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诠解

包邮孙子兵法诠解

¥24.6 (4.0折) ?
1星价 ¥24.6
2星价¥24.6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803712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58037122 ; 978-7-5580-3712-2

本书特色

孙武著的《孙子兵法》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其中的战略思想亟待我们将其挖掘推延到更为开阔、更为深厚、更为现实的领域。邵允武编译的《孙子兵法诠解》,突出一个“全”字,里面既有《孙子兵法》的权威原著,又包含了简易通俗的翻译注释,编者还邀请了专门从事该书研究的资深学者以及军事专家为每篇作了深刻的评析,同时在每一篇目后面还精心选择大量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别从军事谋略、处世智慧、商战智谋三个方面将原著中的一些谋略思想重新透析、阐释,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从《孙子兵法》中领受到智慧和财富,让《孙子兵法》为您释疑解惑,排除障碍,让这本权威的军事著作走近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学习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很早的一部兵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今存共十三篇。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每一篇都各有特色相对独立,而其整体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孙子兵法诠解》分别从军事、处世、商战三个方面将原著中的一些谋略思想重新透析、阐释,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从中领受到智慧和财富,为您释疑解惑,排除障碍,为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学习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目录

目录

**章 始计篇

第二章 作战篇

第三章 谋攻篇

第四章 军形篇

第五章 兵势篇

第六章 虚实篇

第七章 军争篇

第八章 九变篇

第九章 行军篇

第十章 地形篇

第十一章 九地篇

第十二章 火攻篇

第十三章 用间篇

附录 孙武与《孙子兵法》


展开全部

节选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湣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积累起千金的家产。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即《吕览》。其门客有三千人。他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奇货可居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悼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异人也不以礼相待。 异人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她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华阳夫人听了认为是这样,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异人,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异人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又施展他游说的本领,使赵国同意送异人回国。正当异人和吕不韦欢天喜地打点行装准备回国之际,不料秦赵间长平之战发生了。赵王改变主意,禁止异人回国。 献邯郸姬 当异人再次被困赵国时,正逢长平之战,吕不韦也找不到逃难的机会。在此期间,吕不韦又成功做成了一笔交易。 在邯郸,吕不韦早就选中了一个姿容艳丽又善歌舞的年轻女子与其同居。一天,当这位邯郸姬告诉吕不韦己怀孕时,他计上心来,当晚就请异人到自己住宅饮酒。 贪杯好色的异人得知,欣然赴约,席间见到风流、艳丽动人的邯郸姬陪酒,立即就被迷住了,当即向吕不韦提出将美人赠给他的要求。假装盛怒的吕不韦日后主动将美姬送给异人,使异人感激涕零,把肚怀吕不韦孩子的邯郸姬接回住所,过起了恩爱的夫妻生活。公元前259年正月,邯郸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政,称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这是吕不韦的又一笔投资,它的效益要在异人下一代国君身上收回。 嬴政诞生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一些记载说,秦始皇的生母嫁给异人之前,就已怀着吕不韦的儿子,这是精心设计的。另有记载说异人之妻生子政。孕期超过十二个月,所以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乃是当时和后来恨秦始皇的人攻击、污辱之词,不足为据。可是仔细考查吕不韦和秦始皇的一生,以及后世的有关资料,可以肯定后一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证明嬴政和吕不韦关系非同一般的记载不仅是一、二处。第二,即使邯郸姬孕期长而生政,也不能排除们有血缘关系的可能。因为吕不韦与邯郸姬的私通,并未因她与异人结婚而中断,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嬴政继承王位之后。 异人在邯郸娶妻生子,乐不思蜀。谁料风云变幻,这期间战争又发生了变化,给已淡却回国之心的异人归秦创造了条件。 当时秦军正乘胜进攻邯郸,白起率领得胜之师攻击,赵国的覆灭已指日可待。然而当白起攻克上党后,等待秦王发出进攻命令时,秦国内部矛盾产生了。白起迟迟未接到发兵的命令,因而失去占领邯郸的机会,但被困在城中的异人却因此避免了一场厄运。在吕不韦和他用钱财结交的宾客的帮助下,异人成功地逃出了赵国。而邯郸姬和幼小的儿子却留在了邯郸,在豪门势力保护下,才幸免于难,没被赵王捉住。 相国擅权 公元前251午,秦昭王去世,苦等王位的安国君继位成了孝文王。昭王去世,吕不韦极为高兴,因为他所追求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另一个欢欣鼓舞的人是异人,他因父亲孝文王继位而成为太子,离登王位只有一步之遥。 可惜安国君这位待位多年的王储,在宫中长期沉醉于声色,迷恋华阳夫人的女色而身体虚空,无力应付繁杂的政务。坐王位三天便猝然死去,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短的君主之一。 随后异人继位,是为庄襄王,吕不韦随即进入秦国的政治舞台,开始展示他的个人才华。 庄襄王即位后的**道命令就是为吕不韦而发: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兰田十二个县为食邑。诏令一出,满朝文武惊呆了,因为当朝百官无一人能如此集官、爵、食邑*高等级于一身。吕不韦本人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是十几年前在邯郸投资所收回的利益而已。秦国由此开始了吕不韦擅权的时代。 吕不韦当政后的**件事,就是大赦罪人,奖赏先王功臣以及对百姓施行一些小恩小惠。这使得吕不韦在秦国臣民中影响深远。他收买人心,泽及罪人、功臣和民。 就在此时,又传来一个喜讯,与庄襄王分别六年、留居赵国的邯郸姬和稚子从赵国回到了咸阳。这无疑也是吕不韦安排的结果。 回到秦国的邯郸姬仍美艳、妖冶,淫荡不减当年。庄襄王见美姬回到身边,自然是怜爱有加,从此沉溺于锦被绣帐之中,无心过问政事。吕不韦独断秦国朝政,工于算计的商贾从政,处处都显露出他善于把握时机、取得*大效益的才能。消灭东周就是他执政后立起的**块丰碑。 公元前249年,苟延残喘的东周竟在巩地联合各诸侯国图谋进攻秦国。本来消灭周天子在道义上会受到谴责,此时恰好时机到了,东周君竟图谋攻秦,正给了吕不韦建立功业的机会。吕不韦轻而易举就征服了东周,将其领土并入秦的版图,彻底消灭了统一中国过程中*后的障碍。而吕不韦灭东周之后,同时迁东周君往阳人,不绝其祀,又为自己树起了崇奉“礼义”“兴灭”“继绝”的旗帜,从而赢得士人的好感,也减少了一些姜、姬姓诸侯国的仇恨和反对情绪,为大批士人投奔秦国和顺利完成统一创造了条件。 吕不韦掌权的头一年,秦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显得生气勃勃,秦国的国界已逼近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国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后魏国请回自窃符救赵后留居赵国的信陵君,信陵君凭着自己的声望,组成五国联军,五国联军抗秦,把秦军打得大败,给了春风得意的吕不韦当头一棒。这是吕不韦当政后军事上的**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失败,从此他用兵更加谨慎。从失败中,吕不韦知道,不除掉信陵君,秦国的军事征服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吕不韦经过多日谋划,精心安排,到处散布谣言,利用挑拨离间计使魏安麓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军权。 辅佐新君 公元前247年五月,正当杏褪残花、园荷点翠之时,秦宫中传出惊人消息:庄襄王去世。被吕不韦视为奇货的庄襄王,为了爬上国王宝座,不惜卖身投靠,把自己当作商品交给吕不韦去投机。他不惜弃生母夏太后于冷宫而去取悦华阳夫人。可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刚坐上秦王宝座三年就命归黄泉,死时才35岁。 对于庄襄王的死,众议纷纷,有人说得病,有人说为吕不韦所害。无论死因如何,事实上他一死,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就又发生了变化。 秦王政登极时才13岁,是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威严的典礼过程中,丞相吕不韦始终伴其左右,指示他该如何动作。嬴政继位后,吕不韦除了丞相、文信侯外,又加封了一个特殊封号——仲父。13岁的孩子当然想不出如此封号,这完全是吕不韦自己出的主意。从此,吕不韦就坐到章台宫大殿秦王御座的右侧,开始处理朝政了。从秦王政即位的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37年,都是吕不韦在秦国直接掌权。 秦王政即位之初,当务之急仍然是取得对东方各国的胜利。兼并战争的主要对象仍是韩、魏等国,而与楚国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公元前241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又一次联合,推楚王为纵长,联合攻秦,吕不韦对各诸侯国采用打击和分化两手策略,使五国联军立即崩溃。同时也勾起了秦对楚的仇恨,楚考烈王不免将一腔怨恨转到春申君黄歇身上。春申君为了讨好楚王,就多方搜求美人供楚王淫乐。可是楚王嫔妃众多,却多年无子,春申君送入宫中无数美女,就是没有后宫产子的喜讯传出,急得春申君一筹莫展。 可是有一天,宾客李园求见,事后又将妹妹献给春申君,不久李园妹怀有身孕,一天她趁兴向春申君提出保证能长久宠于国君的计谋,要春申君将怀孕的自己送给楚王。一年后,李园妹果然为楚王生下一男,突然得子的楚王立即封她为后,立了太子。从此李园在楚王面前的宠幸立刻超过了春申君。李园既因利用春申君而在楚国得势,唯一的心病就是知其底细的春申君,所以他时刻准备暗杀春申君以灭口。楚考烈王死后,李园成功地除掉了春申君,直接控制了楚国政权。李园的阴谋与吕不韦的投机不谋而合,而李园本来就是来自吕不韦投机成功的赵国邯郸,至于李园是否为吕不韦有意派到楚国的奸细,也成为吕不韦一生中的难解之谜。 广纳贤才 吕不韦当政时,秦国经济、文化的长足进步,为其施展政治才能提供了客观条件。能够在国内取得稳定发展,在国外夺得不断的胜利,一个主要原因是吕不韦重视人才。 吕不韦登上秦国丞相之位虽晚,但绝无一般暴发之政客嫉贤妒能的通病,他对元老重臣甚为器重。老将中突出的是蒙骜,这位老将在吕不韦执政十余年中,不居功,不傲上,继续带兵为秦国争城夺地,虽已年迈但威风不减当年。对旧臣不存戒心,对元老毫无成见,是吕不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吕不韦用人不拘一格,*有名的是小甘罗,他12岁就能负担出使之重任。小甘罗首先帮助吕不韦劝服张唐接受出使燕国的命令,后又单独出使赵国,让赵国心甘情愿割五城给了秦国。 吕不韦在入秦之前,各国诸侯都大力招揽人才,供养食客,其中*著名的要数“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而吕不韦是秦国历史上**个认识到士的重要作用,从而大规模招揽宾客,打开国门大批养士的政治家。 吕不韦任相国之初,就在相府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高堂广舍,聘有众多名厨,在首都的城墙上挂起告示,欢迎各方士人来相府做客。因为吕不韦本人并非秦人,却官至秦相,对希求功名的人士,极具诱惑力。其次,吕不韦权势大,养士之举不会遭人反对和嫉恨。另外,秦国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统一六国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吕不韦告示一发出,有识之士纷纷奔向丞相府里来,很快,吕不韦门下的食客就达三千人。其中有著名的司马空和李斯。 一字千金 大凡当王的人,大多有两个想法:或长命百岁,永远做王,或留名青史,让后世人永远记住他。而吕不韦是无冕之王,只好退而求其次。很快他就找到了留名的好方法。他门下有三千宾客,不产生实际效益的投入,是商人绝对不愿干的事。于是他把门客召集在一起,让他们编著一本《吕氏春秋》,为他流芳百世。书既要保持各派学者的观点和风格,又要编在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这的确是个难题,但经过一番研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这部书形式上统一,内容则多样,真如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开创了杂家体例。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防止抄袭现成之作,吕不韦又想出一招。公元前239年的一天清早,咸阳城较往日热闹得多,人们纷纷赶往市区,并且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原来咸阳城门上挂着《吕氏春秋》的书稿,旁边有一大堆钱,告示宣布:如有人能对《吕氏春秋》改动一字者,将千金拿走。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好奇的观众越来越少,站在市门前阅读《吕氏春秋》的人也逐渐散去,终无一人把千金取走。其实,并非书中不可改动一字,而是人们不敢改动,害怕招来杀身之祸,告示只不过是吕不韦吹嘘自己的手段罢了。 饮鸠自杀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岁了,他已经成年,只要举行过加冠礼,他就可以亲政了。而在亲政之前,朝廷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嬴政只是一个傀儡君主。每逢上朝处理政事,只能听丞相安排。 在秦王政年幼时,吕不韦每逢处理完朝政,就会去后宫与太后厮守。太后原本是邯郸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她风流成性,盗意淫乐,肆无忌惮。可是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为了避嫌,而且因为一心应付政务,因而开始冷淡太后。为了摆脱淫妇的纠缠,吕不韦只得把太后的另一位旧情人寥霭找来顶替自己,把寥霭以假宦官的身份安排在甘泉宫,日夜陪太后纵情欢乐。 不久,得了长信侯封号的寥霭,爵位、食邑的待遇及地位完全可以与吕不韦相抗衡了。寥霭陪伴在太后身边,势力一天天膨胀,在秦国大有超过吕不韦之势。出身于市井无赖的寥霭,虽不乏政治上的野心,但除了取悦太后的房中之术外,本无任何才能。他靠太后庇护暴发,建立私党,但其劣根性是无法改掉的。与太后纵欲之后,就在宫外为非作歹,惹得满朝上下愤懑不堪。随着羽翼丰满,他也想谋权夺位,而且与太后生有一个儿子,密养在深宫中。但他也预感到自身的危机,一方面与吕氏集团对立已趋于白热化,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已21岁,可以亲政了。若不能在秦王亲政前控制局势,不仅要败在吕不韦手下,而且有被秦王铲除的危险。 寥霭、太后、吕不韦、秦王政此刻都在紧张筹划个人的事,顾不得前线的胜负,一场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公开进行。 公元前238年,当秦王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典礼时,寥霭知道自己与太后的秽行及叛乱的图谋已被发现,于是趁咸阳空虚发动叛乱,利用太后的玉玺调兵。可是秦王政早有准备,寥霭的叛军还没出咸阳,就遇到由雍城开来的秦军。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寥霭被车裂于东门之外,并被灭了九族。太后则被减了俸禄,收回玺印,软禁在*远的雍宫城阳宫中。 公元前237年,在寥霭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入秦修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公元前237年农历十月,秦王政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等到后来,齐人茅焦劝说秦王到雍宫将太后迎接回咸阳,而将吕不韦遣发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时,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写信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译者简介: 邵允武,1973年,出生在云南,大学讲师、文学译者。他从小喜爱中国传统文学,由他著译的《中国家训精华》被公认为文学著译中优秀佳作之一。1991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讲师,业余时间进行著译工作,著译的《红楼梦补》《后红楼梦》《红楼复梦》等十多本文学古典名著,深受业内好评。2008年,他的一本散文精选集《生活》出版,上百篇散文记录着他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独特的人情角度展现给读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