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1星价 ¥127.7 (7.6折)
2星价¥127.7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18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9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20321884 ; 978-7-5203-2188-4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文库》是学术界首部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先民由采集与渔猎的游弋生存生活方式,进化到农耕文明定居生存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各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单元,是中国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历史为悠久的时空坐落。作为社会单元内在结构为紧密的小群体,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其相互关联、内在互动,不断传承内部文化、发挥社会功能,成为了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基础。该书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提纲契领,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审视,并着重指出传统村落文化所涵盖的几个重要方面:堪舆规划与建筑、生产与商贸、生活与习俗、精神信仰、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组织与治理、保护与传承。总之,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录

绪论
0.1 传统村落及传统村落文化
0.2 传统村落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0.3 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0.4 对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展望

第1章 传统村落及其文化概述
1.1 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
1.2 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
1.3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功能
1.4 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村落的堪舆规划与建筑
2.1 传统村落的堪舆规划
2.2 传统村落的建筑

第3章 传统村落的生产与商贸
3.1 传统村落的生产与商贸概述
3.2 传统村落的种植业
3.3 传统村落的养殖业
3.4 传统村落的手工业
3.5 传统村落的商贸

第4章 传统村落的生活习俗
4.1 传统村落的生活与习俗概述
4.2 传统村落的日常生活习俗
4.3 传统村落的人生礼仪习俗
4.4 传统村落的节庆习俗

第5章 传统村落的精神信仰
5.1 传统村落的精神信仰概述
5.2 传统村落的自然崇拜
5.3 传统村落的神灵崇拜
5.4 传统村落的宗教信仰
5.5 传统村落中精神信仰的特征与意义

第6章 传统村落的组织与治理
6.1 传统村落的组织
6.2 宗族与村落治理
6.3 乡绅与村落治理

第7章 传统村落的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
7.1 学校教育与道德教化
7.2 宗族宗法与道德教化
7.3 乡约与道德教化
7.4 民间普及读物: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的载体

第8章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8.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对象
8.2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8.3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文库》:  而在高原地区,村落除农耕以外,多发展畜牧业,规划工作需考虑各产业地块的面积、交通联系等因素。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要素。村落原住民对土地的依赖成为村落选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土壤条件又直接影响土地的产出能力、产出农作物的品类等。《葬书》告诉我们:“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这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中国地域广阔,自南而北依次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长江以北沿海多为棕壤分布带;在东北地区由东向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等。这些土壤种类按照土质又有砂土、黏土、壤土三大类。砂土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地带,抗旱能力弱,土壤养分少,保肥性能弱,有一定的耕种要求;黏土主要分布在华中及其以西大部分地区,土壤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保肥性能也好,但排水性差,不利于作物养分的吸收;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是*理想的土质种类。在土壤条件好的地区,村落的集聚可能性大,占地面积大;如果土地贫瘠,沙化、干旱,或是土色焦枯不生草木,那么就不利于生产,也不宜居住。正如《三白宝海》中将湿泥与烂泥地列为不宜居住的恶地之一,要求村落选址避之。  水是生命之源。在堪舆理论中向来有“山水之气以水为运”的说法。任何一个传统村落,都不会在水资源匮乏,水源得不到保障,水质恶劣,或是水路运输不便利的地方选址立村,因为它关系到村落原住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水源有地表水,主要是河水、湖水的存贮水和浅层流水,以及地下水的分属。潮水、湖水、池塘等都是理想的选址地点,因为这类水系对人体健康有利;而有沼泽、泥浆、臭秽水之处则都是不吉利的。对于水质,则是根据村落原住民长期生活得到的经验,总结出不同的水具有甘甜、辛咸、酸苦等不同的味道,具有科学性。同时;不同河流的不同特征也影响着村落的布局形式和位置;水流的走向、转弯等条件也直接影响村落的基本形态。村落应取水便利,饮用安全,不受水害之苦。  生物资源不仅有动物和植物,还包括了以往村落原住民认为神秘莫测的微生物。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此类资源的重要性和影响层面的广泛性。动物繁盛、植被苍茂、微生物链条完好的条件能够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保持优质的土壤环境,保留了自然界*优的状态,当然也适合原住民营建村落。在此环境下,人亦能够与各类生物和平共处,也反映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的思想观念。  从小的方面来说,气候条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从大的方面来谈,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中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冬夏高低气压的活动频繁,季风影响强烈,气候变化分明。同时地域广大,在经度和纬度上都存在巨大差异。这些条件决定了在每一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着相异的气候条件,村落选址与规划会顺其利避其害。例如,在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区,村落绝不会将村口设置在寒风凛冽、毫无遮蔽之处;在潮湿的华中、华南部分地区,村落一定会避免在夏日阳光直晒、通风不畅的地点建村。也有不少村落沿海、沿河布置,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适宜居住。此外,村落建筑的不同形制也充分考虑到了气候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干燥的河南至甘肃地区,建筑多为平顶,一方面增加有效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屋顶晾晒物品;在多雪的黑龙江,建筑采用厚重的墙体和多层窗,覆盖保暖、环保的草顶或利于排雪的铁皮顶;在多雨的两湖地区,利于排泄雨水的瓦面屋顶几乎是通用的形式。  ……

作者简介

  胡彬彬,男,1959年生,汉族,湖南双峰人,无党派人士,中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理论体系的创建者,被称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人”“中国的摩尔根”等。2014年,人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用30余年的时间,走访了我国“(长)江(黄)河流域”4700多个传统村落。2009年,他率先创建了“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他又率领团队在中南大学创建了中国一个培养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与保护专门人才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他为抢救保护和研究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艰苦奋斗,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推向了国家文化保护战略,把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引入国家人文学科研究的领域。    吴灿,男,1983年生,湖南汩罗人,历史学博士,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村落文化、民俗文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