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555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030355591 ; 978-7-03-035559-1
本书特色
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研究领域,网络伦理学研究广受关注。《网络伦理学研究》通过全面分析网络技术、网络社会、人、现实社会、社会伦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阐发了作者对网络伦理的哲学思考,梳理了网络空间存在的技术实践主体的失范现象,探索了解决相关难题的方法,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网络时代伦理关系,促进网络技术健康发展。
《网络伦理学研究》可供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络媒体工作者、行业管理者,以及高校师生和公众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网络伦理学研究》可供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络媒体工作者、行业管理者,以及高校师生和公众阅读参考。
目录
总序(陈凡)
**章 导论
**节 建构网络伦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的提出
三、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四、网络伦理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网络技术的价值解读
**节 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
一、网络技术引发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二、伦理滞后于技术的社会危害及风险规避
第二节 社会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建构
一、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思考
二、网络技术价值的三维伦理建构
第三节 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信息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生态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受技术的制约
第三章 网络伦理的本体性界定
**节 网络伦理的发生
一、网络伦理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伦理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本质
一、网络伦理本质的载体
二、网络主体的伦理需要
三、网络伦理的内核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特征
一、网络伦理的开放性
二、网络伦理的民族性和普适性
三、网络伦理的主体自律性
第四章 网络伦理的困境及追问
**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表征
一、异质性:网络伦理困境的一般表征
二、广泛性:网络伦理困境的具体表征
第二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追问
一、网络伦理困境的物质性追问
二、网络伦理困境的观念性追问
三、网络伦理困境的制度性追问
第五章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释义
**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伦理:网络伦理规约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美德论:网络主体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
三、公益论:网络主体行为选择的主导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约调整的伦理关系
一、“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中人与网络技术的关系
三、“网络社会”中的“虚拟人”与现实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四、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差异
第三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普适性
一、网络技术决定的普适
二、网络伦理规约构建原则决定的普适
三、网络伦理规约内容决定的普适
第六章 网络伦理的社会协同
**节 网络伦理的制度协同
一、网络技术控制的要义
二、制度安排是网络技术建构的主旨
三、网络制度安排的具体设计
第二节 网络伦理构建的法律协同
一、法律协同之必然趋势探源
二、法律协同之效用考量
三、网络伦理的法律协同体系建构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管理协同
一、管理的主体
二、管理协同的科学方法
三、伦理管理是管理协同的基本要义
四、管理协同需要加强对网民进行教育
第四节 建构网络伦理“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网络伦理实证研究
**节 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研究
一、新形势下网络伦理中的低俗化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二、网络低俗化问题产生原因
三、抵制网络低俗化的对策
第二节 政府部门应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对策研究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现状
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
四、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五、政府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 网络伦理研究展望
**节 物联网伦理研究
第二节 网络药品信息服务伦理反思
第三节 网络民主政治的伦理影响
结束语
后记
**章 导论
**节 建构网络伦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网络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的提出
三、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四、网络伦理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网络技术的价值解读
**节 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
一、网络技术引发伦理关系的新变化
二、伦理滞后于技术的社会危害及风险规避
第二节 社会对网络技术的价值建构
一、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思考
二、网络技术价值的三维伦理建构
第三节 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信息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生态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受技术的制约
第三章 网络伦理的本体性界定
**节 网络伦理的发生
一、网络伦理概念界定
二、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伦理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本质
一、网络伦理本质的载体
二、网络主体的伦理需要
三、网络伦理的内核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特征
一、网络伦理的开放性
二、网络伦理的民族性和普适性
三、网络伦理的主体自律性
第四章 网络伦理的困境及追问
**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表征
一、异质性:网络伦理困境的一般表征
二、广泛性:网络伦理困境的具体表征
第二节 网络伦理困境的追问
一、网络伦理困境的物质性追问
二、网络伦理困境的观念性追问
三、网络伦理困境的制度性追问
第五章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释义
**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伦理:网络伦理规约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美德论:网络主体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
三、公益论:网络主体行为选择的主导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约调整的伦理关系
一、“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二、“网络社会”中人与网络技术的关系
三、“网络社会”中的“虚拟人”与现实人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四、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差异
第三节 网络伦理规约的普适性
一、网络技术决定的普适
二、网络伦理规约构建原则决定的普适
三、网络伦理规约内容决定的普适
第六章 网络伦理的社会协同
**节 网络伦理的制度协同
一、网络技术控制的要义
二、制度安排是网络技术建构的主旨
三、网络制度安排的具体设计
第二节 网络伦理构建的法律协同
一、法律协同之必然趋势探源
二、法律协同之效用考量
三、网络伦理的法律协同体系建构
第三节 网络伦理的管理协同
一、管理的主体
二、管理协同的科学方法
三、伦理管理是管理协同的基本要义
四、管理协同需要加强对网民进行教育
第四节 建构网络伦理“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网络伦理实证研究
**节 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研究
一、新形势下网络伦理中的低俗化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二、网络低俗化问题产生原因
三、抵制网络低俗化的对策
第二节 政府部门应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对策研究
一、网络对学生影响的现状
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
四、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五、政府对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 网络伦理研究展望
**节 物联网伦理研究
第二节 网络药品信息服务伦理反思
第三节 网络民主政治的伦理影响
结束语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宋吉鑫
男,教授,200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以来,在沈阳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哲学、网络技术伦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兼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编丛书一套,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社会科学辑刊》,《科技管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1.4¥68.0 -
中国哲学小史
¥18.9¥49.8 -
生如蚁,美如神:怎样平凡而有诗意地过一生
¥19.6¥58.0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谈修养
¥7.7¥20.0 -
一种人生观
¥26.7¥42.0 -
了凡四训
¥20.1¥49.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5.9¥18.0 -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10.7¥24.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20.4¥49.8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5.7¥49.0 -
启蒙先知-严复.梁启超的思想革命
¥18.3¥54.0 -
谈美
¥5.7¥10.0 -
明代遗民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7.9¥21.5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10.1¥36.0 -
生命的所有可能
¥17.6¥52.0 -
理想国
¥16.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