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867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10186733 ; 978-7-01-018673-3
本书特色
徐志国著的《休谟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研究在借鉴和批判以上中西方学术成果,以及大量研读休谟的哲学、历史、政治、宗教、伦理、经济等著作的基础上,认为休谟的社会政治理论包括着“社会合作”和“自由”两个核心概念。其中,“社会合作”构成了休谟思考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逻辑起点,他的认识论、情感论和道德理论都是以如何增进人类“社会合作”为基本问题意识;“自由”是休谟关于社会政治秩序的追求目标,是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的繁荣发展和个人幸福。社会秩序的发展就体现为人类不断从“野蛮”走向“自由”的过程。为论证以上观点,本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以休谟的哲学著作为基础,揭示休谟社会政治理论的内在逻辑,“下篇”则以休谟的政治论著、历史著作和宗教论著为基础,分析休谟如何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对当时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进行评析,揭示西方社会由“野蛮”向“自由”演化发展的历程。
内容简介
休谟的人性理论与他的政治哲学之间的逻辑需要通过他的社会秩序理论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 《休谟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一方面从休谟的人性理论出发,论述了休谟的社会秩序构成理论的内在逻辑,描述了休谟的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本著作以休谟的社会政治理论为基础,再现了休谟与当时英国思想界关于英国历史、古典共和主义和宗教治理等问题的公共论辩。休谟是近代西方较早认识到商业对于政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家,阐明了诸种社会因素与自由社会秩序之间演化发展的内在原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目录
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生平
三、休谟政治思想研究的长期沉寂
四、休谟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形象的兴起
五、我国学界对休谟政治思想的研究
六、问题意识与基本论点
上篇 理论结构
**章 人性与社会秩序构建的基本困境
**节 政治学与相互依赖的人类社会
一、分工、合作与人类发展
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三、温和的怀疑主义
第二节 情感与社会秩序
一、“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二、情感的类型划分
三、自私与有限的慷慨
四、“同情”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理性、信念与社会秩序
一、理性的作用
二、信念的作用
三、合理的慎思对信念的修正
第四节 社会秩序的困境
一、人类贪欲与社会冲突
二、信念与社会冲突
三、“人为”的社会秩序
第二章 社会秩序的二维构成:正义与政府权威
**节 正义规则的起源
一、社会秩序构建的“霍布斯悖论”
二、正义规则生成的“人为”与“自然”
三、正义规则生成的理论解读
第二节 正义与社会秩序
一、正义规则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二、正义规则与商业社会
三、正义之德
第三节 政府的起源与忠顺之德
一、正义规则的脆弱性与政府起源
二、忠顺之德
三、政治服从的重要意义及限度
第四节 公众信念与政治权威的基础
一、公共利益信念与政府权威
二、权力占有信念与统治者
三、以财产权为基础的信念与政府体制
四、休谟政治权威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派系威胁与自由政体
**节 派系对政治社会的威胁
一、休谟对派系的关注
二、派系的成因及类型
三、派系治理的原则
第二节 政体科学
一、派系斗争与无赖假设
二、从“美德政治”到“制度政治”
三、自由政府的制度构成
第三节 自由的根据与内涵
一、自由的根据
二、“自由”概念的几种含义
三、正义规则与自由
四、政府体制与自由
第四节 社会秩序完善的逻辑
一、理性与社会进步
二、合法性与政治理想
三、审慎的政治变革
下篇 思想论辩
第四章 1688年“英国自由”:何以形成?
**节 辉格派的“古代自由”观:休谟(《英格兰史》的写作背景
一、普通法与古代宪政
二、新哈林顿主义与古代混合政体
三、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与“古代自由”
四、《英格兰史》写作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古代英国何以没有“自由”?
一、野蛮人与“虚假的自由”(thepretendedliberty)
二、封建君主制与“君主的奴役”(thetyranny0fprinces)
三、封建贵族制与“贵族的任性”(theturbulenceofthegreat)
四、“绝对君主制”与政府权威的建立
第三节 休谟对1688年“宪政自由”形成的理解
一、议会与“大众的疯狂”(madnessofthepeople)
二、混合政体与“体系化的自由”
三、《英格兰史》与自由形成的条件
第四节 “宪政危机”与休谟对乡村派的批判
一、乡村派、宫廷派与“宪政危机”
二、休谟对乡村派的批评
三、英国“宪政危机”的内在根源及改进方案
第五章 古典共和主义:如何应对商业社会?
**节 古典共和主义对商业社会的拒斥
一、古典共和主义的“美德政治”
二、商业社会的奢侈与“腐败”
三、19世纪苏格兰思想家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
第二节 休谟对商业社会的辩护
一、商业、奢侈与幸福
二、商业与公民美德的转型
三、商业、自由与富强
第三节 休谟对古典共和主义的批判
一、古典共和主义的自由幻象
二、古典共和主义理念的当代危害
三、商业并非古典共和国衰落的原因
第四节 商业与共和主义的可能结合
一、近代欧洲的君主制与共和国
二、哈林顿共和思想的局限
三、休谟的商业共和主义理念
四、休谟与共和传统的思想发展
第六章 宗教派系与政治:如何治理?
**节 情感、理性与宗教的起源
一、宗教存在的认识论批判
二、情感作为宗教起源的基础
三、真正的宗教与伪宗教
第二节 一神教对理性、道德和政治的消极影响
一、多神教与一神教
二、一神教对理性与道德的危害
三、一神教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第三节 宗教迷信、宗教狂热对政治秩序的威胁
一、宗教迷信与宗教狂热的含义
二、“宗教辉格”与英国内战
三、威尔克斯事件与自由
四、宗教迷信与专制主义
第四节 宗教的治理方案
一、商业、科学与艺术的积极影响
二、国教制
三、宗教宽容
四、休谟宗教治理方案的局限与意义
结语: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节 休谟与美国立宪的思想渊源
一、美国立宪中的苏格兰启蒙思想
二、杰弗逊、亚当斯对休谟的排斥
三、休谟、麦迪逊与《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
四、休谟政治哲学对美国宪法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休谟社会政治思想的特质
一、休谟与亚当·斯密:人性与社会秩序的起源与繁荣
二、功利主义:休谟思想的片面化发展
三、休谟与柏克:不同特质的保守主义
四、休谟与卢梭:古代与现代的争论
第三节 休谟对当代社会政治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哈耶克与休谟社会秩序思想的回归
二、理性选择理论对休谟思想的继承及其局限
三、“现实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
第四节 休谟社会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国家、市民社会与民主的辩证发展
二、商业与社会秩序的进步
三、合作、同情与正义的起源
四、政诒哲学与政治科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节选
《休谟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不过,休谟认为同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观念的联接主要遵循的是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原则,通过这些关系,观念之间就容易结合在一起。没有这些关系,相互的同情是很难产生的。由于相互同情的作用,他人的意见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意见代表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情感,我们不可能不在乎别人对我们的感受。当然,他人的意见必须建立在事实推理的基础上,如果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就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活中,相互的同情和观点相互交织在一起,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休谟说:“一方面由于同情,同情使得他们的全部情绪亲切地呈现于我们之前;另一方面是由于推理,推理使我们认为他们的判断就是他们所肯定的事实的一种论证。权威和同情这两种原则几乎影响了我们一切的意见。”② 休谟关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同情关系的论述表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个体化的,而是深深地受到他人的意见和情感的影响,特别是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人的影响。同情原理使得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否则就会受到他人内心的谴责和批判。同情对于个人的情感影响是非常大的,构成了影响一个人幸福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类型学的角度,休谟将同情分为“广泛的同情”和“特殊的同情”。前者是指“对于既非我们的亲友,并非我们所敬重者,我们只感到一种普通的同情,或对他们的痛苦感到怜悯,对他们的快乐感到欣慰。”后者是指“根据于对德行的一种看法,根据于对我们进行的帮助,或根据某些特殊的关联。”③这两种同情对于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特殊的同情使得个人更多关心自己的亲友,在亲友与他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偏向于维持亲友的利益,亲友的意见对自己也有着更大的影响;普遍的同情则来自于我们对于社会其他陌生的个体的同情,这些个体虽然是陌生人,但是由于个体都是相似的,所以也会对他们的情感和利益产生同情。在审美和道德判断中,为了避免个人的偏私,人们会在判断中借助想象,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所影响到的人的利益或情感进行判断,形成一般性的审判和道德判断规则。休谟虽然认为功利是道德判断的标准,但是他认为这种功利必须是经由人的同情心才能够道德判断。如果一个人的同情心并不敏感,那么他就难以形成恰当的道德判断。“我们将不会怀疑,同情是道德区别的主要源泉。”① 休谟关于广泛的同情和特殊的同情的区分为他的正义与社会秩序理论提供了基础。由于特殊的同情,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和亲友的利益,所以财产权应当进行严格的划分,财产公有的主张不符合人性的基本规律;由于普遍的同情,人们摆脱了个人私利的影响,采取中立的立场,形成一般性的道德规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就很容易消除广泛的同情和有限的慷慨之间可能出现的任何矛盾;广泛的同情是我们的道德感所依靠的根据,至于有限的慷慨,我曾经屡次说过,是人类自然具有的,而且依据前面的推理来说,又是正义和财产权的前提。”②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人们的交往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中,人们交往的半径小,生活较为封闭,社会按等级式化的方式构成,人们相互之间缺乏广泛的同情,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形成普遍的社会规范。在商业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因为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大大增加了,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甚至可以了解辽远的地方人们的生活状况。随着交往的扩大,人们之间的同情也在增加,从而催生出普遍的社会规范。因此,休谟认为商业社会是一种较农业社会更为进步的社会形态。 休谟认为同情是人性中十分重要的规则。同情使得人们关注其他人的命运,更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想法。对声誉的渴望使得为个人追求财富和地位提供了心理支持,使个体十分重视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促进个体必须要重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如果没有了同情机制,那么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将会变成完全自利的个体相互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将会陷人到霍布斯式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当中。 ……
作者简介
徐志国,男,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访学一年。在《社会》、《哲学动态》、《浙江社会科学》、《学海》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主要从事苏格兰启蒙思想,特别是休谟社会政治思想研究,并对当代中国治理模式、公共政策理论等有着较强的研究兴趣。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谈修养
¥6.0¥20.0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理想国
¥7.2¥26.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列宁全集4
¥4.4¥9.7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