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

包邮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

1星价 ¥26.5 (5.4折)
2星价¥26.5 定价¥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01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7页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010180106 ; 978-7-01-018010-6

本书特色

本书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诗经》诠释与早期儒家哲学的生成”(12YJC720033)的成果之一、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CZX01YBM)的成果之一。透过对早期儒家《诗》学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材料可以看作儒家哲学议题的表述者、承载者与引发者,已深度参与到早期儒家哲学,尤其是心性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建构之中。“兴于《诗》”可以看做早期儒家哲学的表达方式。本书之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立足于经学讲哲学”、“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这一儒家哲学特质的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诗经》诠释与早期儒家哲学的生成”(12YJC720033)的成果之一、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CZX01YBM)的成果之一。透过对早期儒家《诗》学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材料可以看作儒家哲学议题的表述者、承载者与引发者,已深度参与到早期儒家哲学,尤其是心性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建构之中。“兴于《诗》”可以看做早期儒家哲学的表达方式。本书之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立足于经学讲哲学”、“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这一儒家哲学特质的理解。

目录

引言 **节 经典意识问题 第二节 早期儒家诠《诗》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早期儒家《诗》学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内容概说**章 《诗》的儒家经典化 **节 早期儒家与《诗》的“相遇” 一、春秋末期《诗》的存在方式 二、孔子与《诗》儒家经典化的开启 三、其他学派的《诗》学观 第二节 《诗》儒家经典化的途径 一、《诗》学传承与诠释 二、早期儒者著述的大量引用与解读第二章 早期儒家《诗》学文献分析 **节 早期儒家诠《诗》的文献类型 一、两种文献类型 二、“说《诗》”与“引《诗》” 第二节 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文献概述 一、各文献中引《诗》论《诗》文献概述 二、论《诗》文献分类 第三节 著述引《诗》之体例与特征 一、引《诗》体例 二、引《诗》特征第三章 “兴于《诗》”与早期儒家哲学的表达方式 **节 “兴于《诗》”的经典诠释意义 一、“兴”与“《诗》之兴” 二、孔子《诗》学中的“兴” 三、早期儒家“兴于《诗》”的限度 第二节 早期儒家“兴于《诗》”的哲学表达 一、《孔子诗论》:解《诗》以“兴发”儒学主张的专文 二、子思学派著述中的《诗》之“兴” 三、孟子“兴于《诗》”的王道仁政哲学第四章 “《诗》言志”与早期儒家的性情论 **节 早期儒学语境中的“《诗》言志” 一、“《诗》言志”的儒学要义 二、解《诗》志以达己意 第二节 “礼后乎”:早期儒家《诗》论中的“情”与“礼” 一、“礼乐之原” 二、由情入礼 三、情之所指 第三节 “形于内”:早期儒家《诗》论中的“心”与“天” 一、化用《诗》句 二、对“慎独”的论证 三、心中的天道第五章 《诗》之诠释与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 **节 德性政治之典范:《诗》在子思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一、“子日《诗》云”叙述模式分析 二、简本《缁衣》的启示与子思学派政治哲学的主题 三、引《诗》在子思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第二节 王道仁政之实录:《诗》在孟子仁政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一、“迹熄《诗》亡”说辨义 二、《诗》乃王道实录与仁政典范:孟子引《诗》分析 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解读 第三节 “隆礼义”之载体:《诗》在苟子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一、荀子的经典观与《诗》学观 二、“隆礼义”之载体:荀子引《诗》分析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早期儒家引《诗》资料汇编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国雨(1978-),河南省扶沟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早期儒家哲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在《江淮论坛》、《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5项研究课题。2013年,主讲课程“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修养”入选首届“浙江省高校德育精品选修课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