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155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9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20115599 ; 978-7-5201-1559-9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批判教育学的起源以及主要理论观点,并通过鲍尔斯(Samuel Bowles)、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及艾波尔(Michael Apple)的概念反思学校教育如何延续国家权力及阶级宰制。全书分成九个主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介绍,作者希望能帮助读者掌握批判教育社会学的精髓,并进一步反思中国教育之中的不平等现象,为中国的教育研究开展不一样的道路。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讲, 其主要内容包括: 符应理论与批判教育社会学的起源 ; 矛盾的再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 ; 符号暴力、文化资本与阶级再生产 ; 课程符码、阶级与社会控制 ; 资本的形式与转换等。
目录
**讲 符应理论与批判教育社会学的起源/1
第二讲 矛盾的再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27
第三讲 符号暴力、文化资本与阶级再生产/48
第四讲 课程符码、阶级与社会控制/73
第五讲 教育论述、教育机制与符码理论的重构/97
第六讲 霸权、意识形态与课程/123
第七讲 资本的形式与转换/149
第八讲 学术人与教育场域的自主性/171
第九讲 古典社会学大师论教育思想的演进/193
参考文献/220
索 引/240
作者简介
黄庭康,中国香港出生及长大,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主修社会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政策博士,现任职于中国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2002年出版专著 Hegemonies Compared: 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New York, Routledge),2008年出版该书中译本《比较霸权:战后新加坡及香港的华文学校政治》(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二十多年来一直以历史比较社会学方法探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等华人社会教育发展,研究成果刊载于《台湾社会学刊》、《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History of Education、History ofEducation Quarterly 及Journal ofHistorical Sociology 等学术期刊。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