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5502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7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11550248 ; 978-7-5115-5024-8

本书特色

本书从全球视角,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民族复兴的经验,同时对比德法俄印日等国家的复兴之路,强调了中国复兴对世界的意义,对“中国模式”的认识误区、争论做以辩证解读,中国复兴应该建立在大国自信基础上,在国际社会有话语权,中国的复兴不仅不会重蹈西方“国强必霸”的覆辙,还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内容简介

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跨度里,中国经历了世所罕见的苦难,也经历了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历程,开创了震撼世界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中国距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期限已渐渐迫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已然着笔弄墨,铺陈展开。中国健步走向复兴,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崛起,一套新的价值观念的成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出场,这是中国为捍卫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导论 站在复兴门槛上的中国/ 1 **章 大国复兴的中国经验/ 19 **节 中国复兴的历史参照/ 19 第二节 中国复兴的主要内涵/ 25 第三节 中国复兴的基本经验/ 32 第二章 大国复兴的国际比较/ 39 **节 德国:解除束缚,再次腾飞/ 40 第二节 法国:以天下为己任,大国梦长期萦绕/ 48 第三节 俄罗斯:不甘平庸,重振雄风/ 55 第四节 印度:厚积薄发,潜力无穷/ 62 第五节 日本:大势已去,壮志未酬/ 72 第三章 中国复兴改变世界/ 81 **节 超越线性进化的发展逻辑,代之以共同复兴的发展观/ 81 第二节 超越历史终结论,代之以和而不同的制度观/ 85 第三节 超越西方中心论,代之以包容互渐的文明观/ 89 第四节 超越固化的边界意识,代之以世界主义的价值观/ 94 第五节 超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代之以互利共赢的义利观/ 98 第六节 超越大国主导的西方治理逻辑,代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 102 第七节 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霸权秩序,代之以和平共处的交往观/ 106 第八节 超越依附型世界体系,代之以命运与共的国际秩序观/ 111 第四章 “中国模式”的认识误区/ 115 **节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 115 第二节 “独裁新自由主义模式”说/ 119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 123 第四节 “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说/ 127 第五节 “第三条道路模式”说/ 129 第六节 “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 132 第七节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 136 第八节 “儒家社会主义模式”说/ 140 第九节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说/ 142 第十节 “后社会主义模式”说/ 147 第五章 “中国模式”的十大争论/ 151 **节 “中国模式”的有无之争/ 151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维度之争/ 157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特质之争/ 162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性质之争/ 166 第五节 “中国模式”的起点之争/ 172 第六节 “中国模式”的发明权之争/ 178 第七节 “中国模式”的使用权之争/ 184 第八节 “中国模式”的话语权之争/ 190 第九节 “中国模式”的优劣之争/ 196 第十节 “中国模式”的前景之争/ 202 第六章 “中国模式”的辩证解读/ 211 **节 “一”与“多”的统一/ 211 第二节 “变”与“稳”的平衡/ 215 第三节 “质”与“量”的互补/ 219 第四节 “中”与“西”的互鉴/ 222 第五节 “主流”与“支流”的兼顾/ 228 第六节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230 第七节 “部分”与“整体”的呼应/ 234 第八节 “民族”与“世界”的结合/ 238 第九节 “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242 第十节 “应然”与“实然”的观照/ 245 第七章 “中国模式”:确定性与开放性/ 249 **节 不必讳言“模式”:中国有自己的模式/ 249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确定性/ 251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266 第四节 “中国模式”是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270 第八章 民族复兴与中国自信/ 279 **节 中国自信的内涵与边界/ 279 第二节 中国自信的历史逻辑/ 282 第三节 中国自信的理论逻辑/ 286 第四节 中国自信的世界视野/ 288 第五节 中国自信的辩证智慧/ 292 第六节 在改革发展中夯实民族自信/ 294 第九章 中国复兴与话语崛起/ 297 **节 中国话语的历史语境/ 297 第二节 中国时代的话语短板/ 302 第三节 中国故事与中国话语/ 305 第四节 中国话语的本质维度/ 311 第五节 中国话语的建构逻辑/ 316 第六节 中国话语的进步标准/ 320 第七节 中国话语的未来愿景/ 325 第十章 中国复兴与霸权终结/ 329 **节 国强必霸: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329 第二节 和平复兴:中国道路对霸权逻辑的超越/ 331 第三节 “强而不霸”:中国为什么能?/ 335 第四节 “强起来”的中国智慧/ 343 第五节 大国复兴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50 第十一章 中国复兴与“一带一路”/ 353 **节 “一带一路”与中国重回世界之巅/ 353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世界经济地理的重构/ 355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 358 第四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思维的革新/ 361 第五节 “一带一路”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 365 第六节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新纪元的开启/ 367 第七节 “一带一路”与世界新文明的崛起/ 372 第十二章 中国复兴的世界意义/ 377 **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377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379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383 第四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增添中国力量/ 387 后 记/ 39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曙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马工程”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