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30806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213080647 ; 978-7-213-08064-7
本书特色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内容自永乐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内容自永乐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目录
帝王的烦恼
第二章
帝王的荣耀
第三章
帝王的抉择
第四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第五章
纵横天下
第六章
天子守国门!
第七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第八章
帝王的财产
第九章
生死相搏
第十章
*后的秘密
第十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第十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第十三章
祸根
第十四章
土木堡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
第十六章 决断!
第十七章 信念
第十八章 北京保卫战
第十九章 朱祁镇的奋斗
第二十章 回家
第二十一章 囚徒朱祁镇
第二十二章 夺门
节选
**章 帝王的烦恼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蚊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他将用手中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 这个梦想不但是他的,也是他父亲的。 证明 当然在这之前,他必须先做几件事情,这些事情如果不完成,他的位子是坐不稳的。 *重要的事情是,他要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虽然江山已经在手,但舆论的力量也是不能无视的,自己的身上反正已经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没办法了,但至少要让自己的子孙堂堂正正地做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使用了两个方法: 其一,他颁布了一道命令,下令凡是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这倒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只是朱棣要想获得众人的承认,必须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领悟太祖治国精神的人。 其二,他命令属下重新修订《太祖实录》,此书已经由建文帝修过一次,但很明显,**版并不符合朱棣的要求,他需要一个更为显赫的出身,因为类似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打天下,开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做叫花子的,于是,亲生母亲被他扔到了脑后,马皇后成为了他的嫡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叙说。 此外,他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标和朱允J坟,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地剥夺了。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 当朱棣*终完成这两项工作时,他着实松了口气,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终于被删除了,无数年后,这场靖难战争将被冠以正义的名号广为流传。但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朱棣心里很明白,在那些篡改过的地方原本写着历史的真实。他把自己的父亲从坟墓里拖了出来,重新装扮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 历史证明,朱棣失败了,他没有能够欺骗自己,也没有骗住后来的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 功臣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毕竟皇位才是*现实的。在处理好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打赏功臣,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虽然历来阜帝*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业已成后的功臣,但这些人毕竟在皇帝的大业中投入了大量资本,持有了股份,到了分红的时候把他们踢到一边,是不好收场的。毕竟任何董事局都不可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这里也介绍一下明朝的封赏制度,大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皇帝赏赐大臣的镜头,动不动就是“赏银一千两”,然后一个太监拿着一个放满银两的盘子走到大臣面前,大臣谢恩后拿钱回家。大致过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电视剧的导演可能没有考虑过一千两银子到底有多重,在他们的剧情中,这些大臣们似乎都应该是在武校练过铁砂掌的,因为无论怎么换算,一千两银子都不是轻易用两只手捧得起来的。在此也提出建议,今后处理该类情节时,可以换个台词,比如“某某,我赏银一千两给你,用马车来拉!” 以上所说的赏银在封赏中只是小意思,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横财来得快去得快,真正靠得住的是长期饭票。在明朝,这张长期饭票就是封爵。 在那个年代,如果你不姓朱,要想得到这张长期饭票是很困难的,老朱家开的食堂是有名额限制的,若非立有大功,是断然不可能到这个食堂里开饭的。 具体说来,封爵这张饭票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公爵(小灶)、侯爵(中灶)、伯爵(大灶),此外还有流和世的区别,所谓流,就是说这张饭票只能你自己用,你的儿子就不能用了,富不过三代,饿死算他活该。而世就不同了,你死后,你的儿子、儿子的儿子还可以到食堂来吃饭。 但凡拿到这张饭票的人,都会由皇帝发给铁券(证书),以表彰被封者的英勇行为。这张铁券也不简单,分为普通和特殊两种版本。特殊版本分别颁发于朱元璋时代和朱棣时代,因为在这两个时代要想拿到铁券是要拼老命的。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新浪图书风云榜”*图书等荣誉,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
中国岁时节令辞典
¥31.8¥7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3.6¥59.0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安史之乱
¥27.9¥6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5¥39.0 -
万历十五年
¥20.6¥25.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8.9¥29.8 -
中国问题-1894-1905年的大国角逐与英国的孤立政策
¥29.0¥5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8.2¥52.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九说中国
¥8.0¥25.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1¥29.8 -
中国通史:精校版
¥10.6¥28.0 -
日本历史
¥15.8¥4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3.6¥58.0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2.1¥65.0 -
中国的科名
¥13.4¥42.0 -
名师讲堂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6.5¥78.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2.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