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3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8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20303071 ; 978-7-5203-0307-1

本书特色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报告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大领域16个指标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Stata、SPSS、ArcGIS软件和自然断裂点分析、可靠性检验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内容简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报告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大领域16个指标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Stata、SPSS、ArcGIS软件和自然断裂点分析、可靠性检验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目录

**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已成国际共识() 二国家区域战略部署要求区域协同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一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一)增长极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二)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三)国际性与地方性相结合() 三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指标() (二)科技创新指标() (三)交流服务指标() (四)生态保护指标() 四指标计算与赋值方法() 第三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一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长江经济带专题领域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长江经济带城市科创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交流服务能力排行榜() (四)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协同能力排行榜() (五)不同领域协同能力的相关关系() 三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变化情况() 四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 第四章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治理委员会() 二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 (一)建立长江流域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将绿色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二)启动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跨界共享试点,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建设() (三)启动长江环保信息库建设,推动科学决策和环保信息的开发利用() (四)加快构建横向水生态补偿/交易框架,切实解决上中下游无序排污导致的水环境持续恶化问题() 三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一)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 (二)协调不同层级的产业基金,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功能性战略互补功能,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四)加强产学研用联盟建设,促进产业互信、互惠、合作机制的形成() 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 附录1国内外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于要素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ISO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2014年)() (二)西门子和经济学人绿色城市指数(2011年)() (三)英国未来论坛可持续城市指数(2007年)() (四)中国国家环保部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建设指标体系(2013年)() (五)美国普华永道机遇城市指数(2014年)() (六)世界银行城市竞争力指数(2015年)() 二基于综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欧盟空间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2000年)()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测度(2013年)() (三)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指标体系(2016年)() 附录2区域协同发展海外经验() 一欧洲莱茵河生态治理跨国协调管理经验() (一)以国际化、标准化的协同治理确保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压力*小化() (二)以水环境与流域生态协同治理解决生态困境() 二北美五大湖区生态系统协同修复治理经验() (一)一度着火的凯霍加河——五大湖生态系统危机() (二)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 (三)其他协同生态恢复行动() (四)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曾刚,1961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78-1982,就读于湖北大学地理科学系,留学于德国吉森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