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溢出的机制测度与我国创新模式优化策略

包邮技术溢出的机制测度与我国创新模式优化策略

¥50.0 (7.4折) ?
1星价 ¥50.0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918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1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14191820 ; 978-7-5141-9182-0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技术溢出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扩散等概念,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分析了技术溢出的研究背景,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技术溢出、产业地方化集聚中的技术溢出等;综述了技术溢出的研究视角,如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区域间的技术溢出、产学研合作中的技术溢出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技术溢出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扩散等概念,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分析了技术溢出的研究背景,包括经济优选化与技术溢出、产业地方化集聚中的技术溢出等;综述了技术溢出的研究视角,如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区域间的技术溢出、产学研合作中的技术溢出等。

目录

**章 技术溢出概述 **节 技术溢出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技术溢出的研究背景 第三节 技术溢出的主要研究视角 第四节 本书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国际技术溢出机制及代表性测度 **节 国际投资的技术溢出机制与决策模型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机制与理论模型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中技术溢出的代表性测度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表性测度 第三章 产业技术溢出机制及代表性测度 **节 上下游产业联系中的技术溢出机制 第二节 通用技术的技术溢出机制 第三节 代表性测度 第四章 区域技术溢出机制及代表性测度 **节 创新型区域及创新模式 第二节 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机制 第三节 区域内(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机制 第四节 代表性测度 第五章 产学研合作技术溢出机制及代表性测度 **节 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溢出机制 第二节 影响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代表性测度 第六章 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绩效研究述评 **节 知识属性与技术溢出机制 第二节 吸收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影响经济绩效的代表性实证 第四节 述评 第七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与垂直技术溢出: 以长三角为例 **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计量模型与数据统计特征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附 录 生产率变化的测算方法 第八章 本土技术溢出、国际技术溢出与中国高技术 产业创新 **节 理论与假设 第二节 模型与数据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九章 研发努力、产业间技术溢出与中国高技术 产业竞争力 **节 理论模型 第二节 计量模型与数据选取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章 上下游企业互动创新与服务业生产率 **节 服务创新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附 录 调查问卷设计 第十一章 研发努力、区域间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创新: 以长三角为例 **节 研发努力、技术溢出对创新的影响机制 第二节 计量模型与变量特征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产学研合作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 影响 **节 产学研合作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与数据 第三节 计量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三章 技术溢出影响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节 高铁产业发展及演进历程 第二节 高铁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第三节 基于研发与技术溢出的计量检验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四章 技术溢出、企业研发路径与政府引导政策的 推演 **节 政府引导政策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模型假设与推导 第三节 政府引导政策及其有效性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五章 技术溢出视角的中国产业创新模式优化策略 **节 技术溢出(技术转移)政策的特点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促进本土技术溢出的创新模式优化策略 第三节 推进国际技术溢出的创新模式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魏守华,男,安徽巢湖人。2003年7月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进入南京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 1.产业集群 2.区域科技发展 教学方向 1.城市经济学 2.创新与经济增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