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4204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1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47420492 ; 978-7-5474-2049-2
本书特色
本书为沐斋的兰文化作品,作品形式依然保持沐斋著作一诗一文一书一画的特质,是作者十年心血的文人笔记作品,记录了滋兰人在冬去春来的养兰过程中产生的生命感悟,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立春、夏至、立秋、冬至,每个时节的风格和韵味都不同,进而得出人养兰和兰养人的哲学思考,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世界里构建出一方心灵的净土,让人重回儒家“知止有定”的精神境界。书中所有国画作品皆为作者手绘,不同于普通绘本的是这些兰画都堪当艺术收藏精品。 兰花被称作国兰,是中国文人寄情托志之物,兰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占有重要一席。从内容上看,此书为新时代文人传承和创新之作,书中所写所画为前所未有,堪载入兰史;从形式上看,本书采用文人笔记形式,图文结合,文字典雅富有古意,图片清雅脱俗,兰花配兰画,文字与图画更适合现代人趣味。
内容简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精神。中国人素来具有草木精神,“滋兰”与君子修身养德密不可分,成为一世之功课,人养兰,兰亦养人。 刘恒 邹静之 高世明 诚挚推荐
目录
相关资料
这是一方净土,也是文人笔记这一传统文脉之延续,读者可以通过那些与兰花有关的人与事走入沐斋的精神世界。每一株兰草,每一篇文字,每一幅书画,无处不彰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虔敬以及其人生的精纯。 ——刘恒,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作家 我以为沐斋养兰绝不仅单纯为画,而将其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沐斋所绘兰花,画到了兰花的实处,品种各异,察之细,画之精,观之每觉清雅之气源源不竭自画中溢出,令人叹为观止。爱一物爱到亲历亲为、不冤不乐的程度,近代人中也只见过王世襄先生有此境界,吾心向往。 ——邹静之,著名编剧、诗人 沐斋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淡逸清幽,这也是传统文人画家所拥有的一流品质。他的诗与画兼有惆怅和自得,这两种古典情怀很自然地糅合并体现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是真风雅,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沐斋是一个现代写兰的人,然而他的作品就像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那首诗一样,仍然是白话文,但却给人以古乐府乃至诗经的情怀和意境。 ——高世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白石老人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沐斋画兰,可谓得其三昧。 ——楼含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沐斋的作品极好地诠释了技和道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性,就是要回归到人本真的状态。其画面的主要场景是在自我理念世界中的一种意象,通过这个意象来反映其一种生命的状态以及生活的想法,这是非常真实的,本真状态是*打动人的。从沐斋作品当中,能感受到一种君子之风,是一种古风,是一种风雅,又充满温情,令人感动。 ——黄厚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主任)
作者简介
沐斋,本名宁锐,字风云、移白,号沐斋,别署畹庐。当代著名文人、学者、作家、画家,现居北京。倡导新士人主义,人谓其“活在当下的古人”。自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兼擅,花鸟山水人物皆能,近年在北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数次大型画展,反响热烈。平日深居简出,著述丰厚,在士界影响深广。沐斋种兰三百盆,画兰独创“格兰”法,以写意笔墨写实,不同今古。 著有《温文尔雅》《空色》《兰花旨》《勾阑醉》《月移花影》《兰气助道——沐斋兰画集》《道德经精读》等作品。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5¥28.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