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三松堂全集-第九卷-(全二册)-第三版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三松堂全集-第九卷-(全二册)-第三版

1星价 ¥72.5 (4.9折)
2星价¥72.5 定价¥1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lry***(三星用户)

好冷门的哲学书啊

好冷门的哲学书啊,非常难找的版本

2024-08-07 09:30: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100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02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101110005 ; 978-7-101-11000-5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全二册)。《试稿》包括196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册和第二册。其中,*册出版于1962年9月,1964年9月又推出修订第二版;第二册出版于1964年6月。1980年代,冯友兰从头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遂将六十年代出版的这两册合称“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本次校勘,我们以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松堂全集》(2001年第二版)为工作本,以1964年修订第二版的*册和1964年出版的第二册为对校本。

内容简介

*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原名《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先生在特殊时期重新解读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尝试。 * “在解放以后,我也写了一些东西,其内容主要的是忏悔,首先是对我在40年代所写的那几本书的忏悔,并在忏悔中重新研究中国哲学史,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 附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中华书局出版的《三松堂全集》(第三版),广泛搜罗冯友兰先生作品的各种版本,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参互比较,精择底本,详加校勘,文字的可信度与整理的规范性都超过此前各本(包括前两版《全集》与坊间流通的各种单行本)。每书皆编有人名索引和书篇名索引,极便于使用。第三版《全集》共十九卷,编次与篇目分合匠心独运,得到宗璞先生的首肯。2014年6月首批推出一至五卷及年谱卷(共计6种9册),实为学界与出版界之盛事。

目录

题词 自序 绪言 **节 哲学史的对象、内容和范围 第二节 哲学中两个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 第三节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四节 观点和资料的统一 第五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形式 第六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线索 **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一西周)及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春秋一战国)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章 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思想的发展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节 商代科学知识及宗教思想的对立 第二节 周公的天命论 第三节 西周末东周初奴隶制衰落时期宗教威权的动摇 第四节 古代素朴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哲学及社会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节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节 奴隶身份的解放 第三节 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活跃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三章 春秋时期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 **节 “人”的地位的提高与“神”的地位的削弱一 第二节 范蠡的哲学观点 第三节 计然的哲学观点 第四节 晏婴的哲学观点 第五节 “法”和“礼”的斗争 第四章 孔子和初期儒家 **节 孔子的生平和他的阶级立场 第二节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 第三节 孔子关于“天”的思想 第四节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第五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方法 …… 第二篇(上) 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社会发展时期(秦汉一唐)哲学思想的发展(上)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1978年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声誉和深远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