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商品评论(1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55461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244页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805546162 ; 978-7-80554-616-2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陈尚君先生十年来撰写的序文及其业师朱东润著作的整理后记。序文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为友人嘱撰,下编应及门诸君命题,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朋友、弟子著作的点评,或是对文学作品的品评、鉴赏和考订。这些序文字清新隽永,既华丽典雅,又言简意赅,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陈尚君先生对友人、师生的拳拳之忱,也从一个侧面窥见其精深的学术成就。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陈尚君先生十年来撰写的序文及其业师朱东润著作的整理后记。序文分为上下二编, 上编为友人嘱撰, 下编应及门诸君命题, 主要内容包括: 为盛唐二张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 熊飞《张说之文集校注》序 ; 知人论世首先要弄清诗人的亲眷交游 —— 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序等。
目录
上编
为盛唐二张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熊飞《张说之文集校注》序(3)
知人论世首先要弄清诗人的亲眷交游——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序(8)
《邺侯家传》作者李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罗宁、武丽霞《汉唐小说与传记论考》序(15)
王仁裕:陇南僻乡走出来的诗文大家——蒲向明《玉堂闲话评注》序(26)
两《唐书》新点校本是两岸共同的事业——詹宗佑《点校本两唐书校勘汇释》序(34)
近三四十年学术风气的转变与敦煌诗歌之集大成研究——徐俊《鸣沙习学集》序(46)
为流播东瀛的每一部汉籍书写学术史——孙猛《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序(60)
泰山研究也可以提升到当代学术前沿水平——周郢《泰山与中国文化》序(78)
与杨庆存院长谈师祖茹经老人唐文治——杨庆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序(85)
让张钫的生命轨迹和学术事功为更多人知晓——李鸣《张钫先生纪念文集》序(93)
宗谱家牒于保存中华文化之意义——《五松郜氏新修宗谱》序(103
写出真情就是文学的高尚境界——严荣德集序(107)
下编
年谱编纂是研究文学家的基础工作——凌文生《洪迈年谱》序(113)
八仙信仰是中国后期传统社会的多棱镜——党芳莉《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序(122)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杨万里《负暄集》序(129)
重视研究文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李德辉《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文学和政治之关系》序(136)
坚守学术的矜持和品位——金程宇《稀见唐宋文献丛考》序(143)
韩愈成为专学是宋学定型的重要一章——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序(149)
江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是有待拓宽的大题目——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序(157)
在道教文学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园地——罗争鸣《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序(165)
唱和诗是情感交流与人际应酬的重要载体——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序(172)
在苦读绩学中体悟学术,提升境界——唐雯《晏殊类要研究》序(178)
古籍数码化带来古籍辑佚学的空前机缘——史广超《〈永乐大典〉辑佚述稿》序(187)
为唐代科举的瑰丽长卷做精致笺释——陶绍清《唐摭言研究》序(195)
附录
朱东润师《八代传叙文学述论》整理后记(207)
朱东润师《文存》整理后记(218)
朱东润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
整理说明(224)
朱东润师《元好问传》新本整理后记(229)
朱东润师《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整理后记(232)
为盛唐二张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熊飞《张说之文集校注》序(3)
知人论世首先要弄清诗人的亲眷交游——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序(8)
《邺侯家传》作者李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罗宁、武丽霞《汉唐小说与传记论考》序(15)
王仁裕:陇南僻乡走出来的诗文大家——蒲向明《玉堂闲话评注》序(26)
两《唐书》新点校本是两岸共同的事业——詹宗佑《点校本两唐书校勘汇释》序(34)
近三四十年学术风气的转变与敦煌诗歌之集大成研究——徐俊《鸣沙习学集》序(46)
为流播东瀛的每一部汉籍书写学术史——孙猛《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序(60)
泰山研究也可以提升到当代学术前沿水平——周郢《泰山与中国文化》序(78)
与杨庆存院长谈师祖茹经老人唐文治——杨庆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序(85)
让张钫的生命轨迹和学术事功为更多人知晓——李鸣《张钫先生纪念文集》序(93)
宗谱家牒于保存中华文化之意义——《五松郜氏新修宗谱》序(103
写出真情就是文学的高尚境界——严荣德集序(107)
下编
年谱编纂是研究文学家的基础工作——凌文生《洪迈年谱》序(113)
八仙信仰是中国后期传统社会的多棱镜——党芳莉《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序(122)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杨万里《负暄集》序(129)
重视研究文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李德辉《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文学和政治之关系》序(136)
坚守学术的矜持和品位——金程宇《稀见唐宋文献丛考》序(143)
韩愈成为专学是宋学定型的重要一章——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序(149)
江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是有待拓宽的大题目——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序(157)
在道教文学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园地——罗争鸣《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序(165)
唱和诗是情感交流与人际应酬的重要载体——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序(172)
在苦读绩学中体悟学术,提升境界——唐雯《晏殊类要研究》序(178)
古籍数码化带来古籍辑佚学的空前机缘——史广超《〈永乐大典〉辑佚述稿》序(187)
为唐代科举的瑰丽长卷做精致笺释——陶绍清《唐摭言研究》序(195)
附录
朱东润师《八代传叙文学述论》整理后记(207)
朱东润师《文存》整理后记(218)
朱东润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
整理说明(224)
朱东润师《元好问传》新本整理后记(229)
朱东润师《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整理后记(23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尚君,195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治学遵循传统,长于文献考据,对中国中古文献有较全面的把握,对唐五代基本文献建设用力甚勤。著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及论文集《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自选集》《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敬畏传统》等。主持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发表论文及各文类章逾三百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11.5¥2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茶,汤和好天气
¥12.9¥28.0 -
随园食单
¥7.9¥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4.8¥29.0 -
当你老了
¥16.3¥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31.3¥68.0 -
到山中去
¥1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