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科学思想史

包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科学思想史

1星价 ¥272.6 (7.9折)
2星价¥272.6 定价¥3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817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22,739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030581723 ; 978-7-03-058172-3

内容简介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 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册是这部巨著的第二卷, 主要包括儒家与儒家思想 ; 道家与道家思想等内容。

目录

凡例 缩略语表 志谢 作者的话 第八章 导言 第九章 儒家与儒家思想 (a)引言 (b)儒家学派的一般特点 (c)对待科学的矛盾态度 (d)人性学说 (e)“灵魂阶梯”理论 (f)荀卿的人文主义 (g)作为封建官僚主义正统思想的儒学 (h)作为一种“宗教”的儒学 第十章 道家与道家思想 (a)引言 (b)道家的道的观念 (c)自然界的统一性与自发性 (1)自动装置和庄周的有机主义哲学 (2)道家思想,因果关系和目的论 (d)对自然的态度;科学观察的心理 (1)水的象征与阴性象征 (2)“让”(退让)的概念 (3)静心 (4)违反自然的行为(“为”)及其对立面(“无为”) (5)道家的经验主义 (e)变、化和相对性 (1)道家思想和方术 (f)道家对知识和社会的态度 (1)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类型 (2)科学和社会福利 (3)返回到原始合作社会 (g)对封建制度的抨击 (1)道家对阶级分化的谴责 (2)“朴”与“浑沌”(社会的均同一致性) (3)传说中的叛逆者 (4)“掘地派”,许行和陈相 (5)“技巧章节”和技术 (6)欧洲的类似情况;“黄金时代” (7)科学和民主 (h)萨满,巫和方士 (i)道家的个人目标:成为长生不死的“仙” (1)炼气术 (2)日疗术 (3)导引术 (4)房中术 (5)神仙列传 (6)仙道和有机哲学 (j)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 (k)结论 第十一章 墨家和名家 (a)墨翟的宗教的经验主义 (b)墨经中的科学思想 (c)公孙龙的哲学 (d)惠施的悖论 (e)形式逻辑还是辩证逻辑? 第十二章 法家 第十三章 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 (a)引言 (b)中国科学所用的一些*重要的字词的词源 (c)自然主义学派(阴阳家)、邹衍和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1)与其他民族的元素理论的比较 (2)汉代自然主义学派(阴阳家)与儒家的综合 (d)排列的顺序和象征的相互联系 (1)排列的顺序及其组合 (i)生序:水、火,木、金、土(艾伯华的B4顺序) (ii)相生序:木、火、土、金、水(艾伯华的A1顺序) (iii)相胜序:木、金、火、水、土(艾伯华的A4顺序) (iv)“近代”序:金、木、水、火,土(艾伯华的D4顺序) (v)变化的比率;相制和相化的原理 (2)象征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出这种联系的各个学派 (3)同时代的批评和后世的接受 (4)“毕达哥拉斯式的”象数学;曾参 (e)两种基本力量的理论(阴阳学说) (f)相互联系的思维及其意义;董仲舒 (1)有机主义哲学的根源 (2)中国和欧洲的元素论与实验科学 (3)大宇宙与小宇宙 (g)《易经》的体系 (1)从征兆的谚语到抽象的概念 (2)普遍的概念库 (3)卦和重卦卦象在后世中国科学思想中的意义 (4)《易经》作为对自然现象的“行政管理途径”;它与有组织的官僚制社会和有机主义哲学的关系 (5)附论:《易经》和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 第十四章 伪科学和怀疑主义传统 (a)占卜 (1)龟卜与蓍筮 (2)利用《易经》中的卦 (3)占星术 (4)择日,吉日和凶日 (5)干支推命 (6)堪舆(风水) (7)相术和手相 (8)占梦 (9)拆字 (b)周代和汉初的怀疑主义倾向 (c)王充的怀疑论哲学 (d)离心的宇宙生成论 (e)王充对人类中心说的否定 (f)现象论者和王充反对他们的斗争 (g)王充和人类的命运 (h)以后各世纪中的怀疑论传统 (i)怀疑论传统的辉煌成就:中国的人文学研究 第十五章 佛教思想 (a)一般特点 (b)小乘与大乘 (c)佛教在中国的传布 (d)中国自然主义的反应 (e)佛教对中国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f)密教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g)结论 第十六章 晋、唐道家和宋代理学家 (a)魏晋时代的道家思想 (1)王弼和修正派 (2)鲍敬言和激进派 (3)葛洪和科学思想 (b)唐宋时代的道家思想;陈抟和谭峭 (c)李翱和理学的起源 (d)理学家 (1)朱熹和他的先行者 (2)“太极” (3)对普遍模式的研究;气(物质-能量)和理(组织)的概念 (4)循环背景中的进化自然主义 (5)对不朽和神明的否定 (e)宋代理学和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f)朱熹、莱布尼茨与有机主义哲学 第十七章 宋明时代的唯心主义者及中国本土的自然主义的*后几位杰出人物 (a)对一元论哲学的探讨 (b)唯心主义者;陆象山和王阳明 (c)唯物主义的再肯定;王船山 (d)汉代思想的再发现;颜元、李塨和戴震 (e)“新的,或实验的哲学”;黄履庄 第十八章 中国和西方的人间法律和自然法则 (a)引言 (b)法学家的自然法和科学的自然法则的共同根源 (c)中国法理学中的自然法和成文法;对法典化的阻力 (1)法律和现象主义;伦理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统一性 (2)法律中的社会方面;中国的和希腊的 (d)美索不达米亚-欧洲自然法和自然法则分化的阶段 (e)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对立法隐喻的认可 (f)中国思想和自然法则 (1)“法”(成文法)、“礼”(良好的习俗、风尚),“义”(正义) (2)“天法”(自然法)和“命”(命令) (3)“律”(条律和标准律管) (4)“度”(天体运动的度量) (5)“纪纲”(自然因果作用的网或脉络) (6)“宪”(宪法) (7)“理”(模式)和“则”(适用于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规则) (8)“无为”和自然法则 (9)中国人之否定有一个上天立法者,乃是对自然界的自发性和自由的一种肯定 (10)理学中的“理”和“则”;有机层次的哲学 (g)佛教思想中的法 (h)把法排除在外的秩序 (1)对动物的法律审判;对比欧洲和中国对生物反常现象的态度 (2)统治心理和过度抽象化 (3)中国的和欧洲的法之比较哲学 (4)对神的各种不同概念 (i)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A.1800年以前的中文书籍 B.1800年以后的中文和日文书籍及论文 C.西文书籍和论文 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年),英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