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224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191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66822444 ; 978-7-5668-2244-4
本书特色
回族没有民族语言,却有民族族性。这种族性在历代回族文学中都有所反映和折射。而新时期以来的回族文学又出现了一系列以弘扬族群文化、构建族性为主要诉求的变化。对此,本书从纵、横两方面展开考察:一是以时间为轴,考察近百年来回族族性迸发的三个主要阶段;二是把“新时期”当作一个空间性单元,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文学文本展开细读,探索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少数民族族性如何传承和发展,以期为中国多民族文化格局的建构提供一种视角和资源。
内容简介
回族没有民族语言,却有民族族性。这种族性在历代回族文学中都有所反映和折射。而新时期以来的回族文学又出现了一系列以弘扬族群文化、构建族性为主要诉求的变化。对此,本书从纵、横两方面展开考察:一是以时间为轴,考察近百年来回族族性迸发的三个主要阶段;二是把“新时期”当作一个空间性单元,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文学文本展开细读,探索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少数民族族性如何传承和发展,以期为中国多民族文化格局的建构提供一种视角和资源。
目录
总 序
自 序
绪 论
**章 近百年来回族族性建构之路
第二章 嬗变中的新时期回族文学
第三章 回族文学的宗教美学特质
第四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回族族性书写
余论 另一种少数民族文学写作的可能
附录 1906-1949年回族报刊汇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琳,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曾在《民族文学研究》《文化艺术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短评若干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两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