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43606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64360603 ; 978-7-5643-6060-3
本书特色
《浙江大学西迁遵义办学77周年纪念文集》是纪念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的文集,由27篇论文和相关文章结集而成,读者对象为高校办学史研究者。从1937年至1940年2月,浙江大学因战乱西迁,途经浙、赣、湘、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行经的路线正好与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抵达的终点又正好是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因而人们把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称之为中国一支“文军”的长征。浙大西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一大批科学家,培养了大量科学技术人才;并在办学期间,不断发展状大,不仅被誉为“东方剑桥”,而且对地方科学文化也有极大的推动。抗战时期,遵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明显提升,浙大的影响当为不可或缺之因素。而遵义民众对浙大师生关怀备至,对浙大的崛起亦令浙大师生永远铭记于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纪念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的文集,由27篇论文和相关文章结集而成,读者对象为高校办学史研究者。从1937年至1940年2月,浙江大学因战乱西迁,途经浙、赣、湘、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行经的路线正好与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抵达的终点又正好是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因而人们把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称之为中国一支“文军”的长征。浙大西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一大批科学家,培养了大量科学技术人才;并在办学期间,不断发展状大,不仅被誉为“东方剑桥”,而且对地方科学文化也有极大的推动。抗战时期,遵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明显提升,浙大的影响当为不可或缺之因素。而遵义民众对浙大师生关怀备至,对浙大的崛起亦令浙大师生永远铭记于心。
目录
五十八年的沧桑——浙大西迁遵义校址考
六十年后说东归——1946年浙大由贵州复员杭州纪事
“一座名城,两迎长征”
“文军”气象:特殊时空下的浙江大学
迁遵浙大学生的抗日民主运动
竺可桢日记所见浙大迁黔始末
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原因初探
西迁办学:浙大崛起的转折点
浙大、遵义与“求是”精神
求是精神,光耀千秋
弘扬浙大西迁精神促进地方社会发展——浙大西迁遵湄办学的困难及发展壮大的启示
浙江大学在遵义(四题)
西迁办学往事情深(五题)
浙大迁遵与仁怀私立崑中
钱宝琮诗作《遵义劳军》
解读《湄江吟社诗存》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湄江吟社》咏茶诗词赏析
不辍吟歌在水湄——论浙大西迁遵义期间苏步青的诗词创作
《湄江吟社》茶诗论略
竺可桢与傅梦秋
竺可桢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价值
竺可桢游金鼎山
失踪千厮门——费巩之死
张荫麟——一个遵义人不该忘却的名字
国学大师钱穆在遵义的岁月
以传统精神引领办学活动之探析
作者简介
陈遵平,男,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
林茂前,男,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先后在政法部门和政府机关工作。现为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精)故宫答客问
¥1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