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李丛中学术文选
1星价
¥17.3
(3.6折)
2星价¥17.3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2253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48225300 ; 978-7-5482-2530-0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之一, 由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人, 中国新闻学学会理事李丛中编写。具体内容包括朦胧诗的命运、对“崛起论”的回答 ; 信息反馈与文学创作等等。
目录
**辑 文学思潮追踪
朦胧诗的命运
对“崛起”论的回答
信息反馈与文学创作
论当前的社会心理与当前的文学创作
文学对消费心理的审视
新时期的审美趋向与文学流变
象征:当前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
一股方兴未艾的文学潮流——乡土风俗文学初探
性的升值与文学的沉沦——评“性文学热”
第二辑 民族文学探讨
两个世纪交接时的文学思考——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在高原,刮起了一股文学变革之风——新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纵横谈
三次文化冲击与三次文学嬗变——云南民族新文学回眸
全球化趋势与云南文学的对策
第三辑 作家作品评论
李乔创作论
从矿工到士兵的人生记录——李乔早期创作述评
人性善与恶的透视——读彭荆风的长篇小说《绿月亮》
一部深沉而凝重的佳作——评《孤城日落》
用真诚和真实打开的门窗——读周良沛的《港风台月》
杨苏创作的第二次丰收
小说,亦可如诗一般地去抒情——评《双眼井之恋》
后记
学术年表
朦胧诗的命运
对“崛起”论的回答
信息反馈与文学创作
论当前的社会心理与当前的文学创作
文学对消费心理的审视
新时期的审美趋向与文学流变
象征:当前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
一股方兴未艾的文学潮流——乡土风俗文学初探
性的升值与文学的沉沦——评“性文学热”
第二辑 民族文学探讨
两个世纪交接时的文学思考——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在高原,刮起了一股文学变革之风——新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纵横谈
三次文化冲击与三次文学嬗变——云南民族新文学回眸
全球化趋势与云南文学的对策
第三辑 作家作品评论
李乔创作论
从矿工到士兵的人生记录——李乔早期创作述评
人性善与恶的透视——读彭荆风的长篇小说《绿月亮》
一部深沉而凝重的佳作——评《孤城日落》
用真诚和真实打开的门窗——读周良沛的《港风台月》
杨苏创作的第二次丰收
小说,亦可如诗一般地去抒情——评《双眼井之恋》
后记
学术年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丛中,原名李从宗,1936年8月生,云南宜良县人。1955年进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教学之余,从事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先后在省内、国内文学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120余篇,并出版过教材《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主编),专著《曹禺创作启示录》《文学与社会心理》《作家学》,随笔集《文学与人生》,诗集《李丛中短诗选》,散文集《岁月之痕》等多部。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