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1星价 ¥45.0 (6.0折)
2星价¥45.0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88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88页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010188874 ; 978-7-01-018887-4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整合出现了一大批既有别于传统乡村,又不同与城市社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以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为中心,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条件与进展历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类型特征和主体整合、治理组织体制架构,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为了增加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文后还附录了5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活动调研报告。对于指导基层社区治理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为中心, 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条件与进展历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类型特征和主体整合、治理组织体制架构, 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目录

**篇 建设历程与治理特色**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关系辨析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历程与现实进展三、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的类型特征与治理特色一、新型农村社区基本类型与特征二、新型农村社区类型分析三、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特色第三章 域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模式借鉴一、域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的主要模式二、域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典型做法三、域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经验启示第二篇 体制运行与治理主休第四章 基层政府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一、基层政府和新型农村社区关系演进与特征二、基层政府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关系困境三、基层政府与新型农村社区关系创新四、基层政府与新型农村社区关系模型第五章 新型农村社区内部治理体制及运行一、一核多元:新型农村社区内部治理体制架构二、多维互动:新型农村社区内部治理运行机制三、新型农村社区内部治理体制运行矛盾及破解四、多元共治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第六章 新型农村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与整合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的历史演进与定位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多元主体整合的制约因素三、新型农村社区的精英治理四、构建社区多元治理主体有效整合机制第七章 社区居民与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发挥一、推进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活动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功能及有效发挥第八章 妇女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一、妇女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势在必行二、妇女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广度效度三、制约妇女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因素分析四、推进妇女深度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第三篇 治理方式与制度创新第九章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与功能提升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协商民主式治理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功能提升第十章 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化制度化治理一、法治化制度化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法治化制度化基础分析三、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法治化制度化第十一章 “互联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一、互联网迅速普及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升的契机二、“互联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现状分析三、互联网在美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发展趋势五、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第十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培育一、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份转变二、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及发育状况三、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公共精神影响因素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公共精神有效培育第十三章 新型农村社区的社会排斥与融合一、社会排斥与社区排斥二、新型农村社区社会排斥现象及成因三、新型农村社区社会融合思路第十四章 民风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重建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离不开民风民俗文化传承二、新型农村社区民风民俗文化重建的现实背景三、新型农村社区民风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四、传承民风民俗,重建乡村文化附录1.平度市徐福社区产权制度改革案例2.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培训与治理能力提升3.连片组合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4.村庄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5.城中村改造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6.旧村整体改造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20世纪60年代,韩国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该国1962年的人均GDP只有82美元,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3%。韩国全国250万户农民有八成住在茅草房内,仅仅有20%的农户可以用电,5万个农村社区中只有不到60%可以通汽车。“点油灯、住草房、吃两餐”是那时韩国农村居民生活的真实反映。韩国政府于1970年启动了“新村运动”,极力提倡勤劳、自助及合作等社会理念以振奋农村地区居民的精神。韩国“新村运动”内容非常广泛,其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村启蒙”,目的是让农民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其另一方面的发展任务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是改善居住环境和缩小城乡差距。韩国“新村运动”大致可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时期、扩展时期、丰富完善时期、国民运动时期和自我发展时期五个密切联系的阶段,各个不同时期的重点为: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民间组织、经济开发及农村社区文明建设。这场运动以政府的支持及农民的自助作为主要动力,通过项目开发的桥梁纽带,推动农民开展乡村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公共交通方面,经过农村社区公路改造,实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在居住条件方面,通过改善住房条件让农村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社区生活条件改善方面,实施农村社区电气化工程,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家电普及,基本实现电气化。通过兴建村民会馆、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增加农村社区居民收入等举措,让农村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在短短十年时间里,韩国中央政府一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8万亿韩元,大体相当于其财政总支出的1%。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直至现在,韩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体保持在1:0.8-1:0.9之间。韩国以改进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目的的“新村运动”,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国家农村社区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典范。①经过了40多年快速发展后,韩国2004年的人均GDP已跃升到了1.4万美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农业产业增加值占该国GDP的43%。  日本的现代化起始于明治维新,但时至20世纪40年代,其现代化水平依然比欧美发达国家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农业人群大量进入城市,传统农村社区趋于解体,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快速变小,农村地区“过疏问题”日益显现。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的社会基础和生产生活趋于衰弱,呈现出日益萧条和凋敝的景象;二是农村青年大量离开农村地区,加速了日本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三是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职能越来越难以为继。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日本也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下集中型城镇化道路。由于日本的市町村规模都普遍较小,无法走大规模发展道路,限制了农村社区发展、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为此,政府主导进行町(镇)调整合并,制定并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建设规划,形成了涵盖农村社区与城市规划在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村社区的投资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1970年年初开始实施改善农村社区环境、缩小城市与农村距离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具体内容如下: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构想(社区未来的前景展望、农村产业振兴规划、农村社区环境改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建设计划(社区建设、公路建设、上下水设施、土地用途分类、工商配套设施、公共设施等)。示范工程实施费用基本由政府承担,中央政府负担一半,其他由各级地方政府分担。日本在其“造村运动”中从1979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品”运动。这一运动提倡一个地区或乡村按照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发展一种或者是几种具有特色、在特定销售区域之内位居前列的主打产品,其中也包括文化资产项目和特色旅游项目,如地方庆典活动或文化基础设施。造村运动*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开发农特产品,培育各类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自身的附加值,并且通过开发农业产品市场的方式来促进本地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同时开设各种类型的补习班,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低息贷款。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