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

包邮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

1星价 ¥25.9 (8.6折)
2星价¥25.9 定价¥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6346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64634667 ; 978-7-5646-3466-7

内容简介

  《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理论、非线性分形理论以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手段,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致灾机理及危险性预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揭示了采动煤岩瓦斯突出机理与灾变特征,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致灾过程的微震效应和微震监测原理,设计、改进并研发了煤矿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及预警模型,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掘进巷道及含断层掘进巷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与预警,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瓦斯富集区分布规律,分析了地面煤层气水力压裂钻孔间裂缝形成及扩展规律,并提出了矿井动力灾害应急救援微震监测方法。形成了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致灾机理、监测技术、危险性评价与预警方法、动力灾害应急救援方法的成套理论与技术体系。  《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补充和完善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致灾机理和监测技术领域的研究,可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以大限度地减少瓦斯动力灾害的发生及产生的后果,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可供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研究和学习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采动煤岩瓦斯突出机理与灾变特征
2.1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
2.2 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力学与能量原理
2.3 煤岩突出的应力场-损伤场-渗流场耦合效应
2.4 煤与瓦斯突出灾变过程的前兆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煤与瓦斯突出致灾过程的微震效应及其监测原理
3.1 概述
3.2 煤岩产生微震的发生机制
3.3 声发射(微震)特性
3.4 微震监测原理及其技术要点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开发、改进及其设计构建
4.1 概述
4.2 数据可视化及远程传输系统研制开发
4.3 微震仪器改进设计与实现
4.4 微震震源定位精度提高方法
4.5 噪声识别与滤除综合分析方法
4.6 微震监测系统网络构建
4.7 本章小结

5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及预警模型研究
5.1 概述
5.2 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
5.3 突出危险性预警模型
5.4 预警模型检验与临界值确定
5.5 本章小结

6 掘进巷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与预警
6.1 概述
6.2 掘进巷道突出危险性评价与预警
6.3 工程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含断层掘进巷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与预警
7.1 概述
7.2 含断层掘进巷道突出危险性评价与预警
7.3 工程实例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采场覆岩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瓦斯富集区分布规律
8.1 概述
8.2 采场覆岩结构破坏规律
8.3 卸压开采采动裂隙演化规律
8.4 采空侧卸压瓦斯富集区分布规律
8.5 工程实例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地面煤层气水力压裂钻孔间裂缝形成规律分析
9.1 概述
9.2 水力压裂致裂原理及特点
9.3 地面水力压裂微震系统设计
9.4 工程实例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矿井动力灾害应急救援微震监测方法研究
10.1 概述
10.2 井下动力灾害救援方法
10.3 动力灾害救援微震监测技术
10.4 工程实例分析
10.5 本章小结
11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微震监测与分析》:  (1)必要性  一般来说,瓦斯突出是积聚在煤岩体中大量潜在能量的突然释放。从本质上说,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非平衡条件下,由渐进劣化诱发灾变的非线性动力失稳过程。因此,为了准确预警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就必须研究突出灾害孕育过程中煤岩破裂的微破裂前兆时空演化规律。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是矿山开采造成地质环境破裂过程灾变(微破裂萌生、发展、贯通等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瓦斯突出灾害出现之前,都有煤岩破裂的前兆,这种前兆主要表现在微破裂演化过程的活动性。而诱发煤岩破裂的直接原因,则是煤岩层中应力或应变增加的结果(包括瓦斯压力引起的地应力或裂纹尖端应力的升高)。因此,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机理与预警研究,不能仅仅关注瓦斯浓度、压力等指标的监测,必须寻找诱发瓦斯大量涌出的本质机理和前兆规律,加强开采扰动诱发煤岩劣化及其活动性的前兆规律分析。  ……

作者简介

刘超(1981.8-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科技新星,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现工作于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采动煤岩体动力灾害理论、监测预警及防控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主要参与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9篇、ISTP收录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省部级奖4项,并获得首届“徐精彩”青年教师奖、大连理工大学第三届博士生“学术之星”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