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新区城市生长机理研究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新区城市生长机理研究

1星价 ¥96.0 (6.0折)
2星价¥96.0 定价¥1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732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030373250 ; 978-7-03-037325-0

本书特色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可供从事城乡规划、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等领域,特别是城市科学、城市开发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及从事城市新区规划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参考。 评论

内容简介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从大中城市空间扩张的视角出发,在解析大中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新区动力机制的分析与模拟,围绕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空间规模扩张和功能完善提升等方面的作用特征展开研究。《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提出了城市新区设立时机的理论模式、空间区位选址的基本流程、空间规模预测的理论框架和功能定位配置的方法体系等一些理论与方法.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和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参考。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可供从事城乡规划、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等领域,特别是城市科学、城市开发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及从事城市新区规划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城市新区概念辨析
2.1.1 空间扩张与城市新区
2.1.2 城市新区与卫星城
2.1.3 城市新区与新城
2.1.4 城市新区与边缘城市
2.1.5 城市新区与开发区
2.1.6 城市新区与相关概念的对比
2.2 国外研究进展
2.2.1 城市蔓延与新城理论
2.2.2 开发模式研究
2.2.3 发展动力研究
2.2.4 社会问题研究
2.2.5 规划设计研究
2.3 国内研究进展
2.3.1 国外相关理论引介
2.3.2 城市新区与区域、城市发展研究
2.3.3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
2.3.4 城市新区发展态势研究
2.3.5 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研究
2.3.6 城市新区社会问题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城市新区发展建设解析
3.1 城市新区发展历程
3.1.1 发展演变
3.1.2 发展阶段
3.2 城市新区的成长路径
3.2.1 开发区重构型
3.2.2 重大项目推动型
3.2.3 乡镇整合发展型
3.3 城市新区特点诠释
3.3.1 开发区是新区发展的主力军
3.3.2 政策保障是新区发展的护航者
3.3.3 土地财政是新区发展的顶梁柱
3.3.4 基本活动是新区发展的原动力
3.3.5 多元主体是新区发展的平衡阀
3.3.6 外商投资是新区发展的推进器
3.4 城市新区存在问题
3.4.1 政府主导.管理混乱
3.4.2 遍地开花,浪费资源
3.4.3 贪大求高,不切实际
3.4.4 产居分离,功能单一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新区动力机制与*佳时机
4.1 城市空间生长的两种方式
4.1.1 城市空间生长的过程
4.1.2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辩证关系
4.2 城市新区形成的理论学派
4.2.1 城市经济学派
4.2.2 城市生态学派
4.2.3 城市社会学派
4.3 城市新区形成的动力学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动力学模型建构
4.3.3 稳定性分析
4.4 城市新区形成的发育机制
4.4.1 国际产业转移
4.4.2 城市人口增加
4.4.3 城市经济增长
4.4.4 功能提升诉求
4.4.5 政府政策导向
4.5 城市新区形成的*佳时机
4.5.1 城市空间扩张拐点
4.5.2 城市空间扩张规模特征
4.5.3 城市空间扩张与新区形成的耦合分析
4.5.4 城市新区设立时机的理论探讨
4.6 本章小结

5 城市新区空间格局与区位选择
5.1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5.1.1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5.1.2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式
5.1.3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和扩散作用
5.2 城市新区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空间模式
5.2.1 近域连片型
5.2.2 外围子城型
5.2.3 多级综合型
5.3 城市新区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5.3.1 城市新区与城市空间形态
5.3.2 城市新区与社会空间结构
5.3.3 城市新区与城市经济格局
5.3.4 城市新区与城市空间环境
5.4 城市新区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5.4.1 城市新区的省域空间分布格局
5.4.2 城市新区的市域空间分布格局
5.4.3 城市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
5.5 城市新区的空间区位选择
5.5.1 空间区位选择方法
5.5.2 母城空间结构分析
5.5.3 城市新区区位选址
5.6 本章小结

6 城市新区效益评价与规模预测
6.1 城市*佳规模研究基础和方法
6.1.1 城市*佳规模研究的理论基础
6.1.2 城市*佳规模研究方法
6.2 城市新区空间效益评价
6.2.1 城市新区空间效益
6.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3 城市新区空间效益综合评价
6.2.4 评价结果分析
6.3 城市新区空间规模阈值探讨
6.3.1 城市新区空间规模现状分析
6.3.2 城市新区空间规模理论探讨
6.4 城市新区空间规模预测的理论框架
6.4.1 对传统预测方法的反思
6.4.2 预测思路的创新
6.4.3 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6.5 渭北新区空间规模预测的实证检验
6.5.1 研究区概况
6.5.2 主城区用地规模预测
6.5.3 城市新区发展潜力评价
6.5.4 确定渭北新区用地规模
6.5.5 城市新区空间规模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与配置分析
7.1 城市功能的内涵与发展演变
7.1.1 城市功能的内涵
7.1.2 城市功能的演替
7.2 城市新区与城市功能的关联机制
7.2.1 关联背景层面:“去工业化”和信息化
7.2.2 关联理念层面:适配理念
7.2.3 关联互动层面:外溢承接
7.2.4 关联要素层面:业态类型
7.3 城市新区功能定位分析
7.3.1 功能定位方法体系
7.3.2 延安经开区功能定位分析
7.3.3 延安经开区功能定位与目标
7.4 城市新区功能配置分析
7.4.1 功能配置的基本思路
7.4.2 延安经开区功能配置
7.5 本章小结

8 城市新区优化调控措施
8.1 城市新区管理的优化调控
8.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进行政管理服务
8.1.2 优化战略决策模式,提升新区竞争潜力
8.1.3 立足微观供需分析,改进土地利用规划
8.1.4 政府市场双向互动,创新开发建设模式
8.2 城市新区空间的优化调控
8.2.1 适应城市空间演化,推动空间结构转型
8.2.2 分析经济联系方向,合理布局空间区位
8.2.3 注重基础设施导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8.3 城市新区规模的优化调控
8.3.1 立足于城镇化分析,适应城市发展节奏
8.3.2 保障基础设施供给,调控新区增长规模
8.4 城市新区功能的优化调控
8.4.1 建设功能综合新区,推进城市整体开发
8.4.2 不同阶段不同主题,促进互动协调发展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陕西省30个城市新区的基本情况
展开全部

节选

  《空间扩张视角的大中城市新区生长机理研究》:  4.4.4 功能提升诉求  城市新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区域以及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有来自于新区自身改造与提升的现实诉求(王浩,2011),这种现实诉求对于不同的立地条件表现得不尽相同,既有生态环境改造方面的压力,也有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由于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急功近利、强行建设,而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足,致使城市人居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多种负效应不断凸显。特别是在新区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的前提下,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非常大,进而表现为社会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佘雁翎等,2009)。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在重新审视发展之路时,对外围环境的改造提升成为一种必然,在对生态环境改造的同时,新区建设随之展开。一方面,大规模的建设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剧,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利生态环境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巩固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在这方面西安泸灞生态区走在了新区开发建设的前列。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也是新区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既是新区建设的历史责任,又是城市文化建设中*具特色的亮点。新区建设的区域囊括了大量历史遗迹,而这些历史遗迹的开发保护,并不尽如人意(林琳,2011)。建设性破坏成为当前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而新区建设开发对于历史文化遗迹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历史文化资源的解读、挖掘和尊重,既是新区文化特色的彰显,又是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在这方面曲江新区无疑是先行者,探索了一条新区建设与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并重的开发模式。  4.4.5 政府政策导向  政府政策导向作为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他组织力,是自组织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政府的政策导向包括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制度、企业搬迁、住房制度和户籍改革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些政策的影响使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增加,受制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在土地利用的决策与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力和权力是有差别的,对于不同的城市政治权力和政策导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强度也不同。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