力怀着身孕考上了电大。在生下孩子以后。又马上投入学习。不知道多少次,孩子在摇篮咧着嘴,憋着红灰色的脸哭.她则忍着眼泪不让自己去看他,而继续从电视屏幕上抄下一两个单词。几年之后,她从电大毕业了。 但这只是电大而已啊!可以想象当年的妈妈对于身后这个不断打扰她看书的孩子给予了多大的期望。 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国,所以妈妈的想象也就止步于清华北大。她一定无数次地对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说:“你长大了要去读清华北大!”孩子则以一个饱嗝作为回应。 后来改革开放,她知道了哈佛、耶鲁,理想也进一步扩大,于是就帮孩子把人生目标定在了国外名校。按照她做出的规划,*好的生活就是出国,读到博士,然后找一个女人,生一个博士后代。为了这个梦想,妈妈存下每一分钱,宁愿走很远的路也不打车,从来不在路边花钱买水。 有时候年轻人想,假如自己是一个“乖孩子”,或许家里会更加和睦。他会拿着这笔钱出国,然后生一个博士后。可惜他没有,年轻人选择做自己,他是一个挑战者,背离了父母给他规划的读理工科的路线,走入了自己设计的路途,又从出国的路途上开小差走入了培训机构教外语,又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年轻人无法实现母亲对自己的规划,也不愿意按照她希望的时间表出国、结婚、生孩子。但是,年轻人现在很幸福,而且妈妈也开始觉得幸福了。 一般情况下,很多父母都像这个年轻人的母亲一样,很容易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放大,强压在他们的子女身上。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子女占用了所有的资源,所以子女也应该承担他们所有的希望。当资源付出到一定程度,这样一场对子女爱的绑架就开始布局——假如你不按照我的计划发展,我就会很伤心,就要内心压抑,偷偷饮泣。我花了半辈子把你养大,现在过得这么累,都是因为你!现在到任何一家婚姻介绍所,都会发现来相亲的父母要比孩子多得多,他们希望替孩子选择丈夫或者妻子。去逛逛培训中心,你会看到等待的家长比孩子还要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考前的志愿填报,只有27%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报考专业,而由家长决定的超过60%。有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对着电视镜头说:“我不能够还他一个童年,如果那样做我就欠他一个成年!”然而这又是谁要的童年?这是谁期盼的幸福?父母为孩子含辛茹苦写好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磨,多方求证,疏通好所有的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规则,只等孩子戴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他们在看台下的掌声。孩子们带着怨气表演,*后难以掩饰内心的难过,摔掉面具罢演。 ……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