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国学常识
读者评分
5分

国学常识

1星价 ¥11.7 (3.0折)
2星价¥11.7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装帧精美,印刷清晰,纸质非常好,内容也很详实,不错

2022-02-09 19:09:36
0 0
你叫郑***(三星用户)

系统了解国学的入门级读物。品相很不错。

2021-08-31 20:32: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0280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220102806 ; 978-7-220-10280-6

本书特色

1.邀请国内*顶级的国学专家撰文、定调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推荐,从中西文化对比、传统文化复兴角度寄语年轻人多读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弟子雷原做主编,定版本、定调性。 2. 大师传承,致敬国学:于省吾——林沄——蒋玉斌在甲骨文研究领域,公认为大师的于省吾先生,比肩郭沫若,其嫡传弟子林沄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曾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林沄先生的嫡传弟子蒋玉斌博士为《国学常识》撰写导读,传承百年学脉,致敬国学大师。 鉴于曹伯韩先生的资料较少,蒋玉斌博士考辨源流,甄别资料,梳理出曹先生的人生履历、学术著作、学术追求与精神。 3. 裸脊锁线,艺术呈现在同类书中,首次采用裸脊锁线的装订。阅读体验极好:平摊开图书,安放在桌面上,拿起一本四五百页的厚厚的书,不再为阅读翻页时突然合上而担心。 4. 双封面设计+正文高平滑度纯质纸封面设计走清新、婉约范儿,有一种不张扬、低调、安静、澄澈的美。正文纸张高度平滑,手感极好,就如吹弹可破的新生婴儿皮肤,抚摸中享受纸张的美和书香之美,是同类图书中使用纸张*好的。 5. 百年文化传承,致敬民国大师薪火相传,学脉不断,风骨犹存,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文化不死、精神重生。 汤用彤的儿子与弟子是汤一介,主编雷原先生是汤一介先生的弟子。 社会学家吴文藻(冰心的丈夫)的弟子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永龄先生,主编白金钟为陈永龄先生弟子。

内容简介

曹伯韩著的《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上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阅读。本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

目录

《国学常识》导读/001


编 例;;;;;; 016


**章 概 说


一 所谓国学/019


二 国学在清代/020


三 国学的分科/022


四 国学的派别/024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026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027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028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029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030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031


第二章 语 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033


一二 所谓小学/034


一三 六 书/035


一四 字形的演变/037


一五 字义的演变/038


一六 训诂学/040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041


一八 方言学/042


一九 字音的变迁/043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044


二一 双声叠韵/045


二二 反 切/046


二三 四 声/047


二四 声韵学/047


二五 字 母/050


二六 韵 部/051


二七 古音之推定/053


第三章 古 物


二八 金石之学/055


二九 殷墟发掘/057


三〇 甲骨之学/057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059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060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062


三四 古物与古书/062


第四章 书 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065


三六 版本之学/067


三七 校雠之学/068


三八 章句之学/069


三九 目录之学/070


四〇 图书分类法/071


四一 辑佚及辨伪/074


四二 类书及丛书/075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077


第五章 经 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079


四五 《易经》/081


四六 《书经》/082


四七 《诗经》/083


四八 三 礼/084


四九 《春秋》/086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087


五一 经之传授/088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090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091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092


五五 清代的经学/093


五六 经学的扬弃/095


第六章 史 地


五七 所谓正史/097


五八 正史的内容/099


五九 编年史/100


六〇 纪事本末/101


六一 别 史/101


六二 政 书/102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104


六四 学术史/104


六五 史 评/105


六六 地 理/107


六七 历史哲学/108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109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110


第七章 诸 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114


七一 儒 家/116


七二 道 家/118


七三 墨 家/120


七四 别墨及名家/121


七五 法 家/122


七六 兵家及其他/124


七七 王充之学/125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126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128


第八章 佛 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131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133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135


八三 小乘诸宗/136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137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139


八六 佛学与儒学/141


八七 因明学/143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144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146


第九章 理 学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147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149


九二 张载及二程/150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152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155


九五 浙东学派/156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157


九七 王阳明之学/157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160


九九 理学批判的*高发展/162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164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166


一〇二 *早的诗总集/167


一〇三 楚 辞/169


一〇四 赋/170


一〇五 乐 府/171


一〇六 五言诗/173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174


一〇八 唐 诗/176


一〇九 李白、杜甫/177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178


一一一 词/180


一一二 重要词人/181


一一三 散 曲/182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184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186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187


一一七 六朝文/188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190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191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193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194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196


一二三 文艺论评/197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198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200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202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204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205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206


一三〇 宝卷、弹词、鼓词/207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208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210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212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213


一三五 数 学/215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217


一三七 医 学/218


一三八 应用技术./.219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220


一四〇 艺 术/220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221


一四二 音 乐/224


本书参考书目/228


《国学常识》校读记;231

展开全部

节选

曹伯韩是普及文化的典范,《国学常识》则是国学入门读物中的经典。
《国学常识》一书编于1943年1月前后(据本书《编例》后的作者自识),当年10月由国文杂志社出版,桂林文光书店发行。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文光书店于1947年2月刊行沪初版,1948年10月又印了沪二版。这本书大概是曹伯韩著作中篇幅*大的,但一如作者其他读物的特点,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仍然是“小册子”主义的代表作。
“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本书**节)清末民初,中国学术经历了国学与西学、旧学与新学相互碰撞、交融的过程。这本书实际上是以新时代的眼光去审视中国固有之学术,参考各领域的研究成果,用浅白的语言勾勒出国学的基本面貌。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1.知识架构合理,讲解全面而系统。
知识全面。《编例》第七条说,“本书参考坊间出版之同类书籍与期刊,尽可能地集合各方特点,提要钩玄,于短小篇幅之中,具有多数书刊的缩影。读者手此一编,即无异于与各种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史著作相接触”。民国时期的国学书,多数是在传统上的经、史、子、集四部分法基础上,分为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或经学、哲学、文学这几个部类来讲,本书在此之外,还列出科学与艺术一章(第十三章),显然更为全面。民国时期同类著作如范皕诲《二千五百年来之国学》列出天文学、数学,汪震、王正己《国学大纲》也列有自然科学,但总体分类不如《国学常识》好。
《国学常识》内容平实,大体上涵盖了国学各部类的精髓,并能反映当时所涉学问的新进展。例如第三四节“古物与古书”*后一段文字,是根据1942年10月的报纸补上的,说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随时留意有关学问的新情况。
书中内容虽多,但脉络清楚,便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通过目录就能看清国学的脉络,纲举目张。作者也特意用《编例》第十条说明本书架构:先是对国学的概说(**章),然后讲治国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二至四章),在这一部分囊括了语言文字之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内容。接下来是各部类的分述,包括史学(含经学、史地)、哲学(诸子、佛学、理学)、文学(分体裁)、科学艺术。讲国学时分开治学方法和国学本体两部,是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已明确提出的思路,作者很好地继承了这一做法。
在具体安排内容时,作者也能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如诸子百家流派很多,如果都展开来讲,必然占据较大篇幅,显得烦琐枝蔓。作者在第七章先概述诸子学术类别,然后将儒、道、墨、法等家各立专节重点讲述,但也不是完全忽略未立专节的杂家、纵横家、农家,而是附在各节后简要叙述(第七〇、七六节),是不错的策略。在每一节中,一般都是先讲是什么或有什么、发展的历史,然后是简单恰当的评判,*后为读者了解此方面提出的建议,或说明此方面的意义。这也是便于读者接受的。
2.持论公允,不守旧,不偏激,观点有启发意义。
本书虽是对国学的常识性的介绍,但讲什么不讲什么,讲多讲少,怎么讲,如何评判,在这些方面都要表明态度,这是回避不了的。总体上看,作者的看法是客观公允的。**章概说国学,第五六节谈经学的扬弃、**三三节讲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等,都很平正,颇能引人深思。国学素称博大精深,作者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一类一类、一条一条予以述评,并对如何学习、利用和推进某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大多十分中肯。
3.为读者着想,用心、精心。
我们读过一些书会发现,书的凡例、目录及注释、索引等附件的重要性不比正文差,而且在这些部分常常能看到作者的用心。本书《编例》说,“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但仍有重要事项或人名书名,为目录上所不及载,或散见各处而不易查阅者,另附索引于书末”。其以目录为纲,而以索引作为有益补充,使得读者利用此书非常方便。正文中作者的建议、忠告随处可见,又常指示利用某类资料的门径,金针度人,功莫大焉。
4.语言简洁精当,平易晓畅。
作者一如既往地善于驾驭文字,往往用寥寥数语,就把很复杂的问题大致说清。
《国学常识》的定位非常明确:“本书的讨论限于常识的范围,不是深入的研究,更不是讲整理工作,只是关于国学的初步概念提示。”(第十节)作者特意强调,“不涉专门事项,即一般国学常识书中过于琐碎之人名等,亦一概从略”。这一点很重要,由于不涉入太专门的研究,书中内容就不会过于繁难,行文也少了枝蔓,读者也就不必畏难。待读者通过本书觅得途径,自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堂奥。对于作者来说,“不涉专门事项”也能避免由于涉猎太多而陷入左支右绌的窘境,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对所有国学知识的全面、客观、有条理的介绍上。正是因为作者对该书定位准确,又能娴熟驾驭文字,因而写得浅显流畅,可读性极强。
《国学常识》具备以上四点,就好比一顿大餐有营养、搭配合理,好吃而又好看,当然就是值得品味而受欢迎的,因而也是经典的。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出现了所谓“国学热”。这本“曾经在读书人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书”,又一次成为热门书籍。《国学常识》的这种热度,从根本上说还是由它本身具有的经典性决定的。
由于《国学常识》的经典性,它常被列为国学经典,与章太炎《国学概论》、钱穆《国学概论》等并列;也常被作为民国精品书,与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同举。《国学常识》与这些大师经典并列时,容易让人觉得曹伯韩先生也是大师。按照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大师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实际上何为大师,并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并不一样。但章、梁、钱等是大家公认的大师,根据他们的成就,我们想,大师至少应该在思想上有启蒙之功,或在观念、理论上有独特见解,或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开风气之先,起到引领作用。曹伯韩先生不属于这种人物。从前面的介绍也能看出,他进行文化教育工作的旨趣也不是要成为大师。在国学研究以及国学涉及的很多领域,曹伯韩都不是处在*前沿的研究者,而是保持一定距离的守望者。
但恰恰是这一点,使曹伯韩对国学的介绍能更全面,态度上能更客观,更容易摒弃门户之见,也能更自觉地从国学知识的使用者亦即读者的视角去观察和整合国学常识。对读者来说,由于他不是大师,而书写得深入浅出,也让人少了一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距离感。已故语文教育家商友敬先生曾说:“对中国文化作系统讲述的著作不少,但我却愿意介绍两本简而明的读物:一是1947年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该书“原是供中学生读的,文字浅易而清晰。但你一读会发现,该介绍的他全介绍了,而且功力相当深。比读《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收效大,而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又枝蔓太多、琐碎”。点出了《国学常识》相较于同类经典的特异之处。
总之,《国学常识》算不上大师经典,但跟大师经典一样有营养,而且是初尝国学时容易吸收的营养。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学家,曾任香港《华商报》翻译、桂林《自学》月刊主编、昆明《进修月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等职。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语言学专著,《国学常识》《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
蒋玉斌,吉林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林沄先生,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荣誉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各一项。2013年入选首届全国“希望英才”青年学者培养计划并获该计划奖励。2015年获“鼎甲杯”甲骨文字辨识大赛优秀论文奖。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任副主编),著有《孙子译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