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上.下册)

包邮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上.下册)

1星价 ¥55.6 (6.3折)
2星价¥55.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97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52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010169712 ; 978-7-01-016971-2

本书特色

鄂振辉、张西平主编的 《文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分上下两册,共收关于“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章三十七篇,包括《利玛窦与在华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中国地图:罗明坚和利玛窦》、《近代中英关系史上的小斯当东》、《黄宗羲与儒耶哲学对话》等,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人物研究、中西文明对话四个部分编辑。

内容简介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来华传教士,被称为明清之际沟通中西文化的*人。学界一般认为,由利玛窦所开启的近四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化变迁,比如佛教之传入中国,就是一种单向度的文化交流,这是一种双向度的文化交流,是一种在欧洲和中国同时展开的文化传播。因此,将利玛窦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压缩为中国基督教史的理解是狭隘的,同样,仅仅从晚清来思考中西文化关系也是不够的,尤其在中国重新回到世界发展的中心的时刻,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四百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今天的中国文化复兴和学术重建的进程中。
本书稿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人物研究、中西文明对话四大板块,旨在将中国文化近四百年的发展放在世界历史的框架中加以理解,并从全球化史的角度展现中国近代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外部传播,揭示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与发展、价值和意义。书稿注重基础文献的翻译、重要历史文本的考据、重大或关键历史人物的研究;亦注重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从个案、文本、事件和学派等角度做思想史的探讨,以展现中西之间相互影响的交错文化史的多维画面。

目录

序一 重新回到平等对话的起点上序二 彰显地域特色 促进文化交流西学东渐 利玛窦与在华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 《天主实义》之成书过程再考辨 西来何意:利玛窦的知识传播和信仰传播 简论晚明“西洋哲学”之输入 索隐派与《儒家实义》的“以耶合儒”路线 瞻礼单述论:兼说西历的东传 马礼逊的《印刷自由论》版本探源及价值新论中学西传 卫匡国《中国语文文法》对欧洲“中文钥匙”的影响 马若瑟语言研究代表作《汉语札记》之版本流变考 中国地图:罗明坚和利玛窦 罗明坚编绘《中国地图集》所依据中文原始资料新探 《中国哲学家孔子》成书过程刍议 东方的“哲学之父” 卜弥格与中医的西传 十七世纪来华波兰耶稣会士卜弥格中医译介研究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东方智者的话语 《印中搜闻》视域中的中国社会信仰和习俗 汉语西传人物研究 从《利玛传》到《畴人传》 利玛窦的家庭教育及耶稣会人文主义教育背景 Matteo Ricci之中文名字“利玛窦”新释 沉与浮:明清鼎革变局中的欧洲传教士利类思与安文思 试论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与儒家基督徒之学术交往 金尼阁的语言学思想和礼仪之争 首位《四书》英译者柯大卫生平诸事考述 近代中英关系史上的小斯当东中西文明对话 文明的冲突与权力的博弈 朱彝尊对西洋传教士及其书籍的看法 黄宗羲与儒耶哲学对话 天主教东传与清初文人的思想重构 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证明的“良能说” 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还是塞涅卡 明末至清前期“子学”比附“西学”的境遇和意义 “耶道对话”的新尝试 《身见录》与《海国闻见录》之比较 传教士与中芬文化交流编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鄂振辉,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教授,法学博士。著有《现代西方法学流派》《自然法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