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700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3页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010170077 ; 978-7-01-017007-7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志怪、神魔文学传统的双重影响、启迪之下,出现了众多带有“魔幻叙事”特征的小说作品,其具体表现是:在叙述和描写中纳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借以反映现实或表达特定的主题。
本稿主要立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魔幻写作现象,对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中国小说的“魔幻叙事”加以系统全面的探析,既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魔幻”、“神秘”因素,把握其总体状貌与创作成就,又在中西文学的视野下探析其“魔幻叙事”的中外精神资源及其本土化特征,深入研究魔幻叙事的内涵指向、艺术风韵及其价值意义。
具体说来,本书首先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现象的总体考察和其双重精神资源的分析,之后以“特征”考察为核心,结合大量文本,从现实观照与历史描摹、文化开掘、人性审视、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时空建构等话题层面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本土性及其内涵指向与艺术特征,其后,以“价值评判”为核心,思考30多年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成败得失。
本稿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创作实践、文本特征及其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志怪、神魔文学传统的双重影响、启迪之下,出现了众多带有“魔幻叙事”特征的小说作品,其具体表现是:在叙述和描写中纳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借以反映现实或表达特定的主题。 本稿主要立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魔幻写作现象,对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中国小说的“魔幻叙事”加以系统全面的探析,既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魔幻”、“神秘”因素,把握其总体状貌与创作成就,又在中西文学的视野下探析其“魔幻叙事”的中外精神资源及其本土化特征,深入研究魔幻叙事的内涵指向、艺术风韵及其价值意义。 具体说来,本书首先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现象的总体考察和其双重精神资源的分析,之后以“特征”考察为核心,结合大量文本,从现实观照与历史描摹、文化开掘、人性审视、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时空建构等话题层面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本土性及其内涵指向与艺术特征,其后,以“价值评判”为核心,思考30多年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成败得失。
目录
**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魔幻叙事总论
**节 30多年来中国小说魔幻叙事的创作概貌
第二节 魔幻叙事对古代志怪文学传统的承续与追随
第三节 魔幻叙事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与转化
第二章 魔幻叙事的本土性及其内涵指向
**节 魔幻镜像中的现实观照与历史图景
第二节 魔幻言说中的文化开掘与文化反思
第三节 魔幻书写中的人性审视与人性探索
第三章 魔幻叙事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特征
**节 叙事手法的魔幻性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魔幻性
第三节 时空构建的魔幻性
第四章 魔幻叙事的价值意义与局限
**节 魔幻叙事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魔幻叙事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 魔幻书写中的理性缺失与价值失衡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曾利君著 (1965-),女,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等职。出版有《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稿》《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随园食单
¥7.9¥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当你老了
¥16.3¥30.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4.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