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2520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300252049 ; 978-7-300-25204-9
本书特色
作为国内*本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著作,本书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本书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追溯南京大屠杀创伤叙事在主流媒体上的建构过程,在纪念馆和线上公祭活动中的扩散与再生产,以及在赛博空间中所面临的叙事挑战。本书虽以“媒介”为核心,但并不流于对静态“文本”和“符号”的考察,而是力图揭示创伤叙事的生产和再生产,媒介纪念空间的生成,以及媒介舞台上和记忆地方里的记忆实践。
内容简介
《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是一部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著作。本书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本书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追溯南京大屠杀创伤叙事在主流媒体上的建构过程,在纪念馆和线上公祭活动中的扩散与再生产,以及在赛博空间中所面临的叙事挑战。本书虽以“媒介”为核心,但并不流于对静态“文本”和“符号”的考察,而是力图揭示创伤叙事的生产和再生产,媒介纪念空间的生成,以及媒介舞台上和记忆地方里的记忆实践。
目录
一、记忆的重量/3
二、从“历史事件”到“感情记忆”/7
三、相互缠绕的记忆场/12
四、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18
五、文化创伤与集体认同/24
六、媒介创伤:问题意识与方法论/30
七、本书结构/35
第二章 从暴行到大屠杀1937—1948
一、1937 年的两个片段/41
二、海外媒体:“地狱般的四天”/45
三、中国报章:“为匹夫匹妇复仇”/53
四、战后审判:“*恐怖的暴行”/65
五、审判报道:“历史上*黑暗之一页”/74
六、南京大屠杀纪念:“永不宜忘的一日”/84
第三章 耻化叙事与创伤建构1949—2012
一、引言/97
二、研究方法/99
三、“重新发现”南京大屠杀/101
四、耻化叙事与双重创伤/107
五、谁在说话? /117
六、结语/126
第四章 以数字标识“记忆之所”
一、引言/131
二、集群及其镶嵌与“场所作为集群”/134
三、研究方法/136
四、数字标识的空间化与意义生成/138
五、记忆实践及其脚本化/156
六、结语/169
第五章 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
一、引言/177
二、数字记忆的“镶嵌性”/180
三、案例背景与研究方法/184
四、构筑公祭空间/188
五、“生产”纪念公众/199
六、结语/212
第六章 赛博记忆的协作与争夺
一、引言/219
二、维基百科作为全球记忆空间/223
三、条目历史与记忆协作/226
四、记忆争夺:规则支配下的冲突与妥协/237
五、结语/251
第七章 结论:中介化与创伤过程
一、中介化与创伤叙事/257
二、文化创伤的中介化/263
三、进一步的研究/267
四、全球记忆与东亚和解/276
注 释/282
参考文献/302
后 记/319
相关资料
这是一部研精竭虑之作,也是一部明目达聪之作。两位年轻学者,既埋首历史文献,又徜徉田野现场;既广纳东西方的理论资源,又详析在场的经验观察。通过对一个案跨越时空、衔接实体与虚拟平台、勾连文本与行动的立体分析,作者试图呈现,创伤未必一定成为记忆,而记忆却会重塑创伤;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但是,我们经常不仅对过去知之甚少,而且往往将之当作“异邦”;我们试图以纪念的文字和仪式留存历史真相,但是,我们又只是通过当下的多棱镜折射历史。 透过专业的学术语言,这本著作带领我们思考,在“南京大屠杀”的文化记忆中,我们讲述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受到什么力量的左右?为建设一个面向未来和光明的族群共同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反思我们建构“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实践? 潘忠党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教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集体记忆在国际上成为跨学科的显学,近年在中国学界也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李红涛、黄顺铭是这个新兴领域中影响较大的学者。本书集二位多年研究之大成,融前沿理论与丰富的经验材料于一体,对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对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贡献,堪称经典之作。 杨国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Grace Lee Boggs传播学与社会学讲座教授
作者简介
李红涛(1980- ),黑龙江牡丹江人。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2010),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和社会思想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出版译著两部,在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Media, Culture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研究领域与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集体记忆、媒介社会学、国际传播等。
黄顺铭(1973- ),重庆人。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201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集体记忆、荣誉社会学、新闻社会学等。
-
中国近代史
¥14.3¥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8.8¥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4.7¥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15.7¥42.0 -
帝国的终结
¥21.4¥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5.7¥49.0 -
史趣(书里书外的历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