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视角下的危机阻隔机制研究

包邮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视角下的危机阻隔机制研究

1星价 ¥15.4 (5.1折)
2星价¥15.4 定价¥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146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36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69014624 ; 978-7-5690-1462-4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理论, 参照东亚各主要经济体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各具特点的危机反应, 分析了东亚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金融危机在传导方面的双重作用。作者通过梳理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与危机传导之间的相关联系, 提出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建设金融危机阻隔机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抉择。

目录

0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0.2 研究对象的界定
0.3 文献综述与简要评价
0.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5 结构安排
0.6 主要观点
0.7 创新点与不足

1 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1.1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理论回顾及其对本书研究的意义
1.2 金融危机治理理论及其对本书研究的意义
1.3 小结

2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亚模式”的实证检验
2.1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2.2 亚洲金融危机在东亚的国际传导
2.3 小结
3东亚危机防范机制建设路径一:适度调整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3.1 适度调整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东亚经济的机体免疫力
3.2 小结

4 东亚危机防范机制建设路径二:坚持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4.1 东亚经济一体化在危机防范层面上的动因
4.2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于危机防范的积极意义
4.3 东亚经济一体化对危机防范的负面效应及应对之策
4.4 小结

5 东亚危机阻隔机制的模型构想
5.1 东亚危机阻隔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5.2 东亚危机阻隔机制的模型设计
5.3 东亚危机阻隔模型中的黏合剂: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
5.4 小结

6 美国次贷危机对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的实证检验
6.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6.2 美国次贷危机对东亚的传导
6.3 美国次贷危机对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的检验结果
6.4 小结

7 中国在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建设中的战略选择
7.1 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建设的战略意义
7.2 中国在东亚危机防范与阻隔机制建设中的战略选择
7.3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视角下的危机阻隔机制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各国在进行自由化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业绩,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赞赏。就在人们积极探讨“东亚模式”的成功经验之时,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于1997年7月在泰国爆发,随后通过连锁反应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和东北亚部分国家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形成一场严重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同时还波及拉美、俄罗斯等国,对全球金融市场也产生一定的冲击。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威力是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容忽视的。同时,不容忽视的还有东南亚国家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努力实现经济赶超的过程中,经济各个层面积累的许多矛盾。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这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金融脆弱性,并使颇有代表性的东亚赶超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质疑。本章将通过研究亚洲金融危机的传导路线,重点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如何利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内生的缺陷在东亚区域间进行危机传染,揭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制度安排而易受到危机的冲击和传染的这一现实问题。  2.1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泰国的货币危机,所谓货币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对外价值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非意愿性的剧烈贬值,严重危害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国民社会生活的安定。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投资基金对泰铢的炒作。1996年以后,泰国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下,不仅金融市场完全开放,而且有离岸金融市场和为遏制工资膨胀和吸引外资而实行的高利率政策。这一切都为投机冲击提供了条件。于是,自1997年初,投机者开始全面攻击泰铢,外汇市场上投资者不断抛售泰铢,购人美元,造成泰铢贬值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泰铢对美元的汇率,泰国当局动用4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一时间泰铢急剧贬值,并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相继贬值,各国股市大跌,泰国的危机很快传染到东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终演变成影响全球经济的亚洲金融危机。  2.2亚洲金融危机在东亚的国际传导  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在危机爆发的初期仅仅表现为货币危机,但是它通过不断地扩散陆续导致了股市危机、债务危机以及银行危机,传染到几乎所有金融开放的亚洲国家,连我国这样金融监管严格的国家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危机传导的地域范围广大,从*初的泰国到东南亚、东亚、亚洲,再到俄罗斯、欧美、拉美,引发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可以说这是一次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其间各种跨国传导效应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危机国际传导立体交叉的复杂局面。这场危机通过多种渠道迅速传导、扩散,其传导路线为:货币危机一流动性债务危机一银行信用危机+股市危机一利率高估、信用紧缩一经济衰退。就东亚地区而言,亚洲金融危机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传导的。  2.2.1汇率传导渠道  始于1997年泰国货币危机的亚洲金融危机*显著的传染渠道就是汇率传导渠道,这一传染现象与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和盲目实行金融开放政策而导致国际资本投机冲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于汇率危机,国与国之间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各危机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渠道来进行的。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