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

包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

1星价 ¥42.4 (6.1折)
2星价¥42.4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45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7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010194561 ; 978-7-01-019456-1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是一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著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赢得主体对其自信的内在品质,具体体现在其形成过程的历史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理论来源的科学性、内容架构的创新性、对外比较的优越性、实践效果的显著性等方面。当前,坚定制度自信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主体和客体、内因和外因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升制度自信,需要从增强价值自信、加大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制度、强化党的领导、扩大话语影响等方面发力。

目录

导论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
**节 有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节 有助于重塑中国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节 有助于克服崇洋媚外心理
第五节 有助于从容应对各种考验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依据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过程的历史性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来源的科学性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架构的创新性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外比较的优越性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效果的显著性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挑战
**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制度不自信
第二节 制度自身不完善引发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担忧
第三节 民生问题未解决好诱发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
第四节 社会不公问题衍生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指责
第五节 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竞争导致的非难
第六节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提升路径
**节 增强价值自信,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加大改善民生,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民众基础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生动力
第四节 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榜样力量
第五节 扩大对外宣传,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调查问卷(大学生卷)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全面阐述,但究竟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并未阐述,对此,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展开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含多个层次,是由诸多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因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内涵的理解也应该分层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内在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高度认同。从属性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因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理所当然包含着对相对于其他社会制度而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信。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这一科学论断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得出的,它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此,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影响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发生“颜色革命”,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心和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仍展现出了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表现出了高度的制度自信。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①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关键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自觉遵守。一个社会的制度体系是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关系的本质内容,是该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历史上不同形态的社会都有其特定的制度体系。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体系中,政治上,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土地归地主所有,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体系中,政治上,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经济上,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实行资本家私人所有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未来社会的制度体系中,政治上,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产品的按劳分配制度。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持续探索和反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并在我国社会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内在包含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而且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对这样的制度体系全党和全国人民理应高度认可、自觉遵守,这也是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关键所在。  ……

作者简介

  杨学龙,男,1980年出生,江西樟树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级项目6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中州学刊》《江西社会科学》《人民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8部,教学科研成果获省级和市级奖励8项,入选宜春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