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晏-大家精要

包邮何晏-大家精要

1星价 ¥14.4 (7.2折)
2星价¥14.4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911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61391198 ; 978-7-5613-9119-8

本书特色

他是曹操养子,一生经历五任皇帝,官至礼部尚书,更是曹魏正始时期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推动者,但其政治作为却被历史悄悄“抹杀”,他本人也*终被司马懿诛杀。在思想上,他有玄学界“祖师”“清谈领袖”的鼎鼎名声,也因“败坏正统”被诸多文人“封杀”。这种种极端的表现和评价,也正是何晏的人生。 武锋著的《何晏/大家精要》讲述了曹操的养子,汉魏时期著名思想家、玄学家何晏既高调又低调的一生。重点讲述他作为正始时期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在政治上的经历、举措,以及他在思想上倡导玄学,主张“以无为本”,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终成一代玄学“祖师”,使汉代经学思潮开始向玄学过渡的人生两大事。

内容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何晏》介绍了何晏(196~249),河南南阳人。汉魏时期著名思想家、玄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养子。曾官至吏部尚书,是正始时期政治改革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推动者,高平陵之变后为司马懿所杀,灭三族。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他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思想,提高了当时的思想理论水平,使汉代经学思潮开始向玄学过渡,何晏也因此被称为玄学祖师、清谈领袖。

目录

第1章 何晏与他的时代
大一统帝国的**次纷乱
思想从一元走向多元
汉晋士风的丕变

第2章 少年得意贵公子
身世充满迷雾
曹操的“假子”
教育与个性
婚姻生活

第3章 “黄初”无事与“太和”冗官
“无所事任”的二十一年
《景福殿赋》的深意
“浮华案”的真相
新思潮的涌动

第4章 有志革新的思想家
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内容
有大志而事难成

第5章 政治旋涡,覆鼎之灾
党争的激烈
进退维谷
*后的摊牌
何晏之死的另外解读

第6章 玄学祖师,清谈领袖
魏晋风度的起因
魏晋风度的发展线索
清谈领袖
奖掖后进
玄学祖师,自创新义
《论语集解》的贡献
古怪的癖好

第7章 身后千古名
褒贬任凭说
盖棺须论定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家精要”丛书:何晏》:  何晏(196~249),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少有的能够自成思想系统别创一家的思想巨匠。何晏也是魏晋玄学的祖师爷和发动者。他精深细腻的思想体系、包容儒道的开放胸怀、富有逻辑的谈辩风格,都吸引了当时的思想界,并使他们深深为之着迷,引起了极大关注,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他的清丽姿容,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在当时引起轰动,成为一时佳话。在汉魏严酷的时代环境之中,何晏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并被当权者所贬低和诽谤。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去掉缠绕在何晏身上的灰尘与蛛网,一个活生生的何晏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  俗语说“知人论世”。要想全面深刻地了解一个人,*好的办法是通晓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把具体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这样才能显幽烛微,进行历史与人物的双重把握。同时,对于以往的历史人物,应该多加一些“了解之同情”,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们的个人意志与行为举动。  大一统帝国的**次纷乱  自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帝国以来,一直到清朝灭亡,中间共出现三次大一统时期与三次大分裂时期,前者分别为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后者分别为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一统帝国之后的**个大分裂时期。何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何晏身处东汉与曹魏时期,先后经历两个王朝,共有四帝,分别为汉献帝刘协、魏文帝曹丕、魏明帝营叡、齐王曹芳,如果算上有帝王之实而无帝王之名的曹操,那么何晏一生中有五个*高统治者。何晏在东汉与曹魏时期的生活.大约各占一半。很明显,何晏生活的时代给人的**个感觉就是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而何晏恰恰生活在这个乱世之中。  东汉中后期以来,汉王朝曰益陷入无法挽回的堕落之中,其中*明显的表现就是宦官与外戚的轮流专政,这种状况加重了政治与社会的双重危机。  东汉从光武帝到汉献帝,共出现十二位皇帝,享国一百九十六年,其中不到十六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九人,占总数的75%,从汉和帝以下,皇帝均为幼年登基。汉殇帝即位时还是一个百日婴儿,汉冲帝两岁,汉和帝、汉安帝十岁,汉顺帝十一岁,汉灵帝十二岁,年龄比较大的汉桓帝即位时也才十三岁。皇帝幼年即位,就会给两种势力以可乘之机,这就是外戚与宦官。“子幼母壮”,皇帝年幼必然太后听政,而太后作为妇人,不便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出头露面,为了行使权力,就把自己的父兄援引入朝,从而给外戚专权开了方便之门。有些太后为了揽大权于己身,特别喜欢立年幼皇帝,以便操纵股掌之上。有些甚至故意毒死懂事、稍微年长的皇帝,再立幼主。这就形成了所谓“孤儿寡母”的政治,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特征,是中国皇权体制之下独有的政治现象。  所以,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皇后纪上》评论说:“东京(洛阳)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而赴蹈不息,焦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所谓“外立者四帝”,是指由外戚力量所扶立而登基的皇帝,他们是被汉和帝邓皇后家族所立的汉安帝,被汉顺帝梁皇后家族所立的汉质帝、汉桓帝,被汉桓帝窦皇后家族所立的汉灵帝;所谓“临朝者六后”,是指汉章帝窦皇后、汉和帝邓皇后、汉安帝阎皇后、汉顺帝梁皇后、汉桓帝窦皇后、汉灵帝何皇后。外戚专政的时候,控制了大部分的国家*高职位,皇帝成为他们行使权力的工具。  如和帝之后邓太后,不立长子刘胜,而偏立少子刘隆,刚立不久刘隆就天折,后又立才十二岁的刘祜。邓太后连立两帝,把持朝政达十六年之久。皇帝幼年即位,太后势力坐大,外戚于是遍布朝廷,不学无术者多能得到高位,使得政治一团糟糕。  ……

作者简介

  武锋,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独立撰写著作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