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旅游学概论-(第2版)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82430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9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68243087 ; 978-7-5682-4308-7
本书特色
由韩燕平和王协斌共同主编的这本教辅材料《旅游学概论(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色:1.系统性。科学系统地阐述旅游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首先介绍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性质与特点,解决旅游是什么的问题;再分析现代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解决旅游包括什么的问题;*后阐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解决了旅游业未来是什么的问题。各部分层层相扣,构成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 2.精简性。充分考虑到专业教学的要求,克服以往教材“太乱”“很杂”“过难”的问题,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无论在案例选择上,还是知识内容方面都经过认真筛选,放弃或简化一些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在文字表述上,坚持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原则,语言力求精练、准确,努力使其符合高等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实际课时安排。 3.前瞻性。克服教材编写观点和信息滞后的缺陷,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引入*新的研究成果与数据,站在旅游发展的*前沿,使读者掌握*新的信息。
内容简介
《旅游学概论(第2版)》共分为八章,主要阐述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旅游的概念、特点与类型,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每章穿插案例和链接部分,并提出了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并激起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面。在章末提供了课堂讨论题和技能操作题,供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时参考,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书中概念和理论阐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知识内容新颖。 《旅游学概论(第2版)》可作为各院校旅游服务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培训、自学的参考用书。
目录
**节 远古迁徙与旅行
一、原始人类的迁移活动
二、原始人类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 古代旅行的发展及特征
一、西方各时期的旅行
二、中国古代的旅行活动
第三节 近代旅游的发展与特征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近代旅游的正式产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
第四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及特征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二、中国现代旅游
三、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节 旅游活动
一、几种相关活动的比较
二、旅游活动的界定
第二节 旅游和旅游学
一、旅游、旅行和游览
二、旅游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二、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三、旅游的内容
第四节 旅游的属性和特点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和组织
一、旅游的类型
二、旅游组织
第三章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节 旅游者的界定
一、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
二、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
第二节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三、旅游动机
四、其他条件
第三节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内涵、类型及模式
二、旅游消费行为的阶段分析
第四章 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
**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五、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三、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措施
第五章 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节 旅游业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定义
二、旅游业的构成
第二节 旅游业的作用
一、旅游供给的提供者
二、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三、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节 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
二、旅游业的特点
第四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定义
二、旅行社的分类
三、旅行社的作用
四、旅行社开展业务的方式
第五节 旅游饭店
一、饭店的演进
二、饭店的分类
三、饭店的等级及评定
四、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五、现代饭店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不同交通方式的比较
三、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
第七节 旅游景区
一、旅游景区的定义
二、旅游景区的类别
三、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四、旅游景区的管理
第八节 旅游产品
一、旅游产品的定义及特点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三、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四、旅游产品开发创新
第九节 在线旅游业
一、在线旅游业的定义及特点
二、我国主要的在线旅游服务商
第六章 旅游市场
**节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
二、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
三、旅游市场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市场的细分
一、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及意义
二、旅游市场的划分标准
第三节 我国旅游市场
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
二、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
三、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二、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二、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二、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旅游对安全更加重视
二、旅游活动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主题化
三、国际旅游者的流向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
第二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
二、迎接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
三、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
四、形成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节选
第二阶段: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末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国家的旅游学研究都陷入停顿和沉寂状态,只有在中立国瑞士,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取得了重大突破。1942年,瑞士圣加伦大学亨泽克尔教授和伯尔尼大学克拉普夫教授合作出版了《旅游总论概要》一书。该书认为,旅游现象本质是具有众多相互作用要素和方面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与国民、保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社会中的各种要素和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旅游现象多方位、多层面结构的思想和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见解。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苏。在欧洲和日本,人们对旅游的学术探索又回归到经济学的老路上。1950年,日本田中喜一教授的论著《旅游事业论》出版,从经济的角度对国际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德国学者克拉普特以形成旅游消费的动力和旅游消费的过程为中心论题,于1954年写了《旅游消费》一书。次年,意大利学者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一书,对旅游经济概念、旅游收入及旅游经济效益做了论述。在北美,地理学界首先加入旅游研究的行列中,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并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课程引入大学讲堂。进入20世纪50年代,则有更多不同学科将旅游现象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这一时期,北美学者在旅游对接待地的影响研究和旅游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较为突出,对后来的旅游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全球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促使国外的旅游研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阶段:近期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由此产生的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日益复杂化,这样,旅游学研究很自然地介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空前规模的多学科共同研究旅游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局面。 初期的影响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不发达接待地的社会影响问题,其内容包括旅游发展对接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接待地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研究的主力军来自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这个阶段,在北美和其他英语国家展开的旅游影响研究给国外旅游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为它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则仍旧继续传统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但后来也注意了应用研究,并且扩展到管理和其他学科的研究。70年代,旅游的影响研究作为学术热点持续升温,并逐渐被分化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三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研究的主要基调倾向于旅游发展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待地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学者们普遍关注到这些接待地由于发展旅游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的污染、文化商品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衰退、社会和家庭凝聚力的减弱以及卖淫、犯罪、赌博现象的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相继出版了一些批判性的作品,如纳什的《作为殖民主义形式的旅游》、特纳与阿什的《成吉思汗马队》和卡特的《旅游,是发展的通行证吗?》等。1977年,由美国人类学家史密斯女士主编的《主人与客人:旅游人类学》一书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其中的15篇文献分别讨论了理论问题和不同文化背景接待地旅游活动的案例。这本书曾被国际上*为著名的权威旅游学术杂志《旅游研究纪事》的编者称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里程碑。 到了80年代,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将旅游现象作为与社会诸多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关系的社会综合体来研究,并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多层面研究的见解就是当时学术界在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上取得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全面探讨了旅游研究方法的理论问题,并对旅游现象的现场调查方法和专业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探求,其成果以汇编的形式结集出版。 进入90年代以后,在“开放社会科学”思潮的引领下,旅游学研究更趋精致与成熟。1991年,《旅游研究纪事》的**期刊出了题为“旅游社会科学”的专辑,其中包括经济学、人类学、生态学等10个分支学科,着意体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题。“旅游社会科学”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旅游学研究正朝着兼收并蓄的方向发展,时至今天,其目的、意义及重心已上升到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议题上来。 ……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9.0¥25.0 -
博物行记
¥14.5¥45.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11.9¥19.9 -
走着瞧
¥12.2¥35.0 -
世界绝美图书馆
¥21.6¥48.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走遍中国
¥12.5¥19.9 -
秘境-城市微旅行
¥15.7¥49.0 -
拙政园
¥3.9¥10.0 -
最好的旅行
¥20.3¥45.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精华
¥11.9¥19.9 -
虎丘
¥3.9¥10.0 -
狮子林
¥4.5¥10.0 -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7.0¥19.9 -
留园
¥3.9¥10.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中国篇)
¥18.9¥19.9 -
汗漫集
¥14.4¥32.0 -
不一样的云南
¥15.4¥48.0 -
走遍西藏/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
¥12.4¥29.9 -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
¥16.3¥39.8 -
恋物百科全书
¥12.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