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读者评分
5分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1星价 ¥20.6 (4.3折)
2星价¥20.2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201***(三星用户)

值得收藏鉴赏

值得收藏鉴赏

2021-07-10 08:25:0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8244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9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56824410 ; 978-7-5568-2441-0

本书特色

褚钰泉先生是一位有坚守、有思想、有才华、有品格的主编,他把毕生的心血精力完全用到编报编书上,三十年衷心不改,把至爱之情献给了千万读者。他更是一位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坚守和风骨的学者,他撰写专栏、采写新闻,文风稳练直朴,充满智慧,但褚钰泉先生淡泊名利,文章从未结集出版,散见于各类书刊、报纸。为更好地缅怀这样一位甘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主编,我们将他的这些文章汇编成《褚钰泉编辑随笔选》,以兹纪念。

内容简介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是资深报人、编辑家褚钰泉先生从事编辑工作以来登载于书刊和报纸上的文章精选。本书分为“正编”和“副编”两大部分,“正编”中又分“阿昌逛书市”“书林短笛”“《悦读》卷首语”三块,“副编”的部分为“雪泥鸿爪”。
“阿昌逛书市”系褚钰泉先生以笔名“阿昌”为《文汇读书周报》所撰同名专栏文章,,该专栏前后持续近十七年,刊发专栏稿逾八百篇,本书精选二百三十四篇辑集;“书林短笛” 系褚钰泉先生以笔名“阿昌”为上海《编辑学刊》所写专栏文章辑集,凡十九篇;“《悦读》卷首语”收入褚钰泉先生为《悦读》所撰卷首语,并附录了其绝笔《<悦读>四十四卷》,共计四十八篇;“雪泥鸿爪”共收褚钰泉先生为《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采写的新闻作品十一篇,包括消息、特写、侧记、通讯及编辑部文章等。

前言

序言
褚钰泉一生,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以书为伴侣,为职守,为终极,直至七十岁远行不归。从四十岁起,他把心血精力完全用到编报编书上。1985年创办《文汇读书周报》,及至风生水起时竟被逐出。马上又创编《悦读》,刚出三卷,就被同一领导人叫停。幸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张秋林伸出援手,鼎力支持,钰泉得以续编《悦读》四十四卷。三十年衷心不改,他把至爱之情献给愉快读书的千万读者,全心全意做一个天下*好的主编,他真的做到了*好。
今天,2016年11月21日,离褚钰泉猝亡的2016年1月9日,已有三百多天。恰值雪夜晨风,云暗天低,衰叶满地,一片萧瑟。此时,面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寄来的钰泉三十年编辑随笔选,格外怅然神伤。但当一篇篇诵读下去时,惆怅不再,欣悦随之。钰泉笔下文字几乎篇篇言之有理,头头是道,让我直感他的稳炼、直朴和智慧。
《阿昌逛书市》,每周一文,连绵八百周作文八百篇。每篇几百字,七天功夫,那构思锤炼时间当是足够的。逛书市,游走基层,才可能踞高望远。钰泉身在上海,思接八方,京畿中原,东北西南,东南西北,直到海南港台,莫不在其视野之内。文中反复出现的是书,是与书相关的编书、译书、写书、买书、售书、发书、藏书、读书;是美书、丑书、烂书、禁书、关系书、献礼书、应景书;是书店、书摊、书展、书城、书价;是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街;是作者稿酬、“文化掮客”、图书品位、出版规划、降低书价、广开渠道、消减库存……凡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钰泉思索和求变中。
钰泉著文如行云流水,娓娓而谈;短文难写,他却能片言居要,从不浪费笔墨。写的是书籍刊物,同时也是引人入胜的美文。有说理。有品评,有纪念,有追怀。其美不在花哨,不在张扬,而在素朴,在率真。读来不觉琐碎干燥、板滞繁缛,而是如听弦歌,声声入耳,如啖甘果,津津有味。钰泉博览古今中外经典,随意拈出一句嘉言,便令读者分享他的富有和聪慧。
钰泉笔下不仅谈书,而且论世。官场之腐,吏员之庸,史书之伪,艺文之滥,文明之劫,“运动”之恶,社会之疾,疮痍之源,其见解之独到与深刻,如利刃断铁风骨卓然。本书编者从《阿昌逛书市》八百篇中选出两百余篇,删去的五百多篇不少是“时代性太强”的篇什,足证智者钰泉又是一位勇者。智勇兼备的文化人,今天越发少见,与那些匍匐膜拜、颂圣阿世之徒相比,钰泉屹立不凡,堪称当世书界楷模。
京城秋尽冬来,霾天不止,抵住袭人的寒意,翻看钰泉遗作,温寻着往日情怀。五天的埋首阅读,积成十页笔记,写成这篇小序,作为对《悦读》主编的三百天祭。
行将收笔,心上仍有一丝可以追怀又难以排遣的怆然未尽之感。
改定抄清于2016年11月29日

目录


序一陈铁建
序二郝铭鉴
序三张秋林
正编
阿昌逛书市
1985年
连环画的题材还应丰富些
书籍装帧材料要丰富些
出版社要有自己个性
令人吃惊的广告
要有进取精神
踏破铁鞋无觅处
一点怀疑
能否“薄利多销”?
课本的利用
金钱与漂亮
值得推广
宣传的技巧
发现新的读者群
1986年
读者并未减少
被搞糊涂的外国人
难能可贵
莫当“稻草人”
想起了赵家璧
书迷们的喜悦
买到了《未晚谈》
真可惜!
视野放得更宽些
废纸与好书
“天才”与“出生证”
琼瑶的变迁
他们在挑战
1987年
“*销”的转化
难以见到的《京剧大观》
“编”与“骗”
研究一下读者的眼光
谨防冒牌“*销书”
为孩子想得更周到些
尚嫌不足
为个体户说几句话
文化街的建设
书不能这样读
莫把辞书作“摇钱树”
令人欣慰的数字
也应作些清理
1988年
“内部”有感
为何买不到《随想录》
以讹传讹
海峡对岸的信息
诱人的“巨”字
书展随想
纸张告急
出一本《诤言集》
等待提案的下文
救救连环画
明年……
“关系书”小议
有点想不通
出本举报电话集
1989年
新年说书
多余的担忧
出钱买“名”
请对历史负责
建议送这两本书
难以相见的密友
书迷悼耀邦
与代表委员对话
想起了鲁迅
可贵的向往
由谁写历史
不要肓从
可怕的想象
开一份禁书书目
由禁书书目想起
为《辞海》编辑请功
帮一帮许杰先生
假如……
1990年
冷清的报刊门市部
由书展想起
学术书的甄别
用牛刀杀鸡
公费公废
书卖便宜些行吗!
想起“电视之桥”
想起“读书节”
由“广告味”想起
特色的诱惑力
书的价值
巴金的书
1991年
从年初抓起
公乎
新春送书
眼力
排队买《围城》
事在人为
出版社的潜力
想到就写
管一管这一类书
忘了出版的*销书
不要忘了鲁迅
读懂鲁迅
并非笑话
1992年
两个“第二”
由《红太阳》想起的
旧书的收购
由个体书店参展想起
评奖大全
听谣有感
由一份“必读书目”想起
名人与错字
名人与错词
三千余人一个座位
也说奖金
期望
关键在于干!
请看《收获》
1993年
救救图书馆
报纸走向市场
稿酬提高些
图书馆的危机
书迷与股民
刮目相看
十八与两百
别忘了他们
有没有鬼?
老百姓的思念
不必隐匿
留住好稿
炒《废都》
令人心碎的对话
由祝寿想起
1994年
不是笑话
谁来做?
奇妙的数字
一点异议
鲁迅和足球
多几个蒋勋
耐得寂寞
由吴三桂想起
书的寿命
靠什么?
几个数据
辞旧
1995年
一个奇迹
“以书养书”析
到唐朝购书
又见书展
抗战题材
一点希望
微妙的变化
如何用纸
大手笔写小文章
不能糊涂
不要粗制滥造
想起孩子
出版社的眼力
令人不解
1996年
一个数据
名著的普及
“南东”的故事
两种热情
为了孩子
文化开店
喜见《石语》
“厚黑”何其多
防伪何其难
呼唤大书店
如此“忠告”
“一元书”
读一本书
这是一本什么书
呼吁一流书店
1997年
遗憾
*好的纪念
如何解决
一代出版家
重赏之下
热情
谈“著名”
“利”与“干”
说“编著”
王同忆们,戒!
还是要讲质量
书价浮动
功德无量
记忆的缺陷
1998年
奖的褒贬
文化含量
“社”的形象
想一想
冷静一些
王宝森的用处
值得重视
岂有此书
这样对吗?
要有精品
1999年
数据
双重标准
钱与质量
“革命”之风
下笔谨慎些
用什么来衡量
尊重作者
功劳簿
不忙于“著名”
数字
以书代刊
告别
2000年
有话大家说
争当内行
多作宣传
想些办法
尝试一下
为什么?
由谁负责
很为可贵
体谅体谅
值得警惕
“开仓济贫”
太少了
求变求进
珍惜
症结何在
2001年
假如……
不必回避
好事好办
花了多少钱
一点疏漏
留心你的孩子
变化
博导的烦恼
可怕的笑声
薄些、再薄些
何谓“腐败”
先说几句
教训
谈谈教训
二谈教训
2002年
新年祝愿
齐头并进
学历与能力
2003年
买书难
“哥哥对不起你们”
书林短笛
……
《悦读》卷首语
副编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褚钰泉先生献身新闻出版事业近半个世纪,殚精竭虑,以其心血和风骨浇铸《文汇读书周报》和《悦读MOOK》两座文化丰碑,启蒙当代,功垂后世。
作为《文汇读书周报》《悦读MOOK》创始人和灵魂人物,一代报人褚钰泉先生以其厚重的沉静儒雅,抑物欲洪流,辟左右陈杂,执念文化坚守,卓然砥砺前行,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读书出版界的道德良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