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暴走军国
读者评分
5分

暴走军国

1星价 ¥18.1 (4.3折)
2星价¥17.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126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47312643 ; 978-7-5473-1264-3

本书特色

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如何走向战争,又如何记忆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结果“暴走”。
“战争”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很重要,也是很沉重的关键词。
通过作者生动细致的文字、大量鲜见的历史档案原件以及实地寻访的照片,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现场目击日本军国主义时代一个个重要的历史瞬间。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如何走向战争,又如何记忆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很终“暴走”。
“战争”成为近代日本社会的很重要,也是很沉重的关键词。
沙青青著的《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挖掘,结合实地寻访的所见所闻来呈现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二二六政变、侵华战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历史片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以既有的学术成果为基础,辅以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解说,进而为读者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当代日本人的战争记忆又是如何被形塑的。

前言

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
我的“80后”同事沙青青先生在其新书《暴走军国》付印前让我写个小序。校订中的电子版稿子是用手机、电脑在碎片化时间中看完的,只是囫囵吞枣,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个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种大胆的研究方法创新:历史研究、图情研究和文化研究被有机地融合了,更是国别研究的一个范例。
沙青青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却直接进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竞争情报部门从事情报研究工作,但在本职工作之余他并未放弃历史研究本行。我们曾经交流过历史研究与情报研究的相似点:在文献资料中搜索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或者基于这些信息分析推理获得的结论支持或影响某种观点或决策。因此,两者都需要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我也曾期待他做一些跨界的探索创新,把历史研究和图情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次他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就是很好地展示了历史学研究功底和情报研究特色,大量的档案文献照片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规范翔实的注释提供了丰富的线索,信息量极大,彰显其严谨。
沙青青在这本“小书”中还运用了文化研究方法,把与近代曰本军国主义历史密切相关的电影、动漫、诗歌、文学等文化元素自如地引入分析研究中,不仅让历史研究、情报研究鲜活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历史与现实发生了互动,这种观照中折射出的光芒让我们可以更立体地认识曰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更让我感叹的是,这样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国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的国别研究。*近几年,伴随着大国外交、“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们国家需要对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和理解。虽然美日等大国一直是我国学者们研究重点,但是研究方法、视角等都还比较单一,仍存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现象。如何全方位、多学科、持续性、高质量地开展国别研究还是挑战。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提高国别研究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沙青青先生通过这本“小书”作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他把历史研究、图情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深入系统地剖析了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历史,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可读性,其研究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创新也值得为之喝彩。
我期待他继续一往无前地探索创新,把历史研究和情报研究的杂交优势保持下去。
陈超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
2017年11月6日于上海

后记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在“暴走”一词的条目下可以读到这样的解释:“指在室外长距离快速行走”。如“草根”、“达人”、“宅急便’’等词汇一样,“暴走”也是近年从日语中借来的外来词。在日语中,“暴走”则是“失控”的意思,既可用来形容人事物的异常,也隐含莽撞冲动之意。用来形容二战前后的军国主义日本可谓恰如其分。
2016年初秋,去了一次长崎。
步出长崎和平纪念馆,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就能走到“原爆点遗址”。遗址北面是长崎和平公园,公园内有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赠送的和平纪念雕像。当我走出公园时,忽然听到从远方传来一阵阵年轻人的欢呼呐喊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欢呼声来自山脚下的长崎县立棒球场。或许是一时兴起,15分钟后我已经坐在球场的观众席上,眼前则是正在努力比赛的热血高中生。不过,自己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原子弹爆炸前后的历史之中。七十多年前的此刻,这群棒球少年的祖父们、曾祖父们可能正在太平洋、东南亚或中国战场作战,杀戮或被杀。正是这场愈演愈烈的对外侵略战争,*终把日本引向了军国主义的歧途,也将长崎这座城市送上了原子弹的祭坛。
2010年时,曾在学术刊物《历史研究》上发表一篇名为《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的论文。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我已开始大量接触与日本对外战争与侵略扩张有关的历史文献,之后出于研究兴趣就继续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近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道路?哪些事件成为日本滑向军国主义的关键事件?在这些关键事件中,有哪些历史细节值得进一步探究?当今日本社会又是如何记忆那段历史的?这些都是我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本书所讨论的话题。
某种意义上,这本“小书”算是近些年自己围绕这些问题的阅史笔记,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这个庞大主题的一些浅薄思考,供各位读者大家参考。本书中既附有大量档案文献的剪影,也有本人在各地历史遗址游历时拍摄的实地照片,希望借此能让读者们对文中所描述的种种历史细节有更直观的认知。而每章后所附的注释文献除了是为符合学术规范外,也是希望借此为感兴趣的读者留下进一步了解相关领域史料与研究成果的线索。
本书之所以能问世,首先应归功于编辑彭毅文小姐。若无她的鼓励与鞭策,这本“小书”肯定不会这么快就完稿。感谢负责本书设计的张琪小姐,她别具一格的设计为这本书增色不少。*近三四年间受邀在《上海书评》《文汇学人》《东方嘹望周刊》等报刊以及“澎湃新闻”这样的网络媒体上撰文数十篇。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本书的主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并提炼了观点。因此,要特别感谢这些曾向我约稿的媒体友人,他们是郑诗亮、李纯一、黄琳、饶家荣、马睿等。在成书过程中,有幸得到众多良师益友的指正与帮助,我必须向朱敏洁、徐静波、李若愚、贾敏、徐晓青、梁顺龙、程衍棵、杨一、赵铮、村濑秀竹、天海无尽、新井田朗子、龙浩磊(Jon Howlett)等各界友人表示由衷的谢意。当然,我还要感谢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领导、同事的帮助与指导。
*后,我还要向章骞先生表达由衷的谢意。章骞生前曾是我的同事,亦是志同道合的好友。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精通各国军事史尤其是海军史,更是国内该领域首屈一指的专业研究者。他在撰写《无畏之海:**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不列颠太阳下的美国海权之路》的过程中都曾将初稿拿给我,希望听取我的修改意见。在与他的讨论过程中,我总是受益良多,获得了不少写作灵感。如今,却再也没有机会请他来指正我的这本“小书”了。这或许是我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大的遗憾之一。
希望这位瓦尔哈拉勇士的灵魂能继续在北海的波涛上无畏飞翔。
沙青青
2017年盛夏于上海图书馆

目录

序一 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
序二 日本的军国主义从何而来
**章 日本*漫长的一天
铃木内阁
《波茨坦宣言》
迟来的“圣断”
第二次“圣断”
宫城事件
七十年后
第二章 203高地
走向战争之路
“步兵的战争噩梦”
旅顺围攻战
“尔灵山”
胜利的阴影
第三章 奔驰在狂愚之路上
大正德谟克拉西时代的终结
清君侧
“尊皇讨奸”
四日政变
审判
第四章 “民族切腹”的开始
九一八往事
天皇的统帅大权
从不扩大主义到全面侵华
近卫的抉择
军部独大
第五章 “支那通”的历史宿命
暴行
思想轨迹
“满蒙是生命线”
侵华急先锋
缩影
第六章 “自团”:游荡的军国幽灵
“以德报怨”
惊讶的英国人
蒋介石的坐上宾
人间绝对之恶
第七章 军国与靖国
国家神道
军国主义的遗产
反对者
靖国史观
“崇高的牺牲”
第八章 新时代的“二二六”
“我可以傲慢吗?”
三岛由纪夫的“二二六”
押井守的“二二六”
往何处去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节选

·迟来的“圣断”
依照规矩,召开御前会议需要有首相、海陆两军首脑的画押签字。8月9日这一天,铃木在召开*高战争指导会议与内阁会议之前,早已秘密派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去找陆海军各长官签名画押。这就是铃木要求迫水所谓“事前做好的准备”。由于担心临时召开御前会议的举措会引起军方怀疑,所以在申请召开御前会议上的文件却并未注明开会的具体日期。陆军省军务局长吉积政雄曾对此提出异议。为了打消其顾虑,在铃木的授意下迫水拍着胸脯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举行御前会议的具体时间需事前征得各方一致同意,而在御前会议上只讨论国策,不做*终决定。然而,铃木早已下定决心要在9日晚上召开这场堪称日本近代历史转折点的御前会议。
晚上10点半,沉默良久的铃木突然对因长时间讨论而情绪烦躁的阁僚们宣布:他现在就要去觐见天皇,请求御前再召开一次*高战争指导会议。在阁僚惊讶的喧嚣声中,铃木起身快步走出了房间。
晚上11点50分。御前会议在御文库地下防空洞召开了。会场所在地是特种防空洞内的一个房间,大约50平米大小,位于地下10米的深处。参加会议者除了*高战争指导会议的六名正式成员外,还加上了枢密院议长平沼骐一郎、陆海军首脑,以及内阁书记官长。尽管已是深夜,但防空狭小的会议室里依旧闷热。由于是御前会议,所有出席的文官皆着厚重的三件套大礼服,而军人们更是系着风纪扣,众人额头上都挂着不断渗出的汗珠。会上,围绕是否接受《波茨坦宣言》的争论依旧激烈。会议持续到凌晨2点,无论是主和派的东乡茂德、米内光正以及平沼骐一郎,还是主战派的阿南惟几、梅津美治郎与丰田副武均无法说服对方,讨论演变成为彼此不断重复各自的观点。
正当众人期待铃木发表意见之时,老首相却慢慢起身走向天皇并说道:“争论已达两个小时之久,遗憾的是结果为三比三,无法进行表决。然而事态紧急,刻不容缓。事已至此,虽然是**次,确实感到不胜惶恐,但还是请陛下圣断为妥,以圣上考量作为本次会议的结论吧。”听到铃木的请求,裕仁开了口:“那我就说说我的意见。我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
接着他又讲到:
陆海军统帅部的计划常有错误,失掉时机。说是进行本土决战,九十九里滨的防御工事已经迟误,说是不到8月底不能完成。关于增编部队也说装备尚未齐备。若此情形,怎能迎击敌军!
空袭日益加剧,若使国民再进一步陷于涂炭之苦,文化遭到破坏,导致人类的不幸,实非朕所心愿。
此时此际应忍受难以忍受者。解除忠诚的军队的武装,将昨天效忠于朕的人定为战犯,于情实有不忍,但为国家前途计,亦属事不得已。今天应以明治天皇遭受三国干涉时的心境为怀。
8月10日凌晨2点半,御前会议正式结束。根据天皇的裁决,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并通过瑞士、瑞典向盟国发出了的电文,主旨如下:
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关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后经苏联政府赞同的联合公告所列条款,而附一项谅解,以上几项并不包括有损天皇为*高统治者权利的要求。日本政府竭诚希望这一谅解获得保证,且望迅速得到对此的明确表示。
美国东部时间10日清晨7点33分,杜鲁门在白宫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短波广播。中午,美国国务院收到瑞士使馆转来的正式投降书。针对日本*关心的天皇制问题,美国方面所拟的回复如此写道:
从投降时刻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置于盟军司令部之下(subject to)。*高司令将采取他认为贯彻投降条款应有的步骤。天皇及日本大本营,签署实施《波茨坦宣言》的规定所必需的投降条款,并命令日本所有军队,停止敌对行动、解除武装,且应发布*高司令为使投降条款辅助实施认为必要的其他命令……日本政府的*终形态,根据《波茨坦宣言》,将依据日本国民自由表达之意志建立。盟军将在日本驻扎到波茨坦宣言阐述之目的实现为止。
8月10日晚上,英国政府同意了美方所拟的答复。11日晨,杜鲁门收到蒋介石“完全同意”的答复。苏联起初则表示怀疑,提出*高司令人选问题,后又作罢并表示同意。在取得三国同意后,美国国务院委托瑞士方面将这份正式答复转交了东京。
于是,在昭和天皇的坚持下,日本以所谓“圣断”的方式接受了战败投降的事实。然而,若之前昭和天皇采纳近卫的上奏文,当时就选择停战的话,就不会发生后来惨绝人寰的冲绳战役,更不会有之后广岛、长崎,称之为“迟来的圣断”并不为过。
P13-16

作者简介

作者:沙青青,专栏作家、学者。长期关注中日近现代史,近年专业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长期受邀为《上海书评》、《文汇学人》、《新京报》、《东方瞭望周刊》及“澎湃新闻”等新旧媒体撰稿。致力于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历史写作,并辅之以“情报研究”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与解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