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法理(2018年卷.总第004卷)

包邮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法理(2018年卷.总第004卷)

¥55.6 (7.1折) ?
1星价 ¥55.6
2星价¥55.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6042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100160421 ; 978-7-100-16042-1

本书特色

无可否认,法学理论近年来逐渐成为法学研究与实务的热点之一。但喧嚣的背后,依然有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本论丛以追踪国际法理学研究前沿、彰显法学理论研究在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意义为目的。转型时期,对理论的反思与更新尤显重要。编辑《法理》此刊物,并非意欲追求逝去的光荣与梦想,而欲为那些依然抱持理想,未废学道的同道中人,提供一方净土,余意足矣。或可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辑的主题为“法律渊源理论”。现在理论界较为关注四种法律渊源:立法、习惯、判例、学说。四种规范性语句的存在形式来源不同,创造它们的职业群体也不同。从这些渊源中找到规范语句并用一套形式化的技术确定其意义的能力区别了法律人和门外汉。律师通过合同条款的日益格式化、职业政客通过代议权、法官通过判决、学者通过学术作品,都在发展着法律。不同职业的法律人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争夺创造法律、垄断性地解释法律的权利。学说与判例之间的角力便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审级法院的法官,不再仅仅就个案进行判断,而是试图统一法律解释和创造新的规范。法官一方面替代了立法者,另一方面与学说竞争。所以,关注法律渊源有助于我们描述性地研究人们如何用法律生活,法律又是如何在人们的使用中生成的。无可否认,法学理论近年来逐渐成为法学研究与实务的热点之一。但喧嚣的背后,依然有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本论丛以追踪国际法理学研究前沿、彰显法学理论研究在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意义为目的。转型时期,对理论的反思与更新尤显重要。编辑《法理》此刊物,并非意欲追求逝去的光荣与梦想,而欲为那些依然抱持理想,未废学道的同道中人,提供一方净土,余意足矣。或可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辑的主题为“法律渊源理论”。现在理论界较为关注四种法律渊源:立法、习惯、判例、学说。四种规范性语句的存在形式来源不同,创造它们的职业群体也不同。从这些渊源中找到规范语句并用一套形式化的技术确定其意义的能力区别了法律人和门外汉。律师通过合同条款的日益格式化、职业政客通过代议权、法官通过判决、学者通过学术作品,都在发展着法律。不同职业的法律人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争夺创造法律、垄断性地解释法律的权利。学说与判例之间的角力便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审级法院的法官,不再仅仅就个案进行判断,而是试图统一法律解释和创造新的规范。法官一方面替代了立法者,另一方面与学说竞争。所以,关注法律渊源有助于我们描述性地研究人们如何用法律生活,法律又是如何在人们的使用中生成的。 晚近的法律实践中,一方面有我国正在开展的《民法典》编纂活动,另一方面“去法典化”或“解法典化”又成为新的议题。与此同时,不需要国家参与的私人规则生产也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现象。这些议题背后实际上涉及如何理解各种法律渊源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可以说对法律渊源问题的研究正是理解目前新法律实践的钥匙。 所以,我们在书中选取了《论全球及欧洲范围内法律规则的竞争》《地方分权与法律多元主义》《国际法渊源中的“规则”观念》《法国学说的主体》等几篇较为有代表性的论文,期望能较为全面地为学界展现目前法律渊源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内容简介

无可否认,法学理论近年来逐渐成为法学研究与实务的热点之一。但喧嚣的背后,依然有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本论丛以追踪靠前法理学研究前沿、彰显法学理论研究在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意义为目的。转型时期,对理论的反思与更新尤显重要。编辑《法理》此刊物,并非意欲追求逝去的光荣与梦想,而欲为那些依然抱持理想,未废学道的同道中人,提供一方净土,余意足矣。或可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本辑的主题为“法律渊源理论”。现在理论界较为关注四种法律渊源:立法、习惯、判例、学说。四种规范性语句的存在形式来源不同,创造它们的职业群体也不同。从这些渊源中找到规范语句并用一套形式化的技术确定其意义的能力区别了法律人和门外汉。律师通过合同条款的日益格式化、职业政客通过代议权、法官通过判决、学者通过学术作品,都在发展着法律。不同职业的法律人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争夺创造法律、垄断性地解释法律的权利。学说与判例之间的角力便是近在眼前的例子。优选审级法院的法官,不再仅仅就个案进行判断,而是试图统一法律解释和创造新的规范。法官一方面替代了立法者,另一方面与学说竞争。所以,关注法律渊源有助于我们描述性地研究人们如何用法律生活,法律又是如何在人们的使用中生成的。晚近的法律实践中,一方面有我国正在开展的《民法典》编纂活动,另一方面“去法典化”或“解法典化”又成为新的议题。与此同时,不需要国家参与的私人规则生产也成了优选化过程中的新现象。这些议题背后实际上涉及如何理解各种法律渊源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可以说对法律渊源问题的研究正是理解目前新法律实践的钥匙。所以,我们在书中选取了《论优选及欧洲范围内法律规则的竞争》《地方分权与法律多元主义》《靠前法渊源中的“规则”观念》《法国学说的主体》等几篇较为有代表性的论文,期望能较为全面地为学界展现目前法律渊源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目录

改版说明 卷首语 变革时代的法学知识印记 专题:法律渊源理论 论全球以及欧洲范围内的规制竞争 国际法渊源中的“规则”观念 接纳与冲突——欧盟法的自主性及国际法作为欧盟法之渊源 法国学说的主体——关于法国法学家群体的一些思考 地方分权与法律多元主义 法兰西第三共和与勒内·卡皮唐的宪法习惯法理论 民间法介入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从法律渊源理论出发 论文 法教义学的道路 祈使句与逻辑 个案情形下的法律规避如何判定?——基于阿列克西法律原则理论的研究 评论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法律?——杰里米·沃尔德伦《法律》评介 法治、融贯性与道德模式——对《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的批判性检读 布瓦索纳德与日本革新中的法国法 成都天价信用卡滞纳金案件判决评析——法律推理、论证策略与时代司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法理学、法学方法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首批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荣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曾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等科研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